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激勵機製(續)
激勵藝術
一、什麼是激勵藝術
1.什麼是藝術
按照《辭海》的解釋:“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
所謂激勵藝術,就是激勵的執行者在實施獎勵和懲罰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激勵科學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方法,為最優化、最經濟、最迅速地實現激勵目標所提供的各種技巧和能力。它是一般藝術形態在激勵這一具體學科中的運用、發展和具體化,是人們千百年來激勵實踐的高度提煉、綜合和總結,是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為基礎,從方法與技巧的角度對激勵進行的一種挖掘和揭示,也是激勵執行者進行創造性激勵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
獎勵藝術是獎勵的執行者在獎勵活動中,創造性地靈活運用獎勵科學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方法,為最優化地實現獎勵目標而提供的各種技巧和能力。同樣的獎勵,為什麼有的人執行效果較好,有的人執行效果不太理想,甚至產生了消極作用,除了獎勵的對象、環境等因素不同外,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獎勵的執行者在掌握獎勵藝術上的水平不同。
2.激勵藝術的作用
激勵,作為一種應用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從其具體的內容分析,表揚是激勵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通過表揚,肯定先進事跡,褒揚先進人物,激勵其奮進,給一般群眾以導向。但是表揚必須實事求是,真實準確,恰如其分,不該表揚的硬去表揚,會使受表揚者感到尷尬,或認為受了“諷刺”,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適得其反,而且在表揚時,要注意因人而異,對於虛榮心強的人,不宜過多表揚,對於自卑感強的人,要能夠及時捕捉積極因素給予及時表揚,對幹部或年紀大的人,可以多給予個別鼓勵,對年輕人則宜多一點公開表揚;同時,表揚最忌領導以自己的好惡、感情為標準,也最忌“拔苗助長”,塑造“完人”。
獎勵藝術是對人們獎勵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的。人們掌握和提高獎勵藝術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因而它是提高獎勵工作效率的重要環節。
二、激勵的空間藝術
環境是指從物質和精神文化上影響人們,並使之感受其力量並力求與之相適應的周圍的境況。環境對人的改造和熏陶是客觀的、不可否認的。
1.激勵的空間藝術(激勵的環境藝術)
(1)激勵場地的選擇
選擇良好適宜的授獎場地能促使人們情緒高漲,有時甚至會為受獎者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法國著名的宣傳理論家埃爾柳利指出:“場麵代替了語言的描述,場麵完整而直接地把信息傳出來,而不是像說話那樣用敘述的辦法慢慢地轉述出來。場麵產生的效果迅速,而且是綜合性的,它能立即同時把整個情景表現出來。場麵就是內容本身,而語言必然是隻起媒介的作用,這就會引起思維方式的變化。由形象的總和引起的思想出現了,就性質來講這是一種充滿感情的、直觀的思想。這種思想具有無法抗拒的力量。”埃爾柳利在這裏告訴我們選擇良好的場地會產生及時效應、綜合效應、直觀效應。人們一來到隆重而熱烈的授獎會場,就會立即被場地上的一切(如紅旗、橫幅、標語、鮮花、翠柏和高亢奮進的歌聲)所吸引、所感染,迅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認識。這種良好、綜合、直觀的環境基礎對授獎大會的順利進行,擴大和加深獎勵效果是大有好處的。
激勵環境的選擇是指選擇良好環境,使激勵對象受到不同層次環境的激勵。它主要應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同化激勵選擇。《三字經》上寫道:“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其居,使孟子與孔子齊名,傳為美談。這裏,孟母利用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化規律”,引起孟子的求學“興趣感應”,才使孟子功成名就。在激勵環境選擇時,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規律,把在各項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先進分子(亦可稱骨幹分子)選派到工作比較薄弱的單位班組,以發揮先進的模範表率作用;把犯有這樣那樣錯誤或有缺點的人調到一個良好的環境內,使他們在優化的環境中得到感應和同化。這是激勵環境選擇一條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場合激勵選擇,亦包括獎勵和懲處兩個方麵。由於獎勵的性質決定了獎勵一般宜在公開場合進行,而且視情況,可以擴大獎勵的場合,以使更多的人通過場麵而受到影響和教育。有時甚至會給受獎者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2)激勵空間的布置
按心理學研究,空間中的顏色對心理會產生巨大影響(如表8-1-1所示)。表8-1-1顏色對心理的影響
顏色對心理的影響紅色能激發感情,使人積極而富於聯想蔚藍色安詳,使人產生溫情,使神經係統安靜下來黃色溫暖而愉快,能激發感情,使人願意付出力量橙黃色愉快,引起喜悅,使人更加積極綠色安詳,使人心情舒適,十分富於聯想紫色能不同程度吸引人或使人充滿活力,但在某些情況下卻會引起憂鬱感黑色使人難受,引起悲傷白色把一大塊地方塗成白色,會使人感到疲憊不堪這裏介紹的隻是單種顏色的一般心理效應,不能因為紅色能激發感情,就將整個櫥窗用紅色布置,那樣,效果一定不會好。美學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和諧,不同的顏色選配得當就會產生良好效果。另外,不同顏色與不同物體、畫麵相結合,對不同人在不同心理狀態下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宣傳時必須考慮。
