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太空睡袋
睡眠是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在一生中有將近1/3的時間在睡眠。
在太空失重環境中,航天員不能躺在床上睡覺,因為身體會自動飄浮起來,必須鑽進睡袋並固定在航天器的艙壁上。
在載入航天的初期,睡眠條件比較差,航天員隻能在座椅上睡覺。為了防止無意中手碰錯開關,睡覺時要求把雙手束在胸前。後來,隨著載入航天器體積的增大,睡眠條件才有了改進,航天員可以在左右躺椅下麵的睡袋裏伸直雙腿自由飄浮著睡覺。但這也不是舒適的睡眠姿勢。有位美國航天員說:“當你在睡眠中發現自己身體下麵沒有任何支撐的東西時,你會有一種掉進萬丈深淵的感覺。”這種危險感一直到美國“天空實驗室”軌道空間站飛行時才消除。因為“天空實驗室”比“阿波羅”飛船寬敞得多,航天員吃飯和睡覺的地方是分開的,使航天員感到好像在地麵上一樣。
航天飛機比“天空實驗室”又有改進。機上的機械設備發出的噪聲小多了,僅有一種很低的嗡嗡聲。航天員有了臥鋪。在臥鋪上睡覺,可以進一步減低噪聲,還可以防止其他航天員的幹擾。可惜許多航天員不習慣臥鋪。有位歐洲航天員說,當他在下鋪上睡覺時,感到好像在床底下睡覺一樣。因此他們有的願意在駕駛艙的座椅上打盹,有的則在睡袋裏休息,也有的躲在兩層甲板中間的空格裏打瞌睡。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員進入太空的人數和次數不斷增加。航天員在太空停留時間越來越長,因此太空睡袋就成了航天員必備之物。太空睡袋的設計必須考慮太空環境特點,為了使航天員在太空睡得舒適,睡袋必須有固定器件,使太空睡袋能緊緊固定在航天器(飛船或航天飛機)的艙壁上,不致在太空自由飄浮,似躺在床上一樣舒適;由於失重,太空睡袋設計給航天員適當的壓力,使航天員感覺到像睡在地麵一樣舒適。
由於太空中沒有上下前後左右之分,航天員站著睡、躺著睡還是倒著睡都一樣。在太空睡眠,多數航天員覺得身體稍微蜷曲成弓狀,比完全伸直或平躺著要舒服得多。手臂可以放在睡袋內,也可以伸出外麵,任其自由,不過多數航天員不願意讓自己的手臂自由飄動。而放進睡袋裏。
飄浮在半空中睡眠是別有情趣的事。有的航天員願意領略一下這種滋味,他們用一根繩子將睡袋的一端吊掛在艙壁上,讓睡袋在半空中飄來飄去。不過大多數航天員不喜歡這種睡眠方式,因為當航天飛機或其他航天器的姿態控製發動機(用於控製航天器姿態的發動機)開動時,睡袋如果掛在半空中,就會與艙壁相碰撞。大多數航天員喜歡將睡袋緊貼著艙壁睡覺,這樣就會使人感到像睡在床上一樣。采用這種睡眠方式,後背可以伸直,有利於預防腰背痛。
經過上百次航天飛行,歐洲航天局設計出一種新式睡袋,在袋的外麵有一些管道,當管道充氣時,睡袋被拉緊,從而向人體施加一定壓力。這種壓力可以使人感到像在地麵睡眠一樣舒適,而且還可以消除一種飄飄然似的自由下落感。讓航天員在太空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