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方法很多,但這時用射擊最有實效。全連集中火力,在一陣密集的槍聲中,轟!轟!兩聲,地堡飛上了天了。這時一連和二連乘勢突入,敵人擋不住了,又向西北角突圍。但在那個方向特務營三連已恭候多時了。西北角也走不了,隻好又退回東北角的一個大地堡裏,但這時敵人已黔驢技窮,用何以祥的話說:“被我用燒夷彈、汽油瓶將地堡打著火,敵被迫交械投降。”
特務營將姥山一個連的敵人全部解決,再看二十三團如何解決剩下的兩個連。二十三團也是一分為二,三營打屏山,攻山頭本是二十三團最拿手的,不在話下是情理之中。但屏山也要“一分為二”的打,屏山有東西一大一小兩個山頭,山頭有大小,但兵力卻一樣,都是一個加強排。每個排配有一挺重機槍,兩挺輕機槍,兩個擲彈筒,這樣的裝備不能說最好,但當時也算過得去。
三營的九連和十二連打東山頭,十連十一連打西山頭,也是爆破開路,爆破比特務營順利,一下就炸開了口子,雖然廣西桂軍的日式裝備也不乍的,但非常頑固,突擊隊衝進後,就是不繳槍,與我4個連激戰,打了40分鍾,打死80個,隻有兩個活口。國民黨軍隊這樣拚命,可能很少遇的到,差不多可以和武士道“媲美”了。
姥山、姥山集、屏山的戰鬥都說了,還有一個屏山集沒說,打屏山三營一分為二,打屏山集同樣一營也是一分為二。屏山集集不大,但也是一大一小兩個圩子,如果是一場戲,明顯攻城的是主角,外圍的是配角。雖說配角份量輕,但也很難說唱得就輕鬆。烽火散盡50多年後,這一仗還是張明記憶猶新。
屏山集就在屏山下,當年也就是一百戶人家的村落,位於睢寧至泗城的公路旁,是泗縣外圍的重要屏障。桂軍擅防禦作戰,一到屏山集“……沿街和村頭的牆壁上都鑿開了大大小小的槍眼,並毀了四周的民房以開闊射界。在緊靠集鎮的山頂上,築起了一個強固的三角圍寨。圍牆上,築好立、跪、臥三層火力點,圍牆外是一人多高的木樁,木樁外圍是用荊棘和洋槐樹枝插成的鹿砦,外麵再埋上地雷。為了便於瞭望射擊,二三百米以內的高梁砍個精光,甚至連墳堆推平了……”桂係的第七軍是解放戰爭時最難對付的幾支國民黨軍隊,但當時八師是沒有與之接觸過,雙方都不摸深淺,隻有打過才有體會。
8月7日下午,張明記得連日陰雨天放情了,“太陽快落的時候,天空燒起了一縷縷的紅霞。”官兵們情緒高漲起來,尤其是那些爆破隊員都嘀咕,“天老爺,今晚可別再下雨啊!”太陽落山時,一營集結在離屏山集不遠的一個村莊裏,戰前準備工作很多,官兵忙忙碌碌,民伕擔架也是走進走出,當地的老百姓也很有察覺地問:“同誌,是打屏山吧?”戰士們也有保密紀律,不能明說,隻能含糊回答道:“俺當兵的也不清楚,明天就知道了……”
按人民軍隊作戰前的程序,少不了有一個戰前動員會,會可大可小,話可長可短,但這個儀式是非有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