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沒說什麼,轉而問眾大臣:“眾卿覺得呢?”
眾人道:“俞大猷身經百戰,可擔此重任。”
皇上又問嚴嵩:“嚴卿覺得呢?”
嚴嵩向來看不上頭腦簡單不懂得對上獻殷勤的俞大猷,但武派的處置方法又不能同這些文官一樣,看不上的就處理掉,大將乃是國家的棟梁,輕易撤換會動搖國本。況且在大明軍事低迷,缺乏名將的時代,俞大猷這樣的虎將更是難得。所以嚴嵩隻能盡量的打壓和剝削俞大猷的戰功,而不能對他做什麼其他不利的事情。
這番山東戰事吃緊,眾大臣又積極舉薦,嚴嵩也不好說什麼反對意見,隻好應承道:“俞將軍當世虎將,對倭寇多番戰事都有戰功,必能平定山東之患。”
啪!皇上怒拍桌子:“混賬!”
眾大臣連忙跪倒:“吾皇息怒。”
皇上氣衝衝地說:“廣東有戰事你們舉薦俞大猷,福建有戰事你們舉薦俞大猷,浙江有戰事你們還舉薦俞大猷。現在山東有倭患,你們還跟朕說俞大猷。俞大猷俞大猷,我大明就這麼一個能打仗的麼?”
眾大臣不敢回應,隻好繼續說:“吾皇息怒。”
“這次,朕偏偏就不讓俞大猷去。”皇上賭氣道。
“皇上聖明。”
“你們給朕舉薦個人。”皇上怒道,氣尤未消。
眾大臣久久不敢說話,都跪著,頭埋的深深的。
這時,張居正突然道:“臣張居正啟奏。”
“張居正?”皇上抬頭看了看,然後道,“你說。”
張居正道:“臣聽聞此次倭亂,倭寇攻到了萊州城下,是一個叫做戚繼光的將軍解了萊州之圍。這個戚繼光乃是世襲的將軍,先祖是太祖皇帝的近衛兵,向來熟習兵書。臣認為,這個戚繼光可擔此任。”
“哦?戚繼光?你怎麼知道他的?”皇上一向擔憂臣子結黨,尤其是內外臣結黨。張居正貿然舉薦戚繼光,很有可能就是內外勾結的情況。
“臣與戚繼光素未謀麵,乃是在周遊山東的時候,結識了一個來自蓬萊三仙山的朋友。這個朋友跟我說,戚將軍在蓬萊頗有威名,對仙山的神靈也很是恭敬,這番解了萊州之圍,既是他的武功戰法卓絕,也是得益於皇上和東海眾神靈的庇護啊。”張居正說道,這番話中,有真有假。重要的是,撇開了他跟戚繼光的關聯,也把戚繼光歸入了皇上的同好之中,自然會讓皇上對戚繼光另有一番看法。
果然,皇上聽了此話龍顏大悅,轉身對嚴嵩說:“嚴卿,你意下如何?”
此時正值皇上由氣轉喜,嚴嵩不敢再觸怒龍須。況且昨日剛同張居正有了友好的交談,現在也有拉攏之意。戚繼光不過一個小小的海防將領,就算是張居正的親信,提拔一下也不是什麼大事。於是便道:“啟稟皇上,臣認為張大人所言有理,可以升戚繼光為都指揮僉事,統領登州、萊州等山東沿海海防衛所,抵禦倭寇。”
皇上點了點頭,再問徐階:“徐卿之意呢?”
徐階道:“臣讚同嚴大人、張大人之奏。”
皇上甚是開心,這嚴嵩和徐階的不和眾所皆知,每次有提案總會言辭衝突一番。這次難得的順暢,也讓皇上對張居正和戚繼光刮目相看。
“嚴卿,戚繼光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查查他的詳情,如果沒問題就這麼辦了。”皇上笑道。
“臣遵旨。”嚴嵩叩頭道。
“行了,你們都下去吧。張居正你留下,給朕講講你的所見所謂。”皇上一揮手道。
“臣告退。”眾大臣都退下了,留下了張居正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