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打棗莊(二)(1 / 1)

第二天,參謀長對陶勇下達命令了,要一師把陣地讓給八師。陶勇聽了若是不懵就不是陶勇了。據陳士榘自己說,他與陶勇也是第一次見麵,陶勇是四方麵軍出身,兩人都是聞其名而已。但陳士榘與一師政委王集成卻是老相識,長征時期都在紅一軍團,王當時任任六團政委,陳則在軍團部,當年就是無話不說的老朋友了。王集成把陳士榘拉在一邊說:“這樣可是要傷陶勇的情緒的。”但陳士榘不為所動。在他想來,棗莊西南方向一師數度突擊沒有成功,可見這裏難度太大,八師隻來了4個營,主攻還是交給一師,但一定要換個方向。反複斟酌後,陳士榘對陶勇說道:“原來主攻方向放在南麵,現在改在北麵,仍由一師擔任,南麵就交給八師吧……”

陶勇開始有些想不通,但聽參謀長說得也是有理,總不能撞了南牆都不回頭,於是重新對攻擊預案作了調整。從結果來看,陳士榘此舉可說得上“英明”。

自抗戰勝利後,攻打棗莊這是第三回了。也許也是巧合,要拿棗莊開涮,總是新四軍一馬當先,新四軍弟兄從大江南北入魯,多少有點水土不服,勇則勇矣,但總是有磕磕碰碰,第一次攻打是七師,留了個尾巴;第三次攻打是一師,一師一出手就碰一釘子。

一師氣盛啊,一師氣盛是有緣由的。首先一師出自“名門”。新四軍一師有3個旅,而隻有三旅是老師長粟裕親自帶出來部隊。一旅為葉飛部,所部南下蘇浙後,發展成一縱,一度要遠走高飛,還是情況有變才留在了山東;二旅為王必成部,所部和原新四軍六師十六旅合並,組成新的十六旅,也算是自立門戶;隻有三旅陶勇部繼續高擎一師戰旗。其二,自內戰爆發以來,一師在蘇中戰役中,七戰七捷,不似六師王必成部有漣水之挫。北上後,一師士氣正旺,魯南戰役的第一階段也是大獲全勝。左路縱隊,一個師加一個縱隊共有15個團,一縱7個團,一師8個團。可見此役,陶勇一師是編製最完整,兵員最充實的部隊,正是有這樣的實力,陶勇才能說,打整編第五十一師我一師包打了。

說來嶧城和棗莊的兵力相差不多,棗莊敵軍的建製完整一些,但裝備比二十六師差遠了,坦克一輛沒有,據有關史料記載,步槍還多是漢陽造、中正式、三八槍;要說有美國貨,那就是有12門榴彈炮。史料上還記述,該師新兵還為數不少。這支東北軍抗日戰爭時期進入山東,和八路軍魯南部隊早就是不打不相識,被八師稱為手下敗將。這次攻打嶧城,嶧城也有東北軍一個整團,也就是小半夜解決問題。陶師打得如此吃力,這讓八師好生費解。整編五十一師編有兩個旅,即一一三旅和一一四旅。五十一師即原五十一軍,這個軍原本還有一師,不提便罷,說起來許多人也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稍微資深一些軍史愛好者都會知道,三十八軍一一四師的前身是八路軍濱海支隊,濱海支隊的前身就是東北軍第五十一軍的一一一師。1942年8月3日,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和萬毅率部2000餘人起義,走向光明,成為人民軍隊中的一支光榮的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