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達摩堂與後山很近,至真在寺院後麵開辟了一小塊土地,種了些小麥雜糧,時令蔬菜,也將將夠達摩堂的生活。
今晚的主食便是雜麵饅頭,加上用野菜煮的湯。
至真蒸了十個饅頭,用好幾個布袋裝著,這個吃食都是備好的,給自己和至元留三個,至元年紀小,飯量可不小,加上近些時日少林寺規定一天隻能一餐,回來之後師弟就總是吵吵餓肚子,所以至真就給他留了兩個饅頭。
師父怎麼還沒有回來,至真透過木窗望著外麵漸黑的天,如果按照往常去師祖那裏,這會兒早就回來了。
算了還是先去師祖那裏吧,他將師父和自己兩份吃食放好,提起兩個布袋和用木缽盛好的菜湯,走出了門。
達摩堂應該算是少林寺五寺院中麵積最大的了,至真至元和恒色所住的隻是達摩堂前院,達摩堂曾經輝煌之時,前院諸多禪室林立,形成了極大的建築群,達摩堂落寞後,前院的很多閑置的禪室都被拆除,讓原本清冷的前院更顯破敗。
從前院後門穿過甬道便可到藥堂,藥堂位於一篇小竹林旁,小竹林的側麵便是至真開辟的菜地。
這裏有一條山石小路,不過此路通向哪裏未可知,這也是他和至元小時無意間玩耍發現的,並沒有走過這條道路。
穿過小竹林便走到了達摩堂最大的建築,菩提經殿。
菩提經殿是少林寺除了大雄寶殿外第二大建築。據傳少林達摩祖師便是在此地悟得佛家真諦。
不過此時的菩提經殿已經敗落,甚無香火。
繞過菩提經殿便是師祖居住的地方首座禪室。
禪室內微弱的燭光,在黑夜中異常醒目。
至真走到禪室門外,並沒有推門進入,而是將手中所提的其中一個布袋放下。接著叩門道:“師祖,至真給您送晚飯來了。”
早在唐代,佛家便有過午不食的教義,不過隨著諸朝代的更替,世道饑荒頻繁,能吃上一段飽飯已經是天可憐見,還需在乎什麼時間吃飯,所以少林寺便廢除了這一規矩。
屋內傳出蒼老渾厚的聲音。
“至真,將吃食放在門外,早些去休息吧。”
至真一聽,很是疑惑,平日裏他來拜見師祖,師祖都會讓他進屋,然後詢問小黃本的修習進程,再閑談幾句,今日怎麼讓他吃了個閉門羹了呢。
想到此處,至真繼續道:“師祖,我師父從清晨起便不見蹤影,不知師祖可知師父去了何處?”
“你師父自有事要做,無需你牽掛,快快回去吧。”禪室內蒼老的聲音又道。
至真的性格比較聽話,如果此時換做至元,肯定就憑著好奇推門而進了,不過他是做出來這樣的舉動的。
他將準備好的饅頭和木缽放置在門口的石板上,對著門內燭光映照下打坐的身影,行了行禮,轉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