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淮(一)(2 / 2)

“這是茂才亭,取的是茂才書畫商鋪的茂才兩個字!”

“前麵的河,名曰……”

河的名字沒聽清,但是,河對麵,綠油油的田地卻是非常清爽!來到河對麵,趙桓問道:“這是……”

“這裏是農學部的試驗田,臣成立了一個農學部,還沒來得及稟報陛下呢!”張邦昌說著話,觀察著官家的反應。

“試驗田,好名字,好名字啊!”趙桓蹲下身子,看著地裏的禾苗,“我們要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創建一片新天地。什麼事情,隻要有利於富國強兵,就要大膽地去做。不要爭論,先做起來再說。失敗了,沒關係,總結經驗教訓,從頭來過;成功了,就能讓那些反對的人自動閉上嘴巴!”

陪駕的人員聽得頻頻點頭,起居郎在一麵奮筆疾書,官家說的每一句話,見過的每一個人,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要詳細記錄在案呢!

“這個,這個農學部誰是主事?”

一名官員,官袍不合身,行為拘謹,還未說話,臉上的汗已經下來了。上前跪倒回道:“臣田學農,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田學農,這個名字好,做這個差事正相宜呢!”趙桓道,“你有何本事,可知稼穡之道?”

田學農大概三十幾歲,一緊張,嘴唇哆嗦著,連道幾個“臣”,卻什麼都說不出來。

趙明誠出來回話:“田學農種出的稻子,每畝出產,為江南州縣之冠。目前,正在著力改良占城稻,他一直在做這個事情,相信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出來了!”

自從占城稻傳到大宋之後,江南一季兩熟,成為大宋的糧倉。

趙桓順手揪了一根草,起身問道:“每畝產量最高是多少?”

田學農稍稍恢複了正常,道:“收稻穀七石,出米三石又六十七斤。”

一般情況下,畝產也就在五石六十斤左右,他卻能達到七石,真是一位人才啊!瞧他的樣子,沒見過官,更沒做過官,一雙手異常粗糙,臉上的皮膚曬得黝黑,應該總在戶外活動,也許就是在田間勞作吧!下麵的這些人若是想騙朕,也不會找這麼一位出來才是。

念及於此,趙桓親自攙起田學農,道:“好生去做,今年稻穀成熟了,給朕送一些進去,朕要嚐嚐你種的稻子到底是什麼味道。記住,不要專門為朕種植什麼貢米,朕要嚐的是百姓能吃的米,明白嗎?”

“是!”

又拍拍此人的肩膀,道:“田學農,好名字,朕記住了。”

不用再做更多的表示,今日言行,很快就會在全國傳開,各級官員借此可以知道官家喜歡什麼,重視什麼;而且,捎帶著還為這個田學農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官家親自拍過肩膀的人,哪個敢再來生事?

忽然,急匆匆跑來一人,有人牽了牽朱勝非的衣角,朱勝非看到來人,連忙請道:“臣先行告退!”

一定是有事情了,趙桓點頭表示應允。

朱勝非小跑著過去,聽了幾句話,轉身又跑回來,速度驚人,幾步就來到趙桓麵前。

“臣,臣的一名小妾,本該今日生產,誰知……”

哦,難產嗎?趙桓擺手道:“不用陪朕,你去忙吧!”

朱勝非又道:“臣還想請一人過去!就是醫學部的薑林主事!”

趙桓道:“去,快去!”

朱勝非帶著那個叫薑林的人去了,張邦昌解釋著:“薑林是江寧府名醫,又在京城,跟著太仆寺丞胡三學過一段時間,曾經為孕婦剖腹生子,取得了成功!朱勝非無子,自是焦急萬分啊!”

“是啊,人之常情嘛!”趙桓應道。

那年,胡三為赤電馬剖腹,他親眼所見;後來聽說,胡三的夫人難產,情急之下,胡三竟在自己的夫人身上動刀,剖腹取出胎兒,母子平安。這件事情,應該是大宋第一例剖腹產成功的案例。此後,胡三一發不可收,接連為十幾名孕婦接生,原來的獸醫,搖身一變,成了給人治病的名醫,聲名雀起。為了這個事情,保守的官員,迂腐的士子還鬧過,紛紛彈劾胡三,趙桓當然要保這個人,胡三名氣更大,天下皆知。聖人說過,“男女授受不親”,又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要做一個孝子,當然不能輕易損傷。所以,給病人動手術,本來是後世極其平常的事情,在現在這個時候卻是行不通的。男大夫為女病人看病,還行;在女子肚子上動刀子,那怎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