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打援(一)(1 / 2)

滬川郡王劉錡,字信叔,德順軍人,滬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也。美儀狀,善射,聲如洪鍾。

靖康初,出任永延路大總管,治軍有方,世人皆以為儒將!

靖康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督定邊軍團設伏雀鼠穀,一舉殲滅石州援兵一萬五千餘人,石州都統衛慕喜死於亂軍之中。

再下石州,合兵神衛軍團包打銀州,天下皆知劉信叔。

封滬川郡王,流光閣功臣第十二!

——《流光閣功臣譜》

西夏夏州都統蕭合達的親兄弟——蕭轄剌前來商討相關事宜,大宋尚書右丞秦檜、同知樞密院事何栗奉皇令,接待來使。

蕭合達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夏州都統,按理說斷沒有如此重視的道理,不過陛下有旨,哪個敢違?

蕭合達意欲與大宋合兵,共取沿邊銀州、石州、夏州、龍州、洪州、宥州、鹽州之地,然後揮師西進,取西平府,威脅西夏國都興慶府。

事成之後,將所取一半領土作為蕭合達的轄地,封王、世襲永鎮西夏之地。

蕭合達手中握有三萬人馬,步騎參半,實力強悍,但是,提出的條件也高得離譜呢!

事情彙報到趙桓這裏,趙桓斟酌著道:“封其現今一個軍司之地尚可,一半絕難應允;異性非有大功,不得封王,論其之功,尚不足封王,可封開國公;世襲永鎮西夏之地,無此先例,不準!”

欲取西夏,一定要有一個熟悉西夏國內事物的人,也就是俗稱的領路人,蕭合達還是合適的,此人一定要籠絡;大戰未開,成敗未卜,似這般漫天要價,趙桓自不能讓他得逞。帝王講究的是金口玉言,說的話就要算數,所以,能答應的答應,不能答應的絕不能答應。若是戰果輝煌,再加恩賞,那是出自皇帝本意,與這般應承下來是絕然不同的。況且,趙桓號準了蕭合達的脈,不怕他反複。

接下來事情的進展果如趙桓所料,蕭轄剌一口應允,雙方達成協議:起兵時間定為靖康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宋軍麵對的是西夏最精銳的三個軍司:神勇軍司(銀州)、祥佑軍司(石州、夏州、龍州)、嘉寧軍司(洪州、宥州、鹽州),兵力合計二十萬。城池難攻,隘口險要,東麵的銀州與西部的鹽州,相距不過四百裏,一字排開的三個軍司,就如一字長蛇,攻其首,則尾救之;攻其尾,則首救之;攻其腰,則首尾共救之。夏軍已據地利,戰鬥的地方又在人家的家門口上,兼據人合,這個仗還不是一般的困難啊!

宋軍方麵投入進攻的兵力總計五個軍團:熙風路積石軍團、涇環路鎮戎軍團、永延路定邊軍團、河東路神衛軍團,以及捧日軍團。戰鬥初期,多為山地攻堅以及攻城戰,捧日軍團隻能作壁上觀,那麼剩下的兵力隻有十八萬左右。而為了保證戰鬥的勝利,沿邊四路經略安撫使動員了十幾萬民夫為大軍輸送糧草。同時,調蜀地雲安軍團出川,駐防熙州,以策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