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成立
1936年5月,山西軍閥閻錫山所屬各群眾團體的核心組織自強救國會成立。這個團體中的左派進步青年宋助文、戎子和、劉玉衡、張雋軒等,響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的號召,倡議組織一個抗日救亡團體,得到閻錫山的讚同,定名為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它以鏟除漢奸,武裝抗敵,犧牲救國為宗旨。9月18日,犧盟會在太原舉行宣傳大會,發表了《犧牲救國同盟會成立宣言》和《告同胞書》。宣言號召不分黨派,不分階級,不分職業,不分窮富,不分性別,凡是願意爭取民族的生存與個人的出路的人們,都團結到犧牲救國同盟會來。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都聯合起來,抗戰到底,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與領土完整。接著,犧盟會製訂簡章和工作綱領,並選出臨時執行委員會,閻錫山任會長,梁化之任總幹事,宋助文、牛佩琮、戎子和、劉玉衡、張雋軒等為委員。犧盟會成立不久,由於國民黨當局的反對,犧盟會的實際工作陷於停頓狀態。1936年秋,日本在侵占察北6縣之後,繼續向綏東進攻,直接危及閻錫山在晉綏的統治。閻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和地盤,提出“守土抗戰”、“犧牲救國”等口號,開始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抗日積極性。9月間,閻錫山派人到北平邀請剛出獄的共產黨員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晉大業”。中共中央北方局為促進山西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推動閻錫山轉向抗日,決定由薄一波、楊獻珍、董天知、韓鈞、周仲英等組成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薄一波任書記,專門做閻錫山及其軍政上層的統一戰線工作。10月25日,薄一波等抵達太原。閻錫山接受了薄一波的3點要求: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亡主張不能受到限製;對抗日救亡有利的事情都做,不利的事情都不做;在用人方麵應給予方便,必須保證安全。隨後,薄一波接辦了犧盟會,同閻錫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關係。薄一波等本著站穩腳跟、抓住實權的原則,利用犧盟會這一合法的組織,及閻錫山提出或他能夠接受的口號和方式,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首先改組了犧盟會的領導機構,會長仍是閻錫山,常委中除梁化之外,薄一波、牛蔭冠、宋助文、傅雨田、雷任民、馮基平等均為共產黨員。犧盟會名義上是閻錫山的官辦組織,實際上是由中國共產黨人直接領導的群眾抗日團體。1936年冬開始,犧盟會先後舉辦臨時村政協助員訓練班、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等,培訓了一大批領導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幹,派到山西各地,宣傳、組織和武裝群眾,逐漸形成了山西新派的領導力量。犧盟會在推動山西進步和發展統一戰線、堅持山西以至華北抗戰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閻錫山在犧盟會建立初期表示支持。後來閻錫山追隨蔣介石轉向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於1939年12月宣布解散犧盟會。原犧盟會中堅持抗日的成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續進行抗日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