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卷
興善寺貝多樹
張喬
還應毫末長,始見拂丹霄。得子從西國,成陰見昔朝。
勢隨雙刹直,寒出四牆遙。帶月啼春鳥,連空噪暝蜩。
遠根穿古井,高頂起涼飆。影動懸燈夜,聲繁過雨朝。
靜遲鬆桂老,堅任雪霜凋。永共終南在,應隨劫火燒。
華山
張喬
青蒼河一隅,氣狀杳難圖。卓傑三峰出,高奇四嶽無。
力疑擎上界,勢獨壓中區。眾水東西走,群山遠近趨。
天回諸宿照,地聳百靈扶。石壁煙霞麗,龍潭雨雹粗。
澄凝臨甸服,險固束神都。淺覺川原異,深應日月殊。
鶴歸青靄合,仙去白雲孤。瀑漏斜飛凍,鬆長倒掛枯。
每來尋洞穴,不擬返江湖。儻有芝田種,岩間老一夫。
送何道士歸山
張喬
身非絕粒本清羸,束掛仙經杖一枝。落葉獨尋流水去,
深山長與白雲期。樹臨丹灶寒花疾,壇近清嵐夜月遲。
樵客若能隨洞裏,回歸人世始應悲。
城東寓居寄知己
張喬
花木閑門苔蘚生,滻川特去得吟情。病來久絕洞庭信,
年長卻思廬嶽耕。落日獨歸林下宿,暮雲多繞水邊行。
幹時退出長如此,頻愧相憂道姓名。
再書邊事
張喬
萬裏沙西寇已平,犬羊群外築空城。分營夜火燒雲遠,
校獵秋雕掠草輕。秦將力隨胡馬竭,蕃河流入漢家清。
羌戎不識幹戈老,須賀當時聖主明。
遊邊感懷二首
張喬
貧遊繚繞困邊沙,卻被遼陽戰士嗟。
不是無家歸不得,有家歸去似無家。
兄弟江南身塞北,雁飛猶自半年餘。
夜來因得思鄉夢,重讀前秋轉海書。
無題(一作贈友人)
張喬
九霄無詔下,何事觸清塵。宅帶鬆蘿僻,身惟猿鳥親。
吟看仙掌月,期有洞庭人。莫問煙霞句,懸知見嶽神。
蟬
張喬
先秋蟬一悲,長是客行時。曾感去年者,又鳴何處枝。
細聽殘韻在,回望舊聲遲。斷續誰家樹,涼風送別離。
江上逢進士許棠
張喬
詩人推上第,新榜又無君。鶴發他鄉老,漁歌故國聞。
平江流曉月,獨鳥伴餘雲。且了髫年誌,沙鷗未可群。
送河西從事
張喬
結束佐戎旃,河西住幾年。隴頭隨日去,磧裏寄星眠。
水近沙連帳,程遙馬入天。聖朝思上策,重待奏安邊。
河湟舊卒
張喬
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
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促織
張喬
念爾無機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聲。
椒房金屋何曾識,偏向貧家壁下鳴。
猿(一作長安贈猿)
張喬
掛月棲雲向楚林,取來全是為清音。
誰知係在黃金索,翻畏侯家不敢吟。
寄薦福寺棲白大師
張喬
高塔六街無不見,塔邊名出隻吾師。
嚐聞朝客多相□,記得□□數句詩。
越中贈別
張喬
東越相逢幾醉眠,滿樓明月鏡湖邊。
別離吟斷西陵渡,楊柳秋風兩岸蟬。
寄清越上人(一作寄山僧)
張喬
大道本來無所染,白雲那得有心期。
遠公獨刻蓮花漏,猶向空山禮六時。
宿齊山僧舍
張喬
一宿經窗臥白波,萬重歸夢隔煙蘿。
若言不得南宗要,長在禪床事更多。
春日遊曲江
張喬
日暖鴛鴦拍浪春,蒹葭浦際聚青蘋。
若論來往鄉心切,須是煙波島上人。
漁家
張喬
擁棹思悠悠,更深泛積流。唯將一星火,何處宿蘆洲。
送人及第歸海東
張喬
東風日邊起,草木一時春。自笑中華路,年年送遠人。
題河中鸛雀樓
張喬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
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宿洛都門
張喬
山川馬上度邊禽,一宿都門永夜吟。
客路不歸秋又晚,西風吹動洛陽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