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渙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①對學習的目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學習興趣不大,以致“身在曹營心在漢”。
②不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如有些同學在聽課過程中沒有處理好學與思的關係。隻聽老師講自己不思考,結果跟不上老師的思想,隻有憑自己的思想像脫韁的野馬那樣漫無邊際地奔跑。
③主體狀況不佳。當人身體狀況不好時,如失眠、疲勞、生病等,人的注意力就不穩定。另外,當人的心理狀況不好時,也容易使注意力分散,如家庭的矛盾、朋友的衝突都會使人心煩意亂,以致影響學習情緒,造成分心。你不妨檢查一下,你的問題出在哪,這對你克服毛病是相當必要的。
五、如何克服怕提問題的心理
很多成績不好的同學或者說是不太喜歡這門學科的同學最大的恐懼莫過於是任課教師的提問了。下麵是一位同學的自述。
開始上課了,老師微笑著對同學們說:“我要先問你們幾個問題,檢查你們昨天複習得如何。”我腦子裏一下子亂了,心裏直想,可千萬別問到我。我低著頭不敢把視線朝向老師,連老師問什麼問題也沒聽清楚。但老師偏偏第一個提問了我。我站了好久,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老師又問了另一位同學,這位同學流利地作了回答。我真恨自己,為什麼光有名字上的“勇”,而沒有實際上的“勇”。
在中學裏,像這位同學這樣害怕老師提問的同學並不少見。盡管他們怕老師提問的原因不一,但這種情況都在他們心頭投下了陰影,阻礙著他們學習上的進步。
如何改變這種情況,這得從其產生的原因來考慮。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原因是功課沒準備好,或學習成績不太好,怕回答不出讓老師同學笑話。歸根到底,是較多考慮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小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爭先恐後,不考慮自己回答如何,覺得被老師提問是一種光榮。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程度還不高,對個人形象如何考慮不多。中學生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使得他們注意到個人的形象,其有利的方麵是能時時檢查督促自己,爭取好的形象;但是如果過分了反而會過於斤斤計較、謹小慎微,以至於由於害怕失敗而對困難采取回避態度,不敢迎向困難去爭取成功。積極的態度是回答不好不要緊,關鍵在於自己知道如何改進並努力去改進。因為課堂提問本身的主要目的是使師生雙方知道,有哪些知識學生還不理解,有哪些已理解了,從而改進教和學。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樹立起自己的好形象。
第二種原因是性格害羞、膽怯,缺乏在大庭廣眾中表達自己的信心和勇氣。有些學生一讓他們在眾人麵前回答問題,他們就緊張。這樣,盡管他們懂得所問的問題,但由於緊張,腦子裏就變成一片空白了。這種同學應從改變自己的性格考慮。現代社會要求人們交往大方、言談得體,這需要在學校裏就開始培養,因此應把當眾回答問題看為鍛煉提高自己的機會。可以把自己的這種困難向老師同學說出來,取得他們的理解、幫助、支持,另方麵自己要爭取各種在公眾場合表達意見的機會。這樣經過不斷的鍛煉,就能逐漸以一個熱情。大方、善談的嶄新形象出現在同學當中。
第三種原因是自卑感強。這種自卑感的形成可能是由於某一次提問回答不好,被同學或老師取笑,腦子留下了難堪、痛苦的痕記,以後又遇到類似的情況,便失去信心,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此外,這種情況會在腦子裏造成一種“提問與痛苦”之間的聯係。一遇到提問的場合,難堪、痛苦的感受就會自動冒出來。要擺脫這種困境,關鍵在於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應該看到,人總是在克服困難,戰勝逆境的過程中前進發展的,正所謂“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因此,要在困難中看到成績,增強勇氣。第一次失敗了,繼續努力。第二次雖然也失敗了,但它可能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成功就是靠一次比一次越來越接近它的失敗而達到的。另外也要看到,絕大多數人智力水平相差無幾,學習的好壞主要決定於個人的主觀努力。因此大可不必因幾次受挫而把自己看扁了。要記住“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了這種自信,再加上必要的努力,深埋在個人身上的才華就必定會被發掘出來。
六、如何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
時常聽一些同學說:“我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孩子,讀小學時各科成績都達到良好水平,但上初中後,我的成績卻下降了。盡管我加倍努力,但成績還是上不去,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讀書的料。”
要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必須促其願學,讓其會學。像你那樣“無論怎樣用功,成績都上不去”的人,根本問題就是不會學,隻有盡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在成績上打一個翻身仗。
學習方法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如果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課內課外學習活動看,它包括了預習、上課、複習、完成作業、課外閱讀等方麵的學習方法。以上課為例,要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就應掌握以下的方法:
1.明確每堂課要完成的任務,這些任務要十分明確、具體。能否確定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關係到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專心致誌地學習。如有些同學上外語課,就給自己定下當堂記住課文單詞的任務,結果這些同學就比沒提出學習任務的同學記住了更多的單詞。
