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附錄(一) 飲茶健身法(3)(1 / 2)

台灣大學劉榮標教授曾經進行過茶葉抗癌的動物試驗,他將茶葉磨成粉末,摻在飼料中,喂飼帶有癌細胞的小白鼠。三星期後,癌細胞有明顯抑製甚至減少現象。因此他認為,經常喝茶可以預防癌症。

為了探明茶葉抗癌的機製,日本岡山大學藥學部奧田拓男教授進行了茶葉中單寧物質(即茶多酚)的抗癌試驗,結果茶單寧對引起突變的突變原的抑製效果相當明顯。近年來,我國也有人用速溶茶及多種茶單寧組分,進行抑製煤焦油引起突變的試驗,獲得了滿意的結果,同樣也證實了茶單寧有抑製突變的功效。實際上,早在1968年日本前藥理學雜誌,就發表了習野等人對60多種類黃酮物質(大部分茶單寧的組分就屬於這類物質)所作的抗癌篩選試驗報告。結果發現其中10種類黃酮物質具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藥效作用較強的有三種,牡荊甙、桑色素和D-兒茶素。兒茶素是茶葉的主要成分,綠茶中的含量比紅茶多,約含15~20%。當然,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它們也有輔助抗癌的功效。茶葉抗癌是這些物質協同作用的結果。

(五)喝隔夜茶是否會致癌

過去曾流傳喝了隔夜茶要得癌症,這是缺乏科學根據的。首先隔夜茶的概念和放置時間較長的茶水很難區別。早晨泡的茶下午喝的情況不是很常見嗎?有誰會因此而得了癌症呢?夜裏工作時泡的茶,早上起床後喝,茶湯中發生的變化不會比白天更大。如果說會發生什麼變化的話,也不過是夜裏氣溫低變化小,白天氣溫高,變化可能會大些。

茶水放置時間長了,會發生一些什麼變化呢?研究表明,主要變化是茶多酚的進一步氧化,顏色加深。一杯清澈碧綠的茶湯,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時間放長了,會失去綠色,增加黃的程度。據研究,這種深色的酚類氧化物是無毒的,不會效癌。

有人推測,茶水放過夜後,會產生亞硝胺,亞硝胺是致癌物質。首先,應該肯定茶葉中即使有亞硝胺,也是微不足道的,與我們經常食用的主食麵包、魚製品、肉製品、醃菜和醃臘製品等相比,簡直是小巫比大巫。誰也沒有說,吃了肉製品會得癌症,每公斤肉製品中的亞硝胺含量有4~50微克,那不是很可怕嗎?其實不然,人體也有分解亞硝胺的功能。再說,亞硝胺要達到每公斤體重吸收100~2000毫克(即10~200萬微克)才有可能致癌。一般正常的進食量,不可能達到這樣大的劑量。喝茶的數量與下肚的飯菜數量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擔心喝茶會帶采亞硝胺的危害,是毫無道理的。

另外,據研究;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它們都是亞硝胺的天然抑製劑,因此喝茶還能消除其他含有亞硝胺食物帶來的危害。比如說,你吃了熏魚、醃臘製品、醃菜等,不妨餐後喝上一杯茶,這對你的身體健康將是有利的。

綜上所述,隔夜茶或是衝泡後放軍了一段時間的茶水,隻要沒有變質,是沒有毒害作用的。當然,在溫度較高的夏天,茶湯的放置時間長了會發餿變質。這種變了質甚至長了黴菌的茶水,與其他變質飲料一樣,也是不宜飲用的。

(六)喝什麼茶更有利於健康

人們常問:從保健的角度來看,喝綠茶好呢,還是喝紅茶好?從飲茶獲得的營養成分來講,綠茶所含的維生素C比紅茶多,100克高級綠茶中常含有維生素C300~600毫克。一天喝2~3杯這種綠茶,就基本上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了。而紅茶因為經過發酵,較多的維生素C被破壞。一般綠茶中的維生素B1B2等也比紅茶高1~2倍。另外,綠茶中維生素P的含量也比紅茶高。因此,綠茶在抑菌、防衰老,防止血管硬化、抑製突變、防治輻射損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兒童防齲齒等方麵都比紅茶更有效。

紅茶是經過發酵的茶類。與同樣嫩度的原料加工而成的綠茶相比,紅茶含有較多的咖啡因。當今世界上不少人都忌諱含咖啡因較多的飲料,認為咖啡因可能會引起突變。綠茶含咖啡因較少,又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可以有效地消除咖啡因的副作用。由此看來,綠茶比紅茶安全得多。當然在提神利尿方麵,紅茶因咖啡因的含量較多,效果要明顯些。另外,紅茶含多酚較少,對於脾胃虛弱、有胃病艙人來講,較為平緩溫和,所以有紅茶“和胃”之說。

有人認為,紅茶是熱性的,綠茶是涼性的。中藥的熱性與涼牲,大概與藥味苦與甜的程度有關;苦味重的通常屬涼性藥,苦味輕且稍甜者一般屬熱性藥。綠茶含多酚類物質較多,不常飲茶的人會感到苦澀味比紅茶重,因此認為綠茶是涼性的,也不無一定道理。紅茶含多酚較少,而含糖卻較多,因此回味甜,被認為是熱性的。據此,有人主張夏天飲用綠茶,會感到輕身涼爽;冬天飲用紅茶,尤其是加糖加牛乳的紅茶,會暖身增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