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快走吧,我們擋不住那人的金戈鐵馬。”
在鶯飛草長的三月,五台山腳,一行人無暇踏青賞景,因為他們知道,無需多久,這一片綠茵就會被鐵騎踏碎。
“夫子,我們不能走,您常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我就不信秦王能殺盡這天下的讀書人。”
一群年輕的學子身著白衣,個個器宇軒昂,且都在腰間斜插著一卷竹書。
“糊塗,秦王殘暴無情,掃六合,定天下,兵強馬壯,他在世之時,無人能敵。你等天賦出眾,隻要活下去,未必不能追上先賢的步伐,屆時,便可著書立傳,敗秦皇於後世。”
一位夫子痛心疾首,還要再訓斥之時,臉色卻陡然大變。
在這一方山腳的四周,一支支鐵戟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本就有些微涼的春風,頓時變得凜然蕭瑟。
“舍生取義,舍生取義!”
相比夫子的臉色蒼白,年輕的學子們卻神情激昂,將腰間的書卷拿到手中,從裏麵抽出一把把通體黝黑的匕首。
白衣翻飛,皆有赴死之誌。
籠罩在黑甲中的將軍沉默的抬起一隻手臂,利落的滑動,一隻隻箭矢從他的身後射入白衣學子中,本白衣勝雪,此時卻在雪中盛開了點點紅梅。
三月青翠,成肅殺哀草。
強大的大秦王朝,書同文,車同軌,此時天下寒蟬,不知多少學府被付之一炬,學子或奔走逃竄,或被鐵騎生擒,稍有反抗,便就地格殺。
驪山北麓,有窯坑無數,其中岩漿翻騰,炙熱的氣浪直衝雲霄,四周的空氣都扭曲變形,身穿鐵甲的將士們汗流浹背,井然有序的將一個個麵容枯槁的年輕學子推入沸騰之中。
哀嚎不絕,慘叫連連。
與這些學子一道焚燒殆盡的還有成山的書籍,從此六藝缺失,功德不全。
如此九九八十一天,一具具栩栩如生的兵俑從冷卻的火窯之中拖出,被一群耳不能聞,口不能言的罪民沉默的抬走。
一個年邁的罪民突然愣在原地,看著其中一個麵容俊俏的兵俑,渾濁的眼淚順著溝壑縱橫的臉頰止不住的流下。
他張開嘴,隻剩半截的舌頭在口腔之中發出嗬嗬的怪聲,如亂墳崗上的夜梟哀鳴,讓寂靜的隊伍顯得更加詭異。
他枯槁的雙手還沒來得及觸碰到兵俑的臉頰,隻覺天旋地轉,卻是被身後的監兵一刀削去了首級。
公元前二百四十年,一個雄偉的男子身著華麗黃袍,長目,摯鳥膺,呼吸如奔雷,下令若豺聲。
這位注定要百世流傳的秦朝帝王,自認為“德高三皇,功蓋五帝“,因而取兩者之尊稱“皇帝“,自稱“始皇”。
這一年皇陵建成,這些栩栩如生的兵俑便是始皇治下那些不聽話的讀書人。
與那些學子們被推下火窯的同時,在與地球相隔不知多遠的地方,一群身披金甲的天將正拱衛著一個頭戴金冠,身披血色長袍的高大男子,男子劍眉緊鎖,如星辰大海般深沉的眼睛之中有一絲和他氣質不相符的焦慮在閃動。
他是站在這個世界頂端的男人,統治這個修真的大世界已經數千年,天下共主,人稱天尊,而此時在他的領地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修士賴以生存的靈氣正在逐漸枯竭,烈陽當空,大地開裂,河水幹涸,大批的修士在恐慌與暴亂之中隕落。
“天尊,決定吧,晚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在他的身後一個手拿佛塵的白發老翁恭謹的走上前來說道。
“哎,也隻能如此了,但願能保下傳承,等到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天尊歎息一聲,將手上的一塊血色羅盤丟到地上,血色羅盤在觸及地麵的一瞬,無數血絲蔓延開,互相交織著向整個世界覆蓋而去。
血絲所及之處,靈氣更是加速枯竭,伴隨一處靈氣的枯竭,這血絲又鮮豔了一分,原來它是在吸收天地靈氣,若隻是吸取本就要幹枯的天地靈氣也就罷了,當這血絲遇到第一個修士的時候,那修士身上的靈力似乎對它有強大的吸引力,隻是眨眼間,這個有著金丹修為的修士連法寶都沒能祭出,便被吸幹了靈力,瞬間成為了一具骸骨。
慘劇在這個曾經恢弘了無數年的世界上發生著,那些燦爛的傳承,那些靈力充沛的洞天福地,都在血色蔓延中湮滅,沒有人能反抗,隻是短短的八十一天,整個世界便被籠罩在了血色之中,天空中再也沒有了一絲靈力,除了天尊所在的這一方山頭,世上也沒有了一個還有修為的生靈。
幸存的這些人每個人臉上都充滿悲戚,諾大的世界,輝煌的修真文明,到此時就隻剩下了這裏的幾百人,那些死去的人中,不知有誰的道侶,不知有誰的師尊。
“歸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