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俞大猷的建議之後,戚繼光改良了鴛鴦陣,繼續操練著。雖然吳情也很想加入其中,但畢竟自己另有重任,加入進去若不能上戰場反而是拖累了別人。但他心中早已決定,若那件事了卻了,自己甘願做戚家軍的一名普通的兵卒。
過了兩個月,徐渭負責監造的三千杆狼筅便送到了。與此同時還有個好消息到來,汪直在得知自己家人受到了禮遇之後,決定親自上岸與胡宗憲談判。他也告訴了徐渭自己跟當年的吳道人一案有關,自己即將被大明詔安,這個事情也不再是秘密,可以把始末都告訴吳情。因為汪直上岸後一定會很忙,故徐渭為吳情爭取到去迎接汪直的機會,在路上才方便談這個事情。
得知這個消息,吳情喜出望外,戚繼光和胡守仁也替吳情高興。戚繼光令胡守仁陪伴吳情去接汪直,胡守仁久練鴛鴦陣有些怠倦,正想著搞點新鮮事,自然滿口答應。吳情本不想多麻煩,但想到自己對很多事不太熟悉,為了不破壞詔安汪直的大計,有了能說會道的胡守仁陪伴,一定穩妥些,也就答應了。二人先去了應天府見胡宗憲和徐渭,聽聞是徐渭親自帶隊去接汪直,吳情更加放心了。
徐渭帶著吳情和胡守仁以及迎接隊伍外加送的禮物,坐著船在汪直義子毛海峰的帶領下去見汪直。禮物帶得之多,像是迎親一般,足見胡宗憲的誠意。一路上胡守仁都在說要去娶媳婦,而吳情即將得知當年事情的真相,心中忐忑不安。每日在東海之上,眼望漫天的繁星,總覺世事無常,如果自己隻是在山中隱居,也不會有如今的收獲。
在海上漂泊了幾日,便見到了五峰船主汪直的主船。這位橫行在東瀛與大明沿海的倭寇巨頭,既令東瀛的九州、四國的大名膽寒,又讓大明的浙江福建沿海百姓聞之色變。可眾人見到的汪直,卻並不是個殺人魔頭的樣子,而是一個和顏悅色的老頭。
也許是受到即將葉落歸根的影響,汪直的心情大好,很快就與徐渭辦理好相關的事宜。夜晚在船上大宴大明使者。次日,大船向浙江前進,汪直按照約定,在自己的船艙裏見了吳情。
雖然覺得汪直不會對自己怎麼樣,但吳情還是充滿了戒心。汪直見多識廣,一下子就看出了吳情的緊張和警戒狀態,笑著說:“不要緊張,我跟那個吳道人無冤無仇,不會加害於你的。”
吳情聽了,並沒有放鬆戒心,隻是點了點頭:“多謝你願意告訴我事情的經過。”
汪直揮揮手示意吳情坐下,然後笑道:“都是往事了,說出來也沒什麼。”
“徽州人,向來喜歡經商。我年少時,便離了家鄉跟同鄉們做生意。那時沒有經驗,屢屢碰壁。幸有同鄉們相互提攜,不至於吃不上飯。”
“有一年,我們一行十八人去走一趟商,貨物頗多,便帶著十八頭驢負擔。路上遇到了一個瀕死的人,做生意最忌諱見死不救,積德行善才能財源廣進,不救人就相當於不救自己的生意,故而我們救起了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