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書】 我親奉帝旨,涉程途千萬裏。念親親的意美,探這孩兒並女婿。孩兒,數載艱辛雖自苦,一旦榮華人怎知?[合]耀門閭,進官職,孝義名傳天下知。[生唱]
【前腔】 兒不孝有甚德?蒙嶽父特主維。呀! 何如免喪親,又何須名顯貴?可惜二親饑寒死,博換得孩兒名利歸。[合前][旦唱]
【前腔】 把真容再畫取,如今日封贈伊。把這眉頭放展舒,隻愁瘦容難做肥。豈特奴心知感德,料他也銜恩泉世裏。[合前][貼唱]
【前腔】 從別後痛哀戚,況家中音信稀。為公姑多怨憶,為爹行又長垂淚。本見公姑無愧色,又得與爹行相倚依。[合前][末淨醜唱]
【永團圓】 名傳四海人怎比?豈獨是耀門閭?人生怕不全孝義,聖明世豈相棄。這隆恩美譽,從教管領何所愧,萬古青編記。如今便去,相隨到京畿。拜謝君恩了,歸庭宇,一家賀喜。共設華筵會,四景常歡聚。
【尾聲】 顯文明開盛治,□說孝男並義女。玉燭調和,聖主垂衣。
[生]自居墓室已三年。 [旦]今日丹書下九天。[末]要識名高並爵貴,[淨]須知子孝與妻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