為了加深人們的印象,擴大激勵的效果,常常需要布置宣傳櫥窗,介紹先進人物的思想、行為和成果,為群眾提供形象逼真的借鑒和引以為戒的有關反麵資料作為教材。
宣傳櫥窗的地點選擇很重要,要考慮人們能否直接接觸和感知。宣傳櫥窗設置太高太遠,加之光線暗淡、周圍聲音嘈雜,都會影響宣傳效果,如在一個城市,可專辟宣傳櫥窗場地,也可在紀念堂、公園以及政府、工會、青年團等辦公地附近設置,以增強隆重感和光榮感,擴大宣傳效果。在一個單位,可在其俱樂部、陳列館、單位中心區安置。宣傳櫥窗周圍要注意美化,不可堆積其他雜物。
櫥窗宣傳是一種直觀宣傳,特別要注意人們的美感需要。在布置櫥窗時,要注意運用顏色的特殊搭配,標題的醒目,口號的第一個字的形式或大小,攝影報道中的大幅彩色照片,表格或圖表的特殊設計等。櫥窗布置,既要突出中心、重心,也不可使整個櫥窗都是大字、紅字、粗線條、重色斑。要注意各種文字、圖片、數字、花邊、圖案的巧妙配合,做到恰如其分。
2.紀念物品的設計
紀念物品也是(空間)環境激勵的重要一方麵。
中共中央批轉的《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中指出,在對職工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的同時,要加強對職工的馬克思主義審美觀的教育。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在一切生活領域中區別真假、美醜、善惡,追求高尚美好的東西,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的素質。獎勵也是一種教育,在獎勵活動中注意美的教育和傳播,是獎勵的製定和頒發者應該注意的。
獎狀、獎章、獎旗、獎杯、光榮證、光榮匾、紀念品、紀念碑、先進人物塑像等設計和安排要注意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這種統一既要富有時代氣息,又要注意節約、適用。人們對美的追求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的。現在頒發紀念品,還像五六十年代那樣發一張獎狀、一支筆、一個筆記本,顯然已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但是,像有的地方頒發大理石雕刻的光榮匾(要用汽車拖運)也是一個太大的浪費,而且也不美。紀念品的設計和頒發要考慮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對美的不同要求,如給女同誌發小挎包,就可多配置一些白色的,因為它象征著明亮、淡雅、純潔;而給男同誌發放提包,則可多配置一些黑色、橙色或褐色的,因為它象征熱情、緊張、快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規定價格,征求意見,按需購買、頒發,就會收到較好效果。
從哲學的角度上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宇宙間無論是客觀星體、微觀粒子,還是社會形態以及生命物質等等,都處於永恒的運動變化之中,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要經曆一定的時間,占有一定的空間,都要以時間和空間作為它的棲身之地。
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在運動變化中進行的,時間是瞬息萬變,稍縱即逝的,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都必須注意掌握好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講激勵的時間藝術,其基本的道理也在於此。如果我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巧妙地運用“時機”進行激勵,往往激勵效果會成倍增長;否則,反應遲緩,優柔寡斷。不但會錯過良機,起不到激發人們積極性的作用,而且很可能把事情辦糟。同樣是激將式激勵,如果能見機行事,在客觀條件成熟時,寥寥數語便可達到你所要達到的目的。否則,出言過早,時機不到,“反話”容易使人泄氣;出言過時,良機錯過,又成了“馬後炮”,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三、激勵的時間藝術
根據獎勵信息和受獎行為之間的時間差距,可分為及時獎勵和延時獎勵。及時獎勵即在人們的良好行為出現後立即給予獎勵;延時獎勵則是在人們良好行為出現後,相隔一段時間後再給予獎勵。根據獎勵時間的間隔,獎勵又可分為規則獎勵與不規則獎勵。
時間是有價值的。是一種最寶貴、最有價值的特殊資源。管理時間是一門需要認真研究、探索的科學。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所說,根據我的觀察,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從他們的任務開始,而是從掌握時間開始。
正因為如此,孔夫子才提醒人們“逝者如斯夫”,富蘭克林告誡人們“時間是製造生命的原料”,毛澤東號召人們“隻爭朝夕”。中國古人提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句名言,中國曆史上出現的“頭懸梁,錐刺股”,爭分奪秒刻苦攻讀的感人情景,中國有誌之士領會出的“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著名詩句,都是對時間價值的真切寫照。
因此,魯迅先生大聲疾呼:“浪費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時間又是世界上最容易浪費掉的財富。
從哲學的角度上看,事實上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順序性、間隔性和持續性。任何物質的運動都是一個過程,其間經曆著不同的階段。時間就是表明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運動過程和另一運動過程依次出現的先後順序;表明它們之間間隔的長短;表明一事物的存在和一種運動過程的持續。時間是一維的,即時間的流逝依次相繼,永遠向前,一去不複返。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就是時間的一維性,即不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