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地方委員會的各項重要工作
政協各級地方委員會為適應各地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在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同時,還在許多方麵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地方政協的主要工作著重在促進地方各族人民大團結,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發展國民經濟,幫助各界人士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十年動亂結束後,各級地方政協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正確路線指引下,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不斷開辟新的工作領域,在當地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各方麵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促進人民大團結,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一、團結地方各界人士,繼續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地相繼召開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建立了省、中協商委員會和縣常務委員會,在協助地方政府肅清國民黨的殘餘武裝,鎮壓反革命活動,建立革命秩序,進而在完成減租減息,征糧征稅,恢複和發展生產,恢複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對於促進地方人民大團結,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從一九五○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先後開展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抗美援朝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這三大運動對社會上一部分人士震動很大。有的本人擁有較多的土地,或者和封建剝削有聯係;有的有崇美、親美、恐美思想,對人民誌願軍和人民的力量估計不足,害怕招致災禍;有的過去和國民黨反動派關係密切,唯恐在鎮壓反革命中受到牽連。麵對這些複雜情況,如何解除這些人的顧慮,取得他們對三大運動的支持,成為各地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的重要工作任務。
(一)推動各界人士支持、參加土地改革運動。
一九五○年六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土地改革運動,是一場激烈的階級鬥爭,牽涉到各階級、各階層的人。各地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為了推動地方各界人士支持和參加土地改革運動,曾多次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邀請負責當地土地改革工作的幹部,結合當地情況講解有關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幫助各界人士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並分期分批地吸收他們到農村參加或參觀土地改革工作,使他們在實際鬥爭中提高了認識。許多人積極向自己的親戚朋友中的地主宣傳土地改革政策,使那些對土地改革持對立態度的地主有所轉化,減少了對於土地改革運動的阻力。
各地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在土地改革中,還設立了由各界代表參加組成的“城鄉聯絡委員會”或“城鄉調解委員會”,處理了大量城鄉人民之間的矛盾問題,有助於土地改革運動的順利進展。例如,按照在土地改革中對小土地出租者和華僑實行妥善照顧的政策和對城鎮工商業實行保護的政策,“城鄉聯絡委員會”或“城鄉調解委員會”同當地農民協會密切配合,既堅決支持農民的反封建鬥爭,動員和說服有關各界人士包括工商界人士把屬於封建剝削的土地財產歸還給農民,又堅決保護屬於工商業方麵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並且在政治上保護那些在民主革命鬥爭中有所貢獻的民主人士和國民黨的起義人員。這項工作合理地解決了城鄉各界人士同農民之間的矛盾,適當地協調了城鄉人民之間的關係,使土地改革運動進行得比較有秩序,從而有助於土地改革任務的勝利完成。
(二)推動各界人士積極投入抗美援朝運動。
一九五○年六月美國政府派遣軍隊對朝鮮戰爭進行武裝幹涉後,中共中央為了援助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保衛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派出了誌願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軍並肩戰鬥,打擊美國侵略軍。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於十一月四日發表抗美援朝的聯合宣言後,各地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根據政協全國委員會關於積極參加和推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通知,立即組織各界人士座談討論聯合宣言和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政協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所作“抗美援朝,保衛和平”的報告,以提高認識,克服恐美思想,增強保家衛國的決心。此後,許多地方的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還邀請誌願軍英雄向各界人士作報告,介紹誌願軍的高度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和打擊美國侵略者不斷取得勝利的光輝事跡。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協商委員會的委員和各界代表參加了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前線進行慰問活動;赴朝慰問團歸來後,又向各界人士報告慰問情況以及在前線的見聞和感受。這些活動提高了各界人士的愛國熱情和勝利信心,他們積極為誌願軍捐獻飛機大炮,深入街道農村慰問誌願軍烈屬、軍屬,並製定愛國公約,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美援朝鬥爭,力爭取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推動各界人士積極參加鎮壓反革命運動。
