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意誌及其品質的培養(2)(1 / 3)

解決了動機衝突,行動目的確定以後,很自然地便會進入擬定與選擇行動策略和方法的階段。因為沒有正確的策略與方法,就不可能實現行動的目的。方法與策略的選擇對於行動目的的順利實現關係極大。

為實現目的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必須經過精密、緊張的思維操作,選擇最有效、最經濟、最優化的方法。

選擇實現目的的方法時,要根據客觀規律、實際條件、道德規範等,從全局出發,全麵衡量然後決定。有的方法對達到目的是有效的,但它又是為社會道德規範所不容的,具有高尚道德動機的人就不會選擇這類方法。方法的選擇還要有膽識,當機立斷,這也是意誌堅強者應有的風格。

4.製訂行動計劃

在複雜的意誌行動中,為了實現所做出的決定,必須有達到目的所必要的計劃。缺乏必要的計劃,甚至在很明確地選擇目的和方法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實現意誌行動。有時需要把達到最終目的的行動劃分為許多階段,每個階段又應當有必須達到的目標和實現的方式、方法。按階段進行活動,最後完成規定的任務。

解決動機衝突,完成行動目的和行為的方式、方法的權衡比較,最後做出決策,即按照一定的標準從若幹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方案或最滿意的方案,就完成了意誌行動第一階段的任務,接下來就是按所做出的決策一步一步實施計劃。如果把第一階段叫做“頭腦中的行動”,那麼第二階段就是實際上的行動。

二、執行決定的階段

執行決定階段,包括開始行動、麵臨困難、處理挫折等環節,是意誌行動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采取決定隻是實現目的的準備,在做出決定時即使再有決心、有信心,行動的方法再完善,如果不付諸於實際行動,意誌行動也不能完成,這一切也就毫無意義。

在執行決定過程中,意誌對行動的調節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采取積極的行動來達到目的;另一方麵是製止那些不利於達到目的的行動。這兩個方麵的活動是對立統一的。如果一個人隻善於做出決定,而不采取積極行動並將決定付諸實施,或者在執行決定過程中不製止那些不利於達到目的的活動,他的目的就永遠不會實現。即使做出的決定再完善,也沒有什麼意義。例如學生在上課時,一方麵要積極組織自己的認識活動,注意聽、認真記、仔細看,使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另一方麵還要抑製各種分心因素和幹擾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舉動。這兩方麵體現著同一意誌行動。

1.開始行動

從做出決定過渡到執行決定,在時間上往往因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有時在做出決定之後立即就過渡到執行決定階段,這種情況通常在下列條件下發生:行動的目的和實現行動的方式、方法比較明確具體,完成行動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而行動又要求不失時機地去完成。例如,消防隊員在救火現場做出爬上雲梯救人的決定,醫生對遭受重大創傷的病人做出止血的決定,都必須立即執行。有時,決定隻是比較長期的任務或者未來規劃的綱領,這樣的決定不需要立即執行。例如,同學們決定在暑假裏進行勤工助學,目的、計劃都明確了,決心也下了,但並不立即行動,因為行動的時間是在暑假裏,目前還隻是一種打算。所以,判斷一個人的意誌是否堅強,不是簡單地看他是否立即行動,而是看他在應該行動的時候,有沒有采取行動。如果在應該行動的時候猶豫不決、瞻前顧後,表明他還沒有下定決心,也是意誌不堅定的一種表現。

2.克服內外困難

人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妨礙活動的進行。其中有些來自內部主觀上的困難,叫內部困難。如未被完全排除的消極動機的重新複活,行動中新產生的消極動機,個人消極的個性品質,如懶惰、保守、懦弱,以及經驗不足、身體欠佳等。另外一些困難來自客觀方麵的障礙,即外部困難。如物質條件的不足,時間、空間的不利,人為的幹擾等。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必須克服這些困難,才能最終達到目的。所以執行決定也是與困難作鬥爭的過程。

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通常在下列情況下意誌行動難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