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對那些話,不予理睬,但是也得先試試秦王啊,畢竟皇帝的位置,誰都想做一下試試,但是能不能坐上,就看自己的本事了,現在想想這些個事情,都是以前沒有構思好了,要是好的了話,就不用這樣做了吧。李淵一日把李世民叫到了自己的身邊,問了一問說道:“秦王,我覺得你戰功卓著,倒是你大哥建成,就有點不是很好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太子儲君,還是由你來做吧。”李世民笑了一下說道:“父皇多慮了,兒臣並沒有想要僭越東宮的想法。”

李淵聽了之後,心裏以為真,就不再擔心了,但是秦王回到府上以後,並沒有安靜下來,他的心理麵不平衡,什麼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那隻是自己的一麵之詞罷了,要是自己直接在父皇麵前說自己想當太子,那恐怕自己就不能從宮裏麵出來了吧,想想都覺得驚險啊,但是僅僅是這麼一句話,自己就會遵守嗎?對對對,自己會遵守的嘛,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嘛,既然現在這麼的安康,拿自己就讓他變得亂起來吧。

隨後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玄武門之變,事情出了以後,李淵這才深深的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兒子,為什麼自己的兒子能夠,統禦三軍,能夠讓那麼多的人,對自己效忠,他的智謀自己是比不上的,現在又想起了,秦王曾經給自己說的那句話,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現在亂了,可不就取亂之道了嗎?自己享受的是兒子給自己的天下,自然天下以後還是要歸小兒子的,但自己卻立大兒子為太子了。

不但是秦王不服,滿朝文武也不服,所以小兒子當太子,是眾望所歸的,民心所向,甚至於做皇帝也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的,看來自己享受小兒子的天下,真是太冒險了,想想現在他的狠毒,自己要是在不禪讓大位的話,那自己也許也會像建成和元吉那樣死的不明不白的。李淵隨機就順應大勢冊封李世民為太子,隔日李淵又發一旨說,自己想去做太上皇了,就讓李世民做了皇帝。

王爺想著這些事情,是多麼的適合自己呀,全部都是適合自己的,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但是現在皇上的子嗣還小,尚且不成人,要是一旦生亂了,皇位必定是那個小孩子,但是滿朝文武們,又都不是傻子,肯定不會讓那個小孩子當皇帝的,所以到了最後,皇位肯定是自己的,甚至以後自己,不用動一刀一槍,就奪得皇位,何樂而不為呢,還是趕緊的謀劃吧。這些天的時候,皇宮裏麵的旨意是一道接著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