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篇(3)(1 / 3)

訓練三

構思提示

①立意:寫一篇影評或畫評。

②參考內容:

A 電影《紅高梁》的評析;

B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人物手勢的評析;

C油畫《父親》的評析;

D漫畫《給六指做整形手術》評析。

③寫作手法:結合作品,敘、評、析相結合;先評析後總結。

**可供參考的精彩片斷

對生命的讚美,是貫串於人類自誕生以來一切藝術創造中的主題。直至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一種潛意識,生命的欲望時時刻刻湧動在每個人的心中。電影《紅高梁》正是將人們的這種意識帶入了那片一望無際、充滿著野性的高梁地裏,盡情地宣泄著對生命、對人性的崇敬。

影片中那一碗碗紅得像血的高梁酒,無疑是生命力的象征。它釀自那一株株自生自滅的野高梁,又是憑著“爺爺”那泡尿紅透了十八裏鋪,可以說它來自於自然,來自於最原始的生命力。它給予生命的旺盛刺激,正如同那首氣壯如山的《祭酒歌》所唱:“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健康、勇敢、叛逆精神,一切的野性——大自然賦予人的本性,都無所不包地蘊含在這紅紅的高梁酒中。影片圍繞這紅得醉人的酒和那綠得逼人的高梁地,展開了一個雄渾粗獷的傳奇故事……“爺爺”抬轎時矯健的步履、“奶奶”含蓄而強烈的感情、夥計們釀酒時大汗淋漓的肌體,這縱橫起伏的一切,都似乎在告訴觀眾,在這靜穆的黃土地上,人們駕馭自身和征服自然的能力,都來自於對生命的無限崇敬、都來自於那鮮紅的高梁酒。

影片在前半段縱情地歌頌了生命中的野性,讚美了那一群生機勃勃的黃土兒女。如果說影片隻單單憑著這種對於現代文明的逆反效應去撥動觀眾的心弦的話,那麼對於生命崇拜的闡述依然是淺顯的。《紅高梁》最具力度之處正表現在後半部:對生命中的理性與和諧的追求。

有這樣兩幅漫畫:一幅名為《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畫麵展示的是一隻手,拇指被截去,畸形的第六指卻完好無損,依然故我;另一幅名為《截錯了》,畫麵內容是一位病人本應左腿截肢,馬虎的醫生卻錯截了右腿。兩幅漫畫創意大體相同,都諷刺了那種不分青紅皂白,馬虎從事,結果造成重大損失的醜惡行為。兩幅畫都有現實意義,都很不錯。但從表現手法、作品內涵上細細推敲,我還是更喜歡前者。

先從表現手法來看,第一幅畫用的是簡筆,第二幅畫用的是繁筆。簡筆粗看上去似乎平淡無奇:給六指整形,斷掉一指還剩五指。無非如此。可細一看才恍然大悟:斷掉的是重要的拇指呀!而畸形指卻莫名其妙、堂而皇之的混了下來!大悟之餘是震驚,震驚之餘更大悟。簡筆給觀畫的人留出了廣闊的空間。第二幅的繁筆雖不失流暢純熟,但畫麵裝填得太滿。粗看上去熱熱鬧鬧;經一想,不過也還是那麼一回事。前後比較,如疏梅之於叢草,醇釀之於淡酒。

啊,朋友,仔細地端詳這幅畫吧!你不覺得他就是養活了我們大家的“父親”嗎?

啊,朋友,再仔細地看看這幅畫吧!你會聽到父親那粗粗的喘息聲,會看到他青筋的暴跳,會感覺到他血液的奔流,會嗅到他身上的汗腥味。你一定會覺得他就是養育了我們大家的父親!你看看他身後的麥堆,再看看他手裏拿著的那隻粗瓷大碗吧,我們的父親勞動了大半輩子,不知用血汗換來了多少個豐收,而自己的生活卻依然清貧。

可是,朋友,你想過嗎?祖國的貧窮麵貌要靠我們有誌的新一代來改變啊!朋友,當你看這幅畫的時候,你想到這些了嗎?

父親的眼睛望著我,我凝視著《父親》。我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增添了奮鬥的信心。啊,朋友,讓我們一起發憤努力吧!

電影藝術允許把人物理想化,但並不是說可以脫離現實把人物任意地“拔高”。一部電影如果離開了生活,就會失去其社會意義,而隻有把真實和理想統一起來,才能顯示出藝術的魅力。影片《紅衣少女》在描寫安然真誠、坦率的同時,並沒有回避她一再碰釘子的現實。她指出老師的錯誤,卻遭到了老師的冷言冷語;她與男同學郊遊卻被媽媽說成是“偷偷摸摸”。然而正是因為影片沒有脫離這個現實,才使觀眾覺得“紅衣少女”既是理想的而同時又是活生生的。她生活在一個真實的典型的環境裏,因而這個人物也是真實可信的。

