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興師討逆(二)(1 / 1)

可以想見,當年國民黨的空運能力非常有限,杯水車薪罷了,而且還因為有停戰協議約束,有時還得“偷偷摸摸”進行。所以在山東境內,國民黨軍隊這時還怵我三分。

雖然,敵軍在兵力上不能占上風,但布局方麵我軍卻是下風,幾乎所有城市和交通樞紐都在蔣介石手中。這個原因我前麵說了,這是蔣介石啟用了“舊部”的結果。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客觀地說,國民革命軍也是作出了重大犧牲,勝利後的果實,誰都想要,這是國共兩黨坐下商談的事。但蔣先生不這麼想,力大欺人,勝利之果,他想獨吞。眾所周知,抗戰中國民黨軍隊且戰且退,戰線在處在中國西部;共產黨軍隊且戰且進,戰線在淪陷區東部。所以說桃子熟了,遠在峨眉山的蔣介石想摘桃子,桃子好吃手夠不著啊,但蔣先生有自己的高招,一是下令日軍不許向共軍繳械;二是讓百萬偽軍重當“馬前卒”。

“二鬼子”聲名狼藉,紀律敗壞,為國人所不齒。但和談期間,國民黨當局又往往把他們推在前麵,做一些自己不好出麵的“下三爛”的事。當時山東這些偽軍兵力相當可觀,我看到有這樣一個統計:德州王繼祥部約14000人;泰安、大紋口寧春霖部約4000人;周村、張店張景月部約9000人;膠縣、高密、即墨趙保元部約12000人;棗莊王繼美部約4000人。這樣粗略算來約有4萬人左右。和談期間,這些偽軍部隊在國民黨指使下,經常向解放區尋釁,如掠奪糧食、攤派苛雜、囚禁百姓,甚至幹擾軍調處,槍擊執行組人員。在棗莊就發生過王繼美部將執行組中共代表甘重鬥打成重傷的事件。

麵對反動派倒行逆施,有迎頭痛擊必要。對於即將來臨的全麵戰爭,山東我軍是有預案的,陳毅在向中央的報告中,就提出過“北攻南守”的戰略。即以主力進攻濟南、青島鐵路沿線的敵軍,而對徐州方向的國民黨軍則采取守勢。對此方案,以中央軍委名義,起草了一個文件,進一步對反擊作戰作了修整和部署。

1946年6月上旬,在山東全境展開的這一場戰事,史稱討逆戰役,“討逆”大有替天行道的義味。戰役發起有被迫反擊一麵;但也明顯有我軍主動出擊的一麵,這在第三野戰軍戰史上說得非常清楚,“在山東地區,為了反擊國民黨的蠶食和偷襲,先機解決山東境內國民黨的孤立據點,求得主力能夠集中機動,以便能應付國民黨的大舉進攻。”停戰時期,要在軍事上爭取主動,又不能在政治陷於被動。把鋒矛對準抗日戰爭時期的偽軍,無論是有理,有利、有節,都是上策。

這一次對棗莊王繼美的圍殲戰,是八師和七師共同完成的。七師動用了二十旅和二十一旅一部,由七師政委曾希聖率領;八師主攻由二十三團和二十二團的一個營擔任,由副師長王吉文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