柳營春試馬,虎帳夜談兵。
這是我早年在小人書裏看到的一句話,我以為這也是表現火熱的軍營生活的。對聯意象豐滿生動,將軍、士卒、戰馬、兵書、演兵場、中軍帳,中軍帳也就是司令部,你沒聽說嗎?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
對軍隊來說,中軍帳是最重要的,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就是針對中軍帳。
1945年10月,山東有些“兵荒馬亂”的,這倒還不是說國民黨軍隊踏破“山寨”了,而是說山東有兩頂中軍帳同時在轉。一頂中軍帳要帶九萬人馬(七萬軍隊兩萬幹部)闖關東;一頂中軍帳要帶十萬弟兄“上梁山”。我想搬家你總搬過的,可以體會。
重慶談判有了結果。雙方談得十分艱苦,台上鬥智,台下鬥勇。又討價,又還價,又妥協,又鬥爭。但結果還是能夠接受。中國**黨做出了巨大讓步,但讓步也是為了前進。“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放棄南方的8塊抗日根據地,新四軍開始北上。
這是極為重大的曆史性的戰略轉變。
人常說甘蔗不能兩頭甜,兩全其美總是難。但是的命令,讓羅榮桓感到了這樣的壓力。來電這樣指示山東:“渡海與野戰並重,而渡海最急”。渡海,指加快進軍東北步伐;野戰,指打一仗來拖住蔣軍。終究是東北大局份量太重了,羅榮桓心急火燎的要把他這頂“中軍帳”要趕快搬走。
今天若是哪個領導要離職赴任,在原單位開個會、吃頓飯,到一些主要部門轉一轉,看望看望同誌們,這幾乎就成了慣例了。當年環境雖然艱苦,但聽老前輩們說,隻要可能,吃頓餃子還是有的。可是羅榮桓赴東北卻是急如星火,據八師副師長何以祥回憶,“羅司令員離開山東,走得很緊迫,走前我們都沒見到他。”何以祥在山東軍區司令部多年,羅帥是他非常敬重的首長。想來一別,再見也是難了。
時下常有人說羅榮桓是政治元帥,連央視中也出現這樣的說法。但我以為在軍隊政治工作狠下功夫的莫過於了,古田會議就是明證。有句名言: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從這個意義上說,軍事也是政治。不管什麼元帥,隻要打好仗就行。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的大好局麵是和羅榮桓分不開的,在山東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候,羅榮桓肩起了重擔。1943年羅榮桓接替朱瑞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同時又是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這就是當時的一元化領導體製。但實際上早在1941年,根據中央指示,山東新建立的軍政委員會書記就是羅榮桓。抗日戰爭勝利後,山東成為中國**黨最有實力的戰略區,羅帥是功不可沒的。但對何以祥來說,他印象最深的還有羅榮桓對“湖西事件”的處理。
1939年秋,湖西地區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那就是在所謂的“肅清托派”中,有數百幹部黨員被無端殺害,而罪魁禍首就是蘇魯豫支隊政治部主任兼四大隊政委王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