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晌飯後。
營外。
日塌天、王二牛、鐵監軍、哈老財、賈道士、楊奶娃為力德爾爺送行。
孫一此行的目的,是探查其它可能的定居點,目的地是位於紅柳林北方二三十裏的神農河。
按說這種雜事不需要力德爾爺親自上陣,但是這次外出要檢驗幾種孫一新開發的軍用裝備,而且孫一自己也很想親身感受一下,這個時代的行軍紮營是個什麼樣子。
陪同孫一外出的,是楊六率領的一伍戰兵、從各生產隊抽調的兩伍輔兵,一條龍帶領的五位袍哥,還有悶蛋和四名孤兒。
陣容已經可以說相當豪華了。
沒想到隊伍剛剛集合,就開始了內訌。
原因是楊六的隊伍打出了一麵旗子。
這是一麵三角形的小旗,紅底藍邊,旗杆上端還綁著一簇馬尾,在晨風中擺動仿如一束佛塵。
三角旗的中央,是一個用布剪出來的五芒星,五芒星內部,赫然是一隻黑白陰陽魚。
一條龍和王二牛一見到旗子,馬上都不幹了!
剽竊!
這是赤裸裸的剽竊!
五芒星是爺畫給狼山袍哥的,陰陽魚是爺畫給神農壇的把式的,楊六你小子把兩個合在一起縫在旌旗上是什麼意思?
楊六根本沒有讓步的意思,小旗故意一揮,說道:“這叫內裏互濟互助,外向鋒芒必露,本是我等戰兵的使命!”
一條龍吼道,“你們的旌旗不繡猛獸,縫上軟綿綿的互濟互助兩儀圖,還能叫旌旗嗎?”
楊六回嘴道:“你們袍哥掛出來的幌子那麼大,還能叫幌子嗎?
王二牛一臉不高興:“誰說我們的招牌軟綿綿!”
大明朝的規矩,隻有軍隊才可以使用旗號。老百姓掛出來的,布作的簾子叫幌子,木頭做的牌子叫招牌。
旌旗是軍中專用。杆在側為旗,旗杆頂上的馬尾、羽毛或者飄帶為旌,旗的圖案往往是熊虎一類的猛獸。
眼見還沒出發,就為這些小事亂作一團,孫一連忙出來和稀泥。
孫一把楊六的旗子搶過來,說道:“這樣,這種太極圖和五芒星的標誌以後歸總部專用。”
賈道士趕緊幫腔:“如此甚好!皆大歡喜!太極負陰而抱陽,乃我華夏第一圖,五芒星是五星之首金星之天跡,寓意五行相生相克。”
孫一趁機吩咐趕緊出發。
一出營地,孫一就發現這時的行軍速度,和後世根本沒法比。
袍哥和戰兵還好說,遇到小河和沼澤,小心點直接趟過去就行了。輔兵們趕著牲口,駝著物資,遇到爛軟的泥地就得繞路。牲口背上的物資,有幹糧、有鐵鍋、有盾牌盔甲,尤其是帳篷,一副營帳就得一頭牲口,孫一覺得也沒法子再精簡。
“樹林子鄉”地區,可以說就根本沒有路,沒有熟悉地形的人做向導,走進來和走出去都是一件難事,怪不得日塌天把營地藏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