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447章 曹洪的一封家書(1 / 2)

曹操是個忠臣,至少他對大漢朝廷是忠誠的,人已經快到中年,堅持了大半輩子的立場,自然也不可能說變就變。不過他沒辦法改變,不代表其他人不能改變。

夏侯惇和夏侯淵到底是留了下來,帶著曹操的幼子曹熊和曹衝留了下來。若說夏侯丕是繼承了夏侯家,那麼曹熊和曹衝便是代他繼承譙縣曹家,也是曹騰那一脈。

曹仁跟著曹操去了非洲,而曹洪和曹純留了下來。曹洪不喜歡荒蕪的環境,到印度已經是極限。曹純則是身體不太好,才32歲,身體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曆史上他40歲去世,而這一世他隨著大漢顛沛流離,身體情況提前出現問題也不奇怪。

一行人自然不會再有什麼官職,以白身的身份,走越州進入交州,然後再北上襄陽,最後經豫州返回譙縣老家。到這個時候,已經是公元202年7月。

想著既然安全回來了,總該給曹操報個平安,畢竟兩個侄兒可是一起回來了。而且他也希望知道,曹操過去非洲那邊,到底怎麼樣了。

“兄長孟德,一別三月,不知兄長在非洲如何?弟曹洪已經平安回到譙縣,純弟帶著兩位侄兒,留在襄陽就學就醫。醫家大師華佗言,曹衝侄兒的情況還算穩定,還有醫治的可能,不過也隻是能穩定下來。想要痊愈,隻能修煉國術,外勁大成,則可以促進不足之處再次生長,純弟的情況也差不多,於是也留了下來。

國術在市麵上隻有初期的修煉法門,想要修煉更高級的法門,隻能進入軍中,成為大將才能有機會得到。可笑昔日回來時,本來對士徽的招攬不屑一顧,如今卻不拿著他給的薦書乖乖去軍校學習。兄長當初要我保留這份薦書,沒想到到底還是用上了。

曹衝侄兒既然留在襄陽,姑且也讓曹熊留了下來,找了個蒙學讓他們學習。聽說大楚的幾個皇子,隱姓埋名偷偷去蒙學學習,或許能和他們同班,說不定曹家因此在此崛起也說不定。

這次回來,從越州走交州,本以為要走一個月,來到越州才發現,這裏修了一條直達龍編的鐵路,一路換馬不換車,前後三天不到就到了龍編。鐵路的可怕,讓人頭皮發麻,以這條鐵路運輸物資,大楚若是發兵攻打大漢,可以源源不斷向前縣供應物資。

到東興港,可以走水路前往番禺,然後再乘內河船北上,也可以走會稽,進入長江,甚至進入黃河再向南走。純弟說希望去襄陽看看,於是我們去了番禺。陸路也挺好走,據說修了幾條馳道,同時鐵路也在修建,或許未來,從襄陽到地方,隻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大楚帝國對地方的控製性,因為鐵路得到很大的加強。

到番禺的時候,這裏給我的感覺,和想象之中的那座城市完全不同。剛下船就有許多人過來攬活,整個碼頭非常繁榮。城市裏麵更不必說,繁華程度不亞於昔日洛陽。碼頭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來自五湖四海的船隻,是造成番禺如此繁華的主要原因。

沿番禺北上,沿岸的鄉裏和城鎮,都因為水路的貫通而變得繁華,江南在靈帝時期是什麼樣子,想來兄長應該清楚,十幾年間,居然迅速發展,慢慢趕上中原。若非這裏的百姓,依然給人一種愚昧的感覺,隻怕都誤以為回到了中原。

長沙郡曾經一度改為長沙國,是長沙王士幹的封地。不過由於士幹出了事,國除又變回了長沙郡。士幹聽說去了那個叫做東南亞的區域封了王,帶過去十萬人口和一堆物資,幾艘小型船隻,後續在那邊如何發展,由於海運不方便,也不知道具體情況。

到了襄陽,才知道這裏的格局厲害。本來襄陽根本適合成為國都,畢竟是無險可守,士徽卻是修建了好幾個衛星城,護衛在襄陽周圍,每個城池駐紮一定的守軍,以拱衛襄陽。再加上襄陽城高牆厚,想要攻打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