一九五○年十月,中共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大張旗鼓地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在這次運動中,各地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積極組織各界人士座談討論中共中央《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和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參觀反革命罪行展覽,參加群眾揭發控訴反革命分子大會;有些地方的協商委員會還邀請當地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負責人報告當地鎮壓反革命工作的情況,組織各界人士代表參加討論反革命案件的判決案例。各界人士通過以上的活動,提高了覺悟,增強了積極性,有的由原來擔驚害怕或冷眼旁觀,轉變為積極揭發檢舉;有的由原來與親戚朋友中的反革命分子劃不清界限,轉變為耐心向他們講解政策,動員他們悔過自首,走坦白立功的道路,支持和擁護政府穩、準、狠地打擊一小撮最凶惡最頑固的反革命分子。
各地協商委員會和常委會在三大運動中所進行的各項工作,對於提高各地各界人士的愛國主義覺悟,劃清敵我界限,從而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徹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調整關係,促進團結
協助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及時地調整各種關係,不斷增進統一戰線內部的團結,是人民政協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地方政協在調整階級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共產黨員同黨外人士的合作共事關係等方麵,都做了很大的努力,為促進各方麵的團結,緩和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以調整階級關係、民族關係和宗教關係方麵的工作較為突出。
(一)調整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關係。
新中國建立初期,上海等大城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者乘當時敵人封鎖,運輸困難之機,搶購囤積物資,哄抬物價,從事黃金、銀元、美鈔等投機活動,致使物價猛漲,幣值下跌,人心不穩。為了穩定局勢,人民政府果斷地運用正確的經濟政策,打擊了操縱市場,擾亂金融的首惡分子,控製了金融市場,同時采取了迅速建立國營商業機構和合作社,以控製主要商品等措施。到一九五○年三月,國家完成了財政統一管理,製止了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但由於資本主義工商業者原來囤積的大量物資又傾吐到市場上來,市場上出現了供過於求的情況。私營工商業生意蕭條,發生困難,有的導致倒閉。與此同時,國家為逐步消滅經濟領域中的盲目性和無政府狀態,對社會經濟實行改組。民族資產階級麵臨這些情況,困難加深,思想波動,表示不滿,因而他們同工人階級的關係很緊張。針對這一情況,毛澤東指示:“革命勝利引起了經濟改組。這種改組是必要的,但暫時也給我們帶來很重的負擔。……現在我們跟民族資產階級的關係搞得很緊張”,“對民族資產階級,我們要通過合理調整工商業,調整稅收,改善同他們的關係,不要搞的太緊張了。”一九五○年六月政務院副總理陳雲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著重分析了當時中國經濟形勢,指出私營工商業產生困難的原因,提出了政府將向私營工商業進行加工訂貨,調整批發和零售差價,調整稅收,聯合公私力量,組織資金周轉等調整公私關係的措施。隨後,政務院發出了關於調整工商業的指示。上海等大城市的協商委員會配合國家對工商業的調整,以協商委員會為主吸收有關人士參加,組成“工商調整委員會”和“稅收工作改進研究會”等臨時機構,調查反映私營工商業者的困難和意見,協助有關單位落實加工訂貨、稅收、資金等問題,幫助私營工商業改變過去那種投機的經營思想和經營辦法,使它們在國營經濟領導下,本著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原則,協調一致,發展生產。經過調整,私營工商業不但渡過了困難,而且有了一定的發展,階級關係趨於緩和。
新中國成立初期,共產黨和國家機關的一部分工作人員,經不起資產階級思想作風的侵襲,出現了貪汙、浪費和官僚主義傾向,有的甚至蛻化變質。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決定在全國各機關、團體、國營企業事業單位、部隊、學校普遍開展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同年十二月九日,政協全國委員會向各省市協商委員會發出了關於增產節約運動與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鬥爭的指示。地方各級協商機關立即組織和推動各界人士投入“三反”鬥爭。一九五二年二月,全國開展了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和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鬥爭,即“五反”運動。地方各級協商機關在“五反”運動中,都召開了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勸導工商業者端正態度,接受本地增產節約委員會的檢查,動員有違法行為的工商業者坦白檢舉,對於減少阻力,推動運動的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各地經過檢查,大多數工商業戶在不同程度上犯有“五毒”行為。據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重慶、西安、沈陽8城市的統計,犯有“五毒”的工商業戶占受審查工商業戶總數的76%。
當“五反”運動把工商界違法情況揭露出來以後,各地工商界人士思想混亂,經營消極,誤以為是要提前實行社會主義,抵觸情緒很大,階級關係又出現緊張。各省、市協商委員會針對這一情況,於當年五、六月先後召開擴大會議,吸收了省、市和省、市所轄各縣工商界代表參加,由省、市增產節約檢查委員會負責人向他們說明開展“五反”運動,打退資產階級猖狂進攻的重大意義,說明私營工商業者隻要遵守《共同綱領》,接受國營經濟的領導,不犯“五毒”,政府將繼續予以保護和扶持。會後,各縣普遍作了傳達,使絕大多數工商業戶放下了包袱,重新端正了生產經營態度,階級關係再度趨於緩和。
從一九五三年開始,全國人民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為把資本主義所有製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進行了巨大的努力。到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在全國一些大城市出現了一些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新情況,一個行業幾十家乃至幾百家企業一齊實行公私合營,加快了改變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製的步伐。民族資產階級的人們見來勢迅猛,加以合營中對私營工商業戶清產核資工作粗糙,估產偏低,因而他們普遍動蕩不安。各省、市協商委員會和縣常務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的精神,分別同當地工商業聯合會召開了若幹次工商界人士以及有代表性的工商界家屬的座談會、談心會,並邀請地方有關部門負責人向他們宣傳社會主義的好處和由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和平改造和贖買政策等等。各地通過大力宣傳解釋,深入說服教育,雖然仍有人思想認識不通,但動蕩不安的情緒大為減少,社會保持了安定,為迎接全國的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打下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