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諱父名
古人在忌諱方麵,是有許多講究的;對於人的名字,說法就更多。其中的一條是,自己所取得的功名,所授的官職,名稱中不能與父親的姓名中的字相同,連同音都不行。於是,便出了不少避諱的事:呂公著的兒子,因父名中有“著”字,隻好辭去著作郎的官;袁高的兒子,在重陽節時不敢在家吃糕(與高同音);劉嶽的兒子,不能聽音樂(與嶽同音),也不能遊嵩山、華山,因為它們屬於五嶽之列。這種忌諱,對於人的才能發揮和正常生活都帶來很大影響和不便。唐朝李賀是個才子,7歲時便作得一手好詩。就因為他的父親叫李晉肅,李賀就一輩子不能考進(與晉同音)士。
對此,當時的許多文豪們都為他鳴不平,韓愈就和主管考試的人辯論過,他說:“父親名字中有‘晉’字,就不舉兒子為進士;倘若父親名字中有‘仁’字,難道就不許兒子做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