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利權運動(1 / 2)

收回利權運動

19世紀末,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成為它對外侵略的主要特征。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的同時,即將投資的重點集中到鐵路的建築和礦山的開采方麵,並以此作為其鞏固“勢力範圍”和伸展侵略勢力的手段。這就不僅使中國人民蒙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嚴重地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存亡。因此,20世紀初,在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有所增強、資產階級領導的愛國運動和革命運動同時興起的曆史條件下,中國人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收回路礦利權的運動。收回粵漢鐵路主權是收回路權運動的開端。19世紀末,美國華美合興公司同清政府先後簽訂《粵漢鐵路借款草合同》和《粵漢鐵路借款續約》,攫取了粵漢鐵路的修築權。但合興公司違背條約,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起將大量股票私售給法、俄支持的比利時資本家;又按《續約》規定,粵漢路工程應在5年內修成,但直到二十九年秋,鐵路仍未動工。這種侵犯與無視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了湘、鄂、粵三省人民要求“廢約自辦”粵漢鐵路的鬥爭。從三十年開始,廣東商務局決議力爭廢約;湖南省紳民紛紛上書湖廣總督張之洞,要求立即廢除合同;湖北紳民亦群起力爭;三省留日學生組成鐵路聯合會,積極聲援國內的鬥爭。當年底,美商摩根財團向比方收回被買去的股票,但仍拒絕廢約。三省人民堅持鬥爭,積極自籌款項,準備自辦。美國迫於壓力,於三十一年八月初八(9月6日)同清政府簽訂《收回粵漢鐵路美國合興公司售讓合同》,中國以675萬美元的代價將粵漢鐵路贖回自辦。接著浙江、江蘇人民要求商辦蘇杭甬鐵路的鬥爭進入高潮。蘇杭甬鐵路是光緒二十四年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向總理衙門要求準許英商承修中國五條鐵路中的一條,它起自蘇州,中經杭州,迄於寧波。合同簽訂後,測勘工作一直沒有進行。光緒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浙江紳商在上海議決成立浙江全省鐵路有限公司,公舉前署兩淮鹽運使湯壽潛(1856―1917)和在籍京堂劉錦藻為正、副總理。接著江蘇也組成了以官紳王青穆為總理、狀元資本家張謇為協理的鐵路公司。兩公司不僅要求自辦鐵路,而且立即著手集股築路。浙江先修杭州至嘉興段,江蘇則修上海至嘉興段。但在英國脅迫下,清政府竟於三十三年同英國訂立《中國國家滬杭甬鐵路五厘利息借款合同》,議定借款150萬英鎊,用英國總工程師築路。消息傳來,江浙人民大嘩。杭州、蘇州、紹興、寧波相繼成立國民拒款會或拒約會,兩省學校也分別聚眾集議,一致要求力拒借款,保全權利。浙路副工程師湯緒絕食抗議死難,浙路業務學校學生鄔鋼因路事嘔血而亡。清政府無視民意,竟然下令將領導爭回路權鬥爭的浙路公司經理湯壽潛革職。由此浙江全省頓時沸騰起來,茶寮酒肆以及街巷之間,所談無非路事,甚至說現在情形實係政府強迫我人民暴動,我人民亦不能再守秩序等。迫於蘇浙人民頑強不屈的鬥爭,郵傳部尚書盛宣懷於宣統三年與英國銀行公司協議,將滬杭甬借款移作開封至徐州鐵路借款;江浙人民終於爭得了商辦滬杭甬鐵路的勝利。同時,由於紳商各界的努力,四川人民於光緒三十三年爭得了商辦川漢鐵路的勝利;直隸、山東、江蘇三省人民爭取自辦津鎮鐵路和雲南人民反對法國修築滇越鐵路的鬥爭也先後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