有的演員還善於用獨特的手勢來表達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下的複雜而又強烈的情緒。同誌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吧:雷軍長怒不可遏地大步跨上了講台,但他沒有立刻講話,戰士們也停止了竊竊私語,會場上出現了異樣的沉默。頓時,氣氛顯得格外的緊張、嚴肅和沉悶,就在這時候,攝影機的拍攝角度突然來了一個大幅度的調動,它不再去拍攝雷軍長的臉部表情,而是把鏡頭對著他的背影,讓觀眾看到的是軍長的一雙反背交錯著的手。這雙手隨著他那急促而又沉重的來回踱步聲,也以同樣節奏時而握緊,時而放開,多次重複著,使觀眾從這持續的快節奏的一收一張的手勢中,仿佛聽到了軍長那劇烈跳動的心律,感受到了強壓在他胸中的那股怒火。是的,此刻的雷軍長確如一個即將震響的巨雷,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它要轟鳴,要燃燒,要以革命軍人的正氣去蕩滌存在人民軍隊中的一切汙垢。因此出現在這一規定情境中的這個獨特的手勢,與其說是一個無聲的動作,還不如說是一種有聲的旋律。這旋律就像火山爆發前的信號,巨雷震響時的前奏。這個手的動作可說是把雷軍長的特定情緒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在影片中,有的演員以簡單的手勢表達了難於言傳的同誌之情。使手語變成了情語。在韓玉秀和梁三喜告別的那場戲中,我們隻見玉秀緊握住三喜的手,把它揣在自己的胸前,久久不放,像是生怕三喜被人奪走似的。而三喜則強抑著自己的情感,把玉秀的手輕輕地撥開,然後扶她上車。這裏的一抓一撥可以說是包容了千言萬語的離別情意,充分表達了他們之間的依戀之情。

四、總結

**思路領航

總結是對前段工作、學習進行檢查回顧,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我們可以對工作進行總結,對學習進行總結,對思想進行總結等等。在寫總結時,我們要注意:要實事求是地反映個人或本單位的情況,不能誇大或縮小;提出的觀點要鮮明,重點突出,不能麵麵俱到;最後,要找出基本經驗和應吸取的教訓,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後的工作。同時,語言要準確、平實、簡潔。

**例文精解

語文學習階段總結

我的語文成績,一向是比較好的,經過多年的學習,我在怎樣學習語文上,已有了一點點心得。概括起來有下麵幾點:

抓住45分鍾

常說掌握方法,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便是抓住上課的45分鍾。這45分鍾利用得好,往往能在課後省下更多的時間。對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我認真聽課,抓緊上課的每一分鍾。複習起來,我駕輕就熟,根本不費勁,許多知識就是這樣銘記肺腑,做起作業來,頭腦清晰,得心應手,也不覺得怎麼難。我聽講不走神,訓練不求情,考試不靠人。一聽二寫三問四記五參考,能力也就提高了。我不是背主題思想、寫作特點,而是學習怎樣概括,掌握分析方法,比較自己的理解有哪些偏頗,哪些片麵膚淺,哪些正確,哪些更符合實際,這樣,學習效率就比較高。這原則,這奧妙誰都懂得,但堅持做到的並不很多,因為這需要意誌和毅力。

從問題開始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學語文也一樣,需要“從問題開始”。因為思考才會有問題,有問題就更要思考,我的思考過程是:上課前學會自己提出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根據問題預習,又帶著問題聽講;上課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並記下對問題的認識和認識問題的心得,課後則要對解決了的問題加以分析、歸類。向老師請教我在語文學習上存在的遺留問題。這樣,我常常學有所獲。比如,既然“在工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難”是否定句,那麼說“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是肯定句,這有沒有問題呢?就查閱了不少書,最後得出結論:一個句子中凡是用了否定詞的,都是否定句,不論是限製謂語的否定還是修飾賓語的否定。又比如:“以塞忠諫之路也”的“以”譯成白話用“以至”還是“以致”?我又從這裏弄清了“以至”與“以致”在意義和用法上的區別。

身邊常有一本書

聽同學們說:“學語文最怕寫作文”,認為寫作文是件難事。其實隻要做到“身邊常有一本書”,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又學會善於觀察的本領,把生活素材、表現力強的語言,一天天積累起來,寫文章就會遊刃有餘。我以前作文總是套用別人的老話,論調沉悶,結結巴巴,後來看了《圍城》,才恍然領悟到文學領域裏是那樣浩翰,語言是這般豐富多彩,運用起來又是如此至新、至美。而每一部作品又風格各異,滿目琳琅。這使我如入寶庫,左右逢源,取之不竭。從此,我也學著平實的敘述,細心的推敲,慢慢提高了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作文就有了很大進步。

在文學社裏再學習

我主動申請加入了文學社,堅持活動,堅持寫作。由於我的熱情,認真,又發表了幾篇文章,我被選為文學社社長。我的《廣場公園散記》在《一中教苑》發表後,被選入《中學語文重點難點基點》一書作為“例文”。《家有一個草寶寶》還在中華少年文字基金會征文活動中獲了獎,學校還授予我“小作家”榮譽稱號。

以上是我學習語文的一些方法和體會。

總評:這篇文章從四個方麵談了學習語文的心得,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語言簡明,平實,是一篇上好的學習總結。

**寫作訓練

構思提示

①立意:寫一份總結。

②選材:

A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總結;

B班委會工作總結;

③寫作手法:先總後分,有層次,有條理,語言平實。以記敘與議論為主。

**可供參考的精彩片斷

1、平時注意積累素材,不斷培養觀察能力。我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並隨時記下來。我爸爸是個球迷,我就仔細觀察他看電視裏轉播球賽時的表情、動作,並記在筆記本上。後來,老師給我們布置了《晚飯後我的一家》的作文題,我腦子裏馬上浮現出爸爸看球賽時的音容笑貌,我把他作為主要人物來寫,寫得生動形象。我還注意觀察周圍的景物,無論是春光明媚的校園,秋高氣爽的庭院,還是夏日粼粼的湖水,冬雪覆蓋的公園,就是刮了一陣風,下了一陣雨,我都記下來。久而久之,腦子裏的東西多了,就不愁沒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