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地雷(3 / 3)

再加上東石門炮台的炮手,雜役夥夫,一營全營合計八百人,由楊六郎攜帶一部對講機駐守東側,負責石門東炮台和長城的防禦;

餘下的步卒與一百弓手、一百民夫,一伍萬人敵手,合計五百人,由孔有幸、牛犢、溫木作協管,由孫定遼帶一部對講機坐鎮石門障城親自統領,負責防守西石門炮台和石門障城。

其餘兩百名騎兵駐營石門水道前口子內的河道,一邊牧馬,一邊作為機動力量。

其餘民夫駐營前口子東西邊壕牆內,修整東西邊壕障城。

一營擴編命令一出,幾百新兵和民夫打破頭地要擠進塔布囊派來的“鐵軍”。

————————

參考資料(與情節無關,不感興趣的書友可跳過)

《黃河》

《黃河》是第一首由中國人自己作詞作曲的歌。

1904年,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戰爭期間,清政府保持中立,在日本留學的楊度有感於國事作詞。其詞曰:

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遠從蒙古地,流入長城關。古來聖賢,生此河幹。獨立堤上,心思曠然。長城外,河套邊,黃沙白草無人煙。思得十萬兵,長驅西北邊,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觀我凱旋。

(“鐃吹”是凱旋之樂,《唐書·樂誌》:“唐製,凡命將出征,有大功獻俘馘,其凱樂用鐃吹二部。”)

楊度其人,頗為傳奇,一生與梁啟超、袁世凱、黃興、孫中山、汪精衛私交甚密。

楊度早年擁護君主立憲,清政府關於‘立憲’的文件多出於楊度之手,並擔任清時王公大臣的法律‘高級講師’,出入頤和園。

民國四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於總統袁世凱:“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同年楊度任袁世凱稱帝“籌安會”理事長,一手策劃各種稱帝請願活動。好友梁啟超怒其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

民國六年,張勳複辟,邀請楊度入京參政,被他拒絕。他宣布披發入山,學佛參禪,提出“無我主義”的“新佛教論”。

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亂,楊度受孫中山委托,作為中山特使,通過夏壽田遊說曹錕(夏壽田此時是曹的秘書),製止吳佩孚援陳,幫助孫中山度過政治危機。孫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

同年楊度在上海加入中國國民黨。孫中山特電告全黨,稱楊度“此次來歸,誌堅金石,幸勿以往見疑”。

民國十八年(1929年)秋,楊度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潘漢年介紹,伍豪(周恩來)批準,秘密入黨,與周單線聯係。曾有人譏諷他投機,他駁道:“方今白色恐怖,雲何投機?”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楊度上海租界因病去世。

楊度的共黨身份鮮有人知。四十多年後周恩來病危時才公之於世,“他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楊度的《黃河》有多人為之譜曲,但以次年由同樣於日本留學的沈心工作曲傳唱最廣。

沈心工被譽為中華音樂界開幕第一人。其《黃河》、《男兒第一誌氣高》(或曰《操歌》)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

他為《黃河》的譜曲恢弘蒼茫、悲壯慷慨,影響之廣,幾乎成為當時的“準國歌”,在九十年代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