2.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選擇學習方法。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課堂學習方法。如上數學課強調邊聽邊思考,上外語課則要爭取機會多說、多讀、多譯。並且盡量當堂記住。
3.聽課時應該有重點地記筆記。聽課記筆記既有利於集中注意力,又有利複習。但什麼都記反而會妨礙我們積極思考,影響上課效率。我們提倡的是有重點地記筆記,如對教師補充的重要內容、對教師點出的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對教師針對教材內在聯係精心組織的板書等等。我們都應記錄下來。
4.進行必要的預習。預習可以為課堂學習作好必要的準備,它本身也有一套方法。
5.要有充沛的精力。要專心上課,還須有充沛的精力。學生要科學地安排學習和生活的時間,按時作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同時,要注意課間10分鍾的休息,保證上課精神飽滿、思維敏捷。
除了提高課堂學習有一套方法外,預習、複習、做作業、課外閱讀也有各自的方法。可以通過閱讀有關的書籍和請教師長、同學來掌握。還應該注意的是,好的學習方法應該適合自身的特點。同一方法不同人使用會有不同的效果,切不可生搬硬套。總之,學習有法,但無定法。科學的、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複實踐、反複對比形成的。隻要你用心去學,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苦學加巧學,成果自然來。
七、如何抓住高考的複習要領
高考是很多學生心經的路程,那麼對待高考,莘莘學子們是怎樣的態度呢?下麵是一位高三同學的自述:
火辣辣的太陽慢條斯理地在天空散步,盛夏的熱浪一陣一陣地襲來。我和許許多多的高三同學一樣,埋頭苦讀,加班加點。隨著高考日期的逼近,我的心情越發顯得苦悶和沉重。這倒不是因為天氣的悶熱,而是因為時間精力花了不少,對書本複習了一遍又一遍,但覺得抓不住重點和要領。校園的氣氛日漸凝重,我的緊張心情也有增無減。我急切地盼望找到路徑,擺脫困境,獲得成功。
考場如戰場,不作充分的準備,是注定要敗北的。任何一個有意高考的人都期盼成功,任何一個期盼成功的考生都不想打無準備之仗。考前的複習向為考生所注重,然而,時間、精力並不一定與效果成正比。複習抓不住重點和要領是常有的事。這既與情緒有關,亦與方法有關。
高度緊張的複習往往伴隨著過分緊張的情緒。雖然,高考不能決定人生的成敗,但畢竟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人生發展的方向。對前程的擔憂是人所共有的,除非是白癡。擔憂、焦慮引起緊張,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製便難以平衡,由此導致恐懼、不安、激動和煩躁。這種消極的情緒嚴重影響著複習的過程和質量,致使複習時精力不足,注意渙散,記憶受阻,思維混亂,既鑽不進去對各個知識點加以深刻理解,也逃不出來對整個知識網加以總體把握。如果一個人帶著過分緊張的情緒進行複習,抓不住重點和要領的現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
克服緊張情緒,恢複心理平靜,對於提高學習效率是極為重要的。這裏的關鍵是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高考。高考是個體追求自我發展的一條途徑,而不是唯一途徑。要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可以說是條條大路達“理想”。高考作為一種選拔考試,在現階段,能通過高考升學者畢竟是少數。人的發展,並不以升大學為標誌,而在於自我潛能的發揮。過分看重高考,就會給自己增加沉重的心理壓力。如果僅把複習看作是學業的總結和提高,緊張複習僅表現在日程安排上,而不表現在心理活動中,那麼,就能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在輕鬆愉快中進行複習,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複習是一種科學性很強的工作。複習抓得住重點和要領,就能事半功倍,否則,就會事倍功半。複習的有效性,取決於方法的科學性。高考前的總複習,是整個中學階段學業的總複習,時間短、內容多、難度大,更需要有科學的方法。
複習的重點有兩種,一是知識內容的重點。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個知識體係,其中基本的、關鍵的、核心的知識內容就是該學科的重點,這是人人相同的。二是複習任務的重點。任何一個考生,經過多年學習,都會形成一個知識能力結構,其中缺失的、薄弱的部分應該成為複習的重點,這是因人而異的。知識內容的重點和複習任務的重點不一定是相同的,因此,複習時務必要注意如下幾點:
分析綜合,把握知識體係。首先要把所學過的,特別是要考的各門學科作一次粗略的全麵複習,找出各門學科的知識點及其相互聯係,即鑽進去。然後,加以分類,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形成該學科的知識體係,即逃出來。這裏常用的有圖表法,如中國曆史,就可以時間為緯,以事件為經,把各個曆史事件(背景、過程或內容、結果或影響等)分類歸並在一個表格裏,從而從總體上把握它。
查漏補缺,強化薄弱環節。在已經形成的初步知識體係中,找出自己尚未掌握或把握得不夠理想的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彌補缺漏,強化薄弱環節。
揚長避短,提高整體實力。高考一般要考幾個科目。如果各個科目之間不能均衡發展,即有所謂偏科現象,切莫“取長補短”,通過降低優勢科目來彌補劣勢科目,而應遮鞏固發展優勢科目的同時,加強和提高劣勢科目,使劣勢科目不至於拖後腿,從而提高整體實力。
在具體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沿著總——分——合的路徑,以最終形成係統化的知識技能為目標,把分析、類比、綜合結合起來,把背誦、練習、應用結合起來,把自己複習、相互討論與測驗結合起來,不同的學科交叉進行,這將會大大提高複習的效率。
保持清醒的頭腦,運用科學的方法,複習的重點和要領便可盡在掌握之中。
八、如何改變怯場的毛病
心理素質不過硬的學生對於考試怯場來說是常有的事。正如下麵這位同學所說:我平時學習覺得什麼都懂,而到考試時,往往情緒緊張、手忙腳亂,好像變得什麼都不懂,怎麼辦?
