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如碧環,西北卷登萊。
雲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適冬仲,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
參差太華頂,出沒雲濤堆。
安期與羨門,乘龍安在哉。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
帝鄉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北宋時期,大詩人蘇軾寫下的這首《過萊州雪後望三山》,描寫了詩人站在萊州府海岸邊眺望東海三山島美麗景色時的感慨。那時,三山島猶如東海之中的明珠,又仿若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引人無限遐想。據說當年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曾經數次登三山島祈禱。方士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東渡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之時,也是以三山島作為出發前的祈福地。
歲月如梭,滄海桑田,如今正值明嘉靖中期,此島已經跟陸地連為一體。是天地之力的改造或是人力填海所為,已不可考。但人們仍習慣稱此地為三山島,也有人說此地的山中真的住著神仙。既然有神仙,那麼住在神仙的附近,自然會受到神仙的庇護。沿著三山島,散布著許多小漁村。因為大明王朝時不時的海禁令,很多小漁村都破敗了。神仙的庇護不能變成打漁的收成,餓著肚子也就更沒有餘糧給神仙上供。不過還是有很多漁民偷偷下海,萊州府的官員也都是睜一眼閉一眼,太平盛世的時代,誰也不想多惹麻煩。不過最近風聲很緊,據說東瀛的倭寇瞄準了這裏,所以海禁令又嚴了起來。“片帆不得下海,違令者誅九族!”
在如此的禁令之下,村子裏的人甚至都不在夜間活動了。所以有個男子突然在夜間出現,也是近來很少見的事情。
男子小心翼翼的在村子裏七繞八繞,發現村中寧靜無人,便突然閃身進到了一處看起來荒廢很久的屋子。
屋裏的板子傳來一聲響,顯然是內中藏了人,被來人突然進入屋子嚇到了。聲響結束的很倉促,板子還在微微的晃動。
可以想象,藏身之人此時多麼惶恐。
“是我,出來吧。”男子小聲說道。
這熟悉的聲音一下子就讓屋子中恐慌的氣氛降低許多,板子也不再晃動。一個婦人探出頭來,同時出來的還有一個孩童。
“生兒,快過來,有吃的。”男子招呼道。
生兒從板子後麵擠出來,一下子搶過男子手裏的東西,大嚼起來。
婦人慢慢的出來,低聲地說:“這娃,還是有點害怕……”
“不礙事兒,”男子拍了拍孩子的頭,嚴厲地說:“日後要當心,躲起來的時候千萬不要發出聲音,記住了麼。”
孩子點了點頭。
婦人對男子投以溫暖的目光,溫柔的說道:“這一日,又辛苦了。”
“這有什麼的。”男子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對著生兒說:“給你娘吃點。”
生兒把手中的吃食遞給了他的娘親。
婦人笑著接過來,發現手中是兩塊餅,大約是整個餅的三分之二。
“這孩子?”男子也詫異道。
“孩兒把自己這份先吃了,這是爹和娘的。”
“生兒乖。”婦人溫柔的撫了撫孩子的頭,然後轉身對著男子說:“還是你先吃吧。”
“我吃過了。”男子又是一副滿不在乎的語氣。可是肚子沒給他麵子,咕嚕嚕的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