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人物時避免害怕(2 / 2)

第二,將見麵時間提早,也就等於表現了自己積極的主體地位。在心理學輔導中,有所謂“指示療法”和“非指示療法”,重點即放在主客體的地位上。例如,在通知治療日程時,給病人“請於某月某日某時受診”的指示,這樣,輔導醫師成為主體,而患者則退居客體。這就是所謂的“指示療法”。而依照這種療法繼續治療過一段時間後,患者會慢慢習慣自己被動的狀態,增加對醫師的依賴性,結果便無法經由自由意誌徹底克服心理障礙,如此長期接受醫師單方的治療,病情絕不會有很大的進展。

相反的“非指示療法”主要就是強調病人為主體的立場。在通知患者接受治療時,醫師往往會說:“某月某日某時,我有閑暇。”這樣一來,病人會完全出於自由意誌地接受治療,而醫師隻不過是一種陪襯而已。換句話說,患者為主體,醫師為客體。結果,過去一直沒法治療的疾病會因此快速痊愈。所以,現在世界各地,已將這種“非指示治療法”作為精神障礙的治療方法的主流。

同樣的道理,在與大人物初次麵見時,隻要以自己為主體,與對方見麵,自然不會感到膽怯。

第三,在心理上壓住對方。在這個一切須決勝負的世界中,有所準備的心理與態度比自己的實力具有更大的決定性。如果你對對方的能力評估過高,在心理上,你的鬥誌已經萎縮,在還沒有踏上戰場之前,已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其實,何必受對方能力的威脅呢?就算是對方能力高出自己太多,隻要你的心理處在彼此對等狀態,往往能出乎意料地發揮潛力,而製服強大的敵人。

就像圍棋、象棋等類的職業性比賽,如果能穩定自己的情緒,在心理上勝過對方,於實際比賽時,往往能得到勝利。因為賽前的心理狀況往往會在賽場上自然表現出來,而影響你的成敗。美國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托裏比諾,在他與被稱為“高爾夫球大王”的尼科拉烏斯比賽時,曾有過這麼一段趣聞:當時,心理上受到極大的壓力的托裏比諾,偷偷帶著尼科拉烏斯最怕的蛇玩具,在賽場中突然丟了出來。這使得本來有著無限尊嚴的“高爾夫球大王”像個小孩般在賽場中驚嚇地四處亂闖。這樣一來,由於紮裏比諾見到了對方脆弱的一麵,自己心理上的壓力解除了,而能以很輕鬆的心情參加比賽,終於贏得這場比賽。

誠然,托裏比諾的手段並不光彩,但尼科拉烏斯卻對托裏比諾的心理戰術作了很高的評價。又比如某一位年輕棋手,在與前輩高手對局時,突然想起自己在日常訪問這位前輩時所見到的隨便的情景,因此消除了心理壓力。

如果你事前懾於某人的聲威,而感到心理上受到壓力時,在彼此見麵的時候,你可以仔細觀察對方的儀容、服裝及談吐,借以發現他的缺點。一旦發現了他的缺點,你就在心理上壓住了對方,這便能使你由被動地接受評價的立場轉而為評估別人的主動地位,如此,壓力帶來的緊張自然而然會消除。換句話說,在你觀察對方襯衫是否有汙垢或西裝鈕扣是否脫落時,心理上自然會產生一種放鬆的感覺,而不自覺地建立與對方對等的新關係。

隻要我們能運用上麵的技巧充分地練習,我們在與大人物見麵時一樣可以避免害怕,而與對方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