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格鬥的思考?”
左衍念出書中開頭“綜述”一章第一節的題目,念了出來。出乎意料,這一章裏沒有任何的動作分解和小人圖,而是大片的文字。而且在其中幾頁裏,居然還引用了一些簡單的數學公式和物理解說。
“拳打三分,腳踢七分??論發力時旋轉中心的選擇??最短有效攻擊??”
此書的作者用嚴謹的邏輯表達出一種對格鬥的理解,滿滿的推導和思考。在這一節的最後一段,左衍看到了本書的第一張圖,圖中是本書作者的身影,他正在演示一個動作——不,應該說隻是一個姿勢,左衍看到這個姿勢的瞬間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前麵長篇大論的思考都濃縮在這一個姿勢裏麵,而這個姿勢有個非常簡單的名字——戒備勢,一個作者認為的最佳準備格鬥姿勢。
簡單的一張圖片,卻使左衍激動不已……連架都沒打過的他從來沒有想到,打架,不對,格鬥,居然是可以思考、推演,然後形成一套體係的東西。
左衍迫不及待地翻起綜述一章的第二節:“關於格鬥戰略的思考”。正當他為“一場戰鬥應該在30秒以內決出結果”這句話激動不已時,書一下子從他手中被抽掉……
他看得太認真了,完全沒注意到舅舅已經換好衣服出來……
“這本書不適合你……”舅舅說道
“可是這個人不是……”
“是個格鬥奇才沒錯!但是,他的想法太超前,而他又死的太早,以至於現在的格鬥界還沒人能完全理解他的思想,更別說用這種格鬥術贏世界大賽了。”
舅舅把那本書放回書架,帶著左衍前往拳擊館。
“為什麼這麼久了,還沒人理解這種格鬥術呢?”左衍依然好奇。
“首先這種格鬥術融合了太多元素了,要理解它首先必須對格鬥術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所以說像你這種完完全全的小白菜還是別想的好。”
“……哦……”
“更嚴重的是,這個奇才太哲學了。一直強調理解和自我表達這些完全不知道怎麼訓練的東西。他還說千萬不要去模仿他的格鬥術,因為這是隻屬於他自己的格鬥術。所以說,這個他自己都沒想過教給別人的格鬥術,更別說自學了。”
兩人來到拳擊館,現在正是中午時間,大家都在休息,所以館裏沒幾個人。一踏進拳館,陳翼又找回了以前當教練的感覺,瞬間認真起來。
“忘掉你剛剛看的那些東西,幫自己當成一張白紙,我們從頭開始。首先,基本中的基本——拳擊的準備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