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漢族的清飲雅賞
漢族同胞人多姓雜,分居於全國各地,由於長期定居一地,受當地風俗習慣的影響,因此飲茶習慣差異很大。一般南方人喜歡綠茶和紅茶,北方人愛好花茶,華南一帶欣賞烏龍,西南各省崇尚沱茶。不管飲用的是什麼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散裝條茶,采用衝泡方法,重清飲雅賞,不喜歡在茶葉中加入各種調味佐料,比其他各兄弟民族更加講究茶的品飲藝術。
例如江、浙一帶,人們最愛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茶葉極品。飲用這類茶葉,既要講究茶葉外形內質,也要講究水質、水溫和茶具。就說龍井茶吧,按其產地不同,有“獅”、“龍”、“雲”、“虎”、“梅”之別,尤以獅峰龍井為佳。水則有江、河、泉、溪之分,尤以礦泉水為佳。所以“龍井茶虎跑水”自古以來蜚聲中外,膾炙人口。龍井茶也稱“真善美”茶,品飲時,一般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或白瓷茶杯,並用溪水或礦泉水衝泡。泡茶時水溫最好掌握在80℃左右,暖瓶要提得高一些,水自上而下衝瀉入杯,就會使茶葉衝散浮立水麵。此時杯內出現清湯綠葉,一旗一槍、亭亭玉立,如遊魚上下浮動,翔栩如生。杯口水汽如白鶴升起,冉冉而上,於是茶香四溢,沁人心肺。飲之,清香甘醇,再飲淡然,但飲過之後,回味甘甜,齒頰留芳,似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散全身,使人頓感身心愉快,精神振奮,“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現在,龍井茶已成為我國款待外賓的禮茶。說實在的,品飲龍井確是人生一大享受。君若不信,不妨一試。
至於小杯啜烏龍,那是漢族品茶藝術的又一個縮影。品烏龍要有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稱“烹茶四寶”:一是玉書碾,實為扁形赭褐色燒水壺,顯得樸素雅淡,二是汕頭風爐,嬌小玲瓏,倒也別致;三是孟臣罐,通常是-隻能容納一兩多水的茶壺,口渴時,一口可以喝它個‘底朝天’。不過,也有大似香瓜,小如早桔的。茶壺底下,往往還得樹墊一盂,看去好生典雅古樸,四是若琛甌,這是一種小得出奇的茶杯,隻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僅能容納四毫升茶湯,通常四隻放在一個橢圓形的茶盤中。杯,盤、盂多為一色青釉,白底藍花,饒有風味。這套茶具對收藏家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不少喝茶世家,也是茶具收藏家,往往一家茶具多至幾套、十幾套,甚至幾十套的也不少見。
烏龍茶的衝泡技術和品飲方法也別具一格,一般先將茶壺,茶杯分別入盂,提起水壺,用開水一一燙過。爾後,在茶壺內放入半壺以上茶葉,衝入滾沸的開水至壺口,並用壺蓋撥去表層白沫,當即加蓋,以保其香。再用開水在壺外衝一下,以保其溫。略等片刻後,提茶壺巡回將茶水注入並排放著的茶杯內。這樣,可使每隻茶杯內的茶湯濃度均勻一致。此時,請君千萬別急於捧杯喝茶。按照喝烏龍茶的規矩,應先舉杯送入鼻端,聞一下撲鼻的清香;接著是茶湯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品其味,果然舌有餘甘。一旦茶湯入喉,口中“嘖嘖”作響,辨其回味,頓覺口鼻生香,潤喉生津,“兩腋生風”,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如此,邊飲邊衝,可連飲三、五杯。這種品茶方式,其目的不僅在於解渴,主要在於鑒賞烏龍茶的香氣和滋味。
廣東的“一盅兩件”是名茶美點、相得益彰的另一種清飲藝術。廣東人喜歡喝茶,而且嗜好坐茶樓,所以羊城茶樓特別多。許多酒家、飯店常加設早點茶座,連東方賓館、勝利賓館、白天鵝賓館等也辟有茶廳。廣東的茶樓和江、浙一帶的茶館不同,那裏既有名茶又備美點,一日三市,尤以早茶為盛。早晨上茶樓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氣,在羊城由來已久。若問其味如何,他們會洋洋得意地告訴你,“歎其一盅兩件,人生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