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風歌(2 / 2)

“嘿!”,朵朵一跺腳出了阿巴海的大帳。

朵朵走後不久,寧完我單獨回來求見。

入帳後阿巴海問:“寧把式,是不是有什麼隱秘的事?”

寧完我回答:“是。有兩件事奴才不敢隱瞞不報。”

寧完我道:“第一件,過河去談判時我們打黃旗被對岸炮轟,換成白旗就平安無事。第二件,範文程居然敢唱漢朝第一個皇帝劉邦未得天下時所作的《大風歌》,在那首歌裏劉邦說他統一了天下就衣錦還鄉,想尋訪勇士為他鎮守四方。”

“呃,我知道了。達海有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寧完我回憶一下,答複道:“達海曾單獨和對岸一個姓耿的參謀呆了很長時間。不過那個耿參謀也是個書呆子,二人討論的好像都是有關蒙語拚音的事。”

“達海最近有沒有去見過他的正藍旗主子莽古爾泰?”

“這個……好像沒有。”

“這樣吧,你給範文程換個差事,拋頭露麵的事範文程就不要做了,找些抄抄寫寫的事讓他忙吧。你最近多留心一下達海,如果他去找莽古爾泰立刻來稟報。”

“吒!”

——————

參考資料(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曆史上的範文程

範文程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製大多出自其手,被視為文臣之首。

範仲淹是範文程的十八世祖,諡號文正,北宋大家。

範純仁是範文程的十七世祖,北宋宰相。

範鏓是範文程曾祖,曾在耿秀才的老家寧夏任巡撫,專心訓練步騎,迫使外敵遠遷,官至大明朝兵部侍郎,代理兵部事,總管邊關防務,頗有名望。

範文程生於沈陽,居於撫順。十八歲補秀才,二十一歲淪為愛新國屬民。三十二歲與寧完我一道在皇太極的第一次科舉中被選中,入職文館。不同於寧完我一入職就是參將、把式,範文程沒有任何頭銜。

同年皇太極入喜峰口克永平遵化四城。三十二歲的範文程招撫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與參將遊擊等共同領兵八百名駐守遵化。被授予遊擊職。

大淩河之戰,三十四歲的範文程單騎招降西山一敵台,其中有生員一人、男丁七十二名、婦女十七人,馬二匹、牛二十四頭、驢二十一頭。皇太極隨即將這些賞給了他。

崇禎五年四月,皇太極領兵征察哈爾。皇太極欲用兵於明宣府、大同,寧完我、範文程、馬國柱上疏,認為入宣府,不如攻山海關。六月皇太極駐歸化城,命文館商議攻打明朝行動計劃。六月初五日,寧完我、範文程、馬國柱一起上奏,建議由雁門關入,由山海關出。並提供兩個攻打明朝的借口攻皇太極選擇:第一曰“正大光明”,不要借口;第二曰“尋釁之計”,傳諭宣大明朝官員限期議和,逾期就進攻。

《滿文老檔》崇禎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載皇太極賞賜記錄:

“三等參將圖賴和寧完我二人各蟒緞一、水獺皮一;

遊擊恩格圖、巴奇蘭、喀朱、譚泰、董希魯、喀爾胡吉及喀喀木、阿山、闊奎、揚善、庫爾禪、伊兒門、胡希布、朱希奇、鞏阿岱、鄂羅色臣、鳥達海、俄齊爾桑、達海、阿爾津、巴都裏、阿寨、克裏、納爾賽、雅木布魯、哈寧阿、魏赫德、阿濟格尼坎、明安達裏、色特爾、巴斯漢及楊文鵬、多爾濟、宣虎、德兒格爾、蘇魯麥及沙爾虎達、索諾木、哈喇鄂漢克圖、蘇爾東阿、杜爾德依、寧色、韓義、孟阿圖、王一屏及李獻箴、郎紹正、張良弼、傅爾丹、圖賴、額爾克依、星訥、李延庚、以及貝和齊叔父、羅奇、殷廷輅、張大猷、範文程、臧調元、達代等六十人各蟒緞一、水獺皮一;”

————遊擊六十人裏範文程排倒數第三,可見當時範文程的地位還是比較低。

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文館改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亦稱內三院。範文程被任命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進入決策中心。職掌撰寫與外國往來書劄,掌錄各衙門奏疏、辯冤詞狀、皇上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官員祭文。

多爾袞入北京,範文程建議廢除原明朝的天啟、崇禎年間的各項加派,按照萬曆年間舊例征收天下田賦,而且承諾永不加賦。

這項政策在順治在北京即皇帝位的第二天予以頒布,同時免除百姓在明朝所欠的一切銀糧、餉、稅,家中有七十歲以上老人的,免除一丁徭役。

這些經濟政策在範文程、洪承疇的主導下迅速落實,徹底瓦解了北方的抵抗,以至於後人讀史,總說江南人氣節高,北方人有家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