對中小學生來說,考試可以稱得上是家常便飯。在無數次的考試中,我們掌握的知識、技能得到了檢查,我們的學習質量得到了評價。但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考試中考出自己真實的水平。比如說:“我平時學習覺得什麼都懂,而到考試時,往往情緒緊張、手忙腳亂,好像什麼都不懂了……有這種感受的人恐怕有不少,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首先,你應該好好檢查一下,你平時覺得懂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懂了。一些同學對老師所講的。書本所寫的知識總是死記硬背,囫圇吞棗,並沒有真正理解掌握。結果,當問題換了一個問法,或需要運用原理去解決問題時,就顯得手足無措、不知所雲。如果在平時學習中對知識並沒有真正理解,到考試時,看到一些你不知如何答的題,自然就會情緒緊張,手忙腳亂。如果你的問題出於此,你今後就應該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習時,不僅要知道“是什麼”、“怎麼樣”,還要清楚“為什麼”、“怎麼做”。理解地掌握知識後,就易舉一反三,到考試時,就算看到一些陌生的問題,你也能做到麵不改色,心不跳,冷靜地應付考試。
其次,你應該克服考試“怯場”的現象。考試時適當緊張一些是必要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我們的思維,所謂“急中生智”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過分緊張,反而會出現怯場現象,如考試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焦慮不安、頭暈目眩、手忙腳亂、思維遲鈍,平時背的東西一句也想不起來。考試怯場,不僅不能使掌握的知識正常地發揮,而且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厭學情緒。克服考試怯場現象是必要的,下麵的做法可供你參考。
1.端正思想、放下包袱。考試的目的在於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絕不是學習的目的。一方麵我們應該重視考試,另一方麵,我們又應淡化考試,因為考試與上課、做作業等都是掌握知識的手段,是很平常的事。有些同學之所以考試怯場,就是因為他們把考試看得太重,擔心考不好丟了麵子,失去同學的羨慕、師長的寵愛,中考、高考就更怕考試失敗影響自己的前途。這沉重的包袱必然會導致精神過度緊張,以致於越是怕考不好就越考不好。既然過分緊張有害無益,我們何不用“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大將風度來對待考試。所以,當你考試精神緊張時,請你反複暗示自己:“放鬆點,再放鬆點,否則就考不出真水平了”,“考試沒什麼了不起的,我一定能考好”。
2.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去迎接考試。不少學生考前拚命“開夜車”,又不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隻能拖著疲憊的身子去應考。結果一上考場就頭昏耳嗚、力不從心,就算你複習好了也發揮不好。還有些學生平常不努力,臨考才用功,於是越臨近考試越發現自己有很多知識不懂,結果考試前對自己失去信心,個別人甚至感到絕望,而絕望情緒更是使人的體力和智力水平大為下降。要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去迎接考試,必須避免上述不良的做法。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以及高度的自信心乃是考試成功的必備條件,千萬不要忽視它。
3.掌握考試方法。有些學生考前也做了充分準備,但由於沒掌握好考試方法,越考越慌,以致考不出真實水平。所以,掌握考試方法對消除緊張情緒是很有幫助的。有人總結了這麼幾句口訣:審題要細心,題意要看清;遇到攔路虎,不妨繞道走;細中求速度,快中不忘穩;不爭交頭卷,檢查要細心。你不妨試試看,按這口訣去做,會不會考得更順利、考得更滿意?
九、如何麵對考試失敗
學生從入學的那一天開始,考試就成為了他們必須麵對和經曆的大小關卡,無數的成功、失敗、再成功鋪就著他們通向一個比一個更高的學習目標。
誰都盼望成功而不願失敗,但有時候失敗往往是不受歡迎的客人不請自來。這時候,關鍵不在於是否失敗而在於如何對待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