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詩

北宋雍熙年間,有位大詩人作了首《宿山房即事》詩:一個孤僧獨自歸,關門閉戶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時分,杜鵑謝豹子規啼。

這首詩,每句都使用三個同義詞,有意去犯重複的毛病,其目的是加深印象:“一”,即“孤”、即“獨”;“關門”,即“閉戶”、即“掩柴扉(門) ”;“半夜”,即“三更”、即“子時”;“杜鵑”、“謝豹”、“子規”,是同一種鳥的不同名字。

他還有《詠老儒》詩,也是這樣的:秀才學伯是生員,好睡貪鼾隻愛眠,淺陋荒疏無學術,龍鍾衰朽駐高年。

前兩句用詩完全同義:“秀才”,即“學伯”、即“生員”;“好睡”,即“貪鼾”、即“愛眠”。後兩句應該說是近義詞:“淺陋” 、“荒疏”、“無學術”,在意思上相近但有差別;“高年”(年事已高,歲數大)者有“龍鍾”、“衰朽”,但未必一定如此。

這兩首詩,意思自然,選詞頗具匠心,堪稱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