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金蓮寶象國服降 賓童龍國王納款(3 / 3)

將軍出使擁樓船,江上旌旗拂紫煙。萬裏橫戈探虎穴,三杯灑酒舞龍泉。莫道詞人無膽氣,應知尺伍有神仙。火旗雲馬生光彩,露布飛傳到禦前。宴罷之時,元帥傳下將令,即將南朝帶去的青磁荷盤一百麵,青磁荷碗三十筒,貯絲共二十匹,綾絹各二十匹,回敬國王。又將燒綠珍珠二十掛,真金川扇二十柄,回敬二位丞相,盡歡而散。左右丞相回複番王,番王大喜。明日侵早,左右丞相又來參謁元帥,說道:“番王多謝元帥活命之恩,再差小臣特來相請。敢請元帥進城,遊玩西番景致。”元帥道:“多多拜上你的國王,軍務在身,不得相見。

隻是年年進貢,歲歲稱臣,足知相愛之至。”左右丞相已去。元帥請過國師,請過天師,論功行賞,頒賞諸將有差。一連住了三日,國師道:“不可久住,恐費此國錢糧。”元帥即時傳令,收營拔寨,盡歸寶船,又令絞動劃車,拽起鐵描,扯滿風篷,開船望西而進。

隻見一人一騎飛報而來,藍旗官問道:“來者何人?所報何事?”其人道:“俺本金蓮寶象國總兵官占的裏便是。今有本國三太子怨父王降順南朝,私自領兵逃去。國王懼怕前途有變,罪坐不明,故此先來稟過。”藍旗官報上中軍帳。元帥道:

“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免坐其罪!”占的裏策馬而去。寶船仍舊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左、右、前、後四哨。

正行之時,隻見沿海岸上一人一騎又是飛跑而來,高叫道:“寶船上聽稟!”藍旗官高聲問道:“你是甚麼人?有甚麼事來稟?”其人高呼道:“俺本金蓮寶象國巡邏健卒海弟寧是也。領俺國王欽旨,奉稟元帥得知,此去不遠就有一個小國,叫做賓童國。俺國王已差總兵官占的裏領兵前去通知,但遇寶船到彼之日,即便進上降書、降表,不必倒換通關牒文,不勞元帥費心費力,也見得俺國王內附之微誠!”藍旗官報上中軍寶帳。元帥吩咐藍旗官回複他知道了。總兵官驟馬而去。

寶船正行之時,天色已晚,中軍傳下將令,落篷下錨,權且安歇,明早看風再行。約至半夜,左哨上人馬嘈嘈雜雜,就象有個喊殺之聲。及至天明,元帥未及查問,隻見左哨征西副都督黃全彥擐甲全裝,宣花銅斧,解上一班偷船劫哨的賊來。

元帥審問了一番,原來為首的就是金蓮寶象國國王的三太子;為從的有三十多名,俱是些海賊。馬公道:“這些賊既是情真罪當,推他出去一人一刀,了結他罷。”三寶老爺道:“三太子,你還願死?你還願生?”三太子說道:“事至於此,有死無二。”老爺道:“你見差矣!自古道:‘死有重於泰山,死有輕於鴻毛。’你今日之死,為著那一件來?你若說道為臣死忠,我今日天兵西下,隻受得你父王一紙降書,你社稷如故,你江山如故,這豈是為臣死忠?你若說道為子死孝,你父王安然為王,安然理國,既無戮辱,又無嗬斥,這豈是為子死孝?你既不為忠,你又不為孝,此死何益?”原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三寶老爺這一席話,把個三太子說得啞口無言,滿麵惶愧。老爺早知其意,又說道:“我這裏看你父王之麵,怎麼殺戮於你?”叫軍政司取過麒麟胸背花補子員領一套來,賞與三太子遮羞而回。三太子說道:“既蒙不殺之恩,不勝感激,怎麼又勞重賜,此何敢當!”老爺道:“你受了去,今後穿此員領之時,你顧名思義,隻可習文,不可習武。”又叫軍政司取過青布海青三十餘件過來,賞與這些為從的,“自今以後隻許穿衣吃飯,不許海上為非”。這一千人磕頭謝賞而去。王爺道:“老公公,今日之舉,恩威並至。王者製馭夷狄之道,無以逾此。”道猶未了,藍旗官道:“上麵有一座山,頗多柴草。稟過元帥老爺,放軍人上山樵采,以備前麵不急之需。”元帥許他。

樵采已畢,元帥問道:“上麵是個甚麼山?”藍旗官道:“這個山與金蓮寶象國山地相連,山陡而頂方。頂上有一股飛泉倒垂而下,如千丈瀑布之狀。頂上還有一塊石,如佛菩薩的頭,石上有四句詩,說道:

浪作彌陀石作身,因貪海上避紅塵。有人問我西來事,默默無言總是真。

詩後麵又有一行字,寫著‘淩洋子書於靈山僧石’。以此觀之,是個靈山。”元帥道:“上麵可有民居?”藍旗官道:

“民居稀少,結網為業。”元帥道:“上麵可有土產?”藍旗官道:“上麵有一樣藤杖,粗大而紋疏者可愛。次有檳榔蔞葉,餘無所出。”元帥吩咐樵采已畢,一齊開船。船行之際,每日順風,一連行了五六日,元帥問道:“前麵又到那一個國土麼?”藍旗官道:“不見有個甚麼國土。”元帥道:“那報事的說,前麵不遠就有一個國,怎麼還不見到哩?”藍旗官道:“行了這五六日,隻在一個山腳底下,還不曾走得脫。”元帥道:“這是個甚麼山?有如許的長大哩!”又行了一日,才離了這個山,早已到了一個國。

未及收船之時,隻見占的裏領了一枝軍馬遠遠迎住,稟道:

“小將領了國王之命,先來賓童龍國報他說道:‘南膳部洲大明國朱皇帝駕下欽差二位元帥、一位天師、一位國師前來撫夷取寶,所過之國,俱要降書、降表,通關牒文。倘有負固不服稱南向者,誅其君、滅其國,毋赦。’現今賓童龍國國王已經親齎降書、降表,迎接天兵,不勞元帥費心費力,謹此稟知。”道猶未了,隻見賓童龍國國王騎著一匹紅馬,張著一柄紅傘,前呼後擁,約有百十餘人,迤邐而來。藍旗官引上寶船相見元帥。二位元帥待以賓禮。國王不勝之喜,先遞上降表。元帥接下,交付中軍官安奉。次遞上降書,元帥接下。拆封而讀,書曰:

賓童龍國國王的普哇拿牙再拜奉書於大明國統兵招討大元帥麾下:側聞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明明天子,既以一人而撫萬邦;渺渺夷封,敢不以萬裏而戴一主。矧茲蕞爾,敢肆猖狂。敬勒函章,用旌效順。望雲闕以翔魂,叩轅門而頓顙。仰祈朗鑒,俯賜矜憐。某無任戰栗恐懼之至。

元帥看書已畢,說道:“書不盡言,足征國王盛德。”國王道:“我謝天兵遠來,小國民窮財盡,無物可將,謹以土儀進上天朝大明皇帝。”元帥道:“領了降表足矣,不必進貢。”國王拿出一個珠紅匣兒來,匣兒上麵有把小金鎖鎖著,雙手遞與元帥。元帥接下,交付內貯官收訖。國王又遞上一張草單,元帥展開看著,隻見單上計開:

龍眼杯一副 鳳尾扇二柄 珊瑚枕一對 奇南香帶一條元帥道:“太厚了!”國王道:“禮物雖微,卻有一段足取處。”畢竟不知是個甚麼足取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