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

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以來,人類自認為找到了自己的祖先——猿猴。但是,隨著人類第二生命主的擴張,以及天外來客、試管嬰兒、特異功能、氣功遙感等現象的出現。人類不得不重新思考人類生命自身。人類不得不重新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

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人類在形式上找到了自己的祖先。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和人類科學的進步,達爾文的學說麵臨越來越嚴重的挑戰,這種挑戰至少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其一,進化論在其縱深發展過程中不斷被自我否定。比如,進化論認為意識產生於人腦,並且人腦的容量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可是按照這一理論框架研究得出的結論卻正好相反,大腦對於意識,猶如電腦對於程序,可是人們大腦中無論如何找不到類似電腦按鈕的“第一啟動鍵”。並且腦容量與智商似乎沒有必須關係,按照前蘇聯搜集的已故名人“腦庫”資料分析,同樣是名聲顯赫的學者,他們的腦容量甚至會相差一倍。

其二,考古發現提供的證據。達爾文認為人類從生理到形體,都是長期演進的結果,甚至認為人類早期有尾巴,後來蛻化了,這種蛻化的分野源於幾百萬年前與猿人分手之際。可是前不久美國科學家在南極洲卻發現了兩億年前的人形化石殘骸,並且鑒定結果更使震驚:這種人形動物並不是人類,而是那時的恐龍!

其三,與傳統文化的嚴重脫節。達爾文的進化論顯然認為古不如今,人類是由蒙昧野蠻走向文明的。可是文化史學的深入研究使人們越來越相信,上古人類曾經有過非常發達的文化曆史。拋開那些無從考據的神秘話題(如瑪雅文化、複活節島等)不說,僅就言之確鑿的現象而論,證明頗多。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八卦、印度的瑜珈……

其四,特異功能現象。這裏最關鍵的問題是:人體特異功能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如果是後天的,那麼結論隻能是“某種外力”附加於人的,因為迄今為止所有特異功能沒有一例是通過有章可循的技巧學習取得的,所以“某種外力”顯然不是來於人自身。如果是先天的,那麼猴子照理應具有更強的特異功能現象(按照達爾文理論推導),並且這種特異功能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屬於低層次的,應逐漸被淘汰。然而現今人們普遍把特異功能視為“高科技”。

進化論二百年來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巨大而又無形的,它波及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甚至社會科學中的,也深受影響,比如一個顯見的例子就是“勞動創造了人”的觀點。

今天,基於更深層次的廣泛的科學依據,人類生命科學在走過360度的曲線之後,又回到最初的思維原點。與過去不同的是,現今我們擁有比達爾文更有說服力的資料,惟其如此,我們也就更加感到困惑和迷惘,從而也更加激發了我們探索的勇氣。

科學的困惑

安德烈教授的鑒定報告使所有在場的科學家們瞠目結舌。報告說這件1938年在中國青海發現的石盤有大約一萬年的曆史,它表麵舍有大量的鈷金屬,並且振蕩頻率特別高,應該曾被作為某種電路的組成部分……六十年代初,中國學者徐懷德終於破譯了石盤上的符號文字:“特羅巴人來自雲端,他們乘坐的是古老的飛船。”

徐教授的破譯在科學界如石破天驚,要知道全世界所有民族最早的原始文字記錄都不超過六千年,而石盤卻有一萬年了!

更使人驚訝的是,前不久在巴顏喀喇山地區出土了矮人骨骼化石,而在當地古老的民間傳說中,有一種矮人就叫“特羅巴人”!

這把收藏於中國曆史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很容易使想起中國漢族人中世代相傳的那剛傳奇故事“深山鑄劍”。越王劍出土於七十年代開掘的一座石墓,它在地下埋了兩千多年,出土時依然寒光四射。科學分析報告說,劍身上鍍了一層鉻,但人們無法理解,因為鉻的熔點是4000℃,美國人本世紀七十年代才第一次將鉻熔解!

1929年發現的十五世紀土耳其海軍首領賴斯的一張羊皮紙航海地圖,地圖上清晰地標著南極大陸的整個海岸線及山脈。可是誰都知道,冰雪覆蓋南極已經一萬五千多年了,並且南極被發現也才是上個世紀的事情!

無獨有偶,1952年美國海軍利用聲納技術探測南極冰層下的山脈,結果與賴斯的地圖基本相同!

更有甚者,當代許多重大的考古發現都是依據民間傳說覓得的。日本人根據卡羅林群島土著人的傳說,在海底找到了一萬多年前的城堡;法國天文學家在馬裏與世隔絕的土著居民中考察,發現土著人關於天狼星的知識,遠遠勝於自己……

事實上人們忽略了,許多人類曆史上的科學發現也都得益於更古的古人,比如眾所周知的哥白尼的“日心說”,其實源於一部古書!

考古是曆史學的重要環節,事實上,我們所謂的考古僅僅是指地球表麵淺層不斷發現的曆史遺物和遺跡;至於地球深層內部以及天外空間,一般並不列入其中,可見所謂考古的涵義是非常狹隘的。

盡管如此,這有限的考古發現仍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史實。現在的問題是,長期以來,考古學一直遵循一條不成文的法則,即以既定的理論指導來考證實物,這種考證難免使誤入歧途。比如人們事先劃定出進化論從猿到人的各階段,然後從全世界的考古發現中找出一些“差不多”的人類遺骨或化石,“相應地”填空般地劃定從猿到人的某個階段,以支持進化論的學說。至於各個階段中沒有考古資料的部分,就說“將來有可能會找到”。

按照如上“法則”,考古學對於那些進化論無法解釋的發現統統采取“姑且存之”、“視而不論”的態度。偶爾有人提出新解,亦被視為左道旁門。

從上個世紀開始,尤其是本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得以在考古領域擴大視野,取得更多的新發現;同時,考古學亦更注重與天文學、文化史學的吸納,以從已有的資料中發掘更多的曆史內涵。這眾多的發現與研究成果強烈衝擊著進化論的史學框架,科學麵臨更多的困惑和迷惘。

這些都是真的嗎?

1938年,中國考古學家紀薄泰等人到青海省南部的巴顏喀喇山地區考察時,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山洞裏共挖出716塊花崗石圓形體,中間稍凹,每塊厚度約2厘米,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出許多十分規則的水波紋線條,極似現代的鐳射唱片,上麵刻有許多人們無法解讀的各種符號。經過測定,這個石盤大約是1萬年以前的物件。後來,石盤幾經轉輾到達前蘇聯,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項科學分析表明,這個石盤含有大量的鈷金屬和其它金屬元素,而且石盤的振蕩頻率特別高,這說明它長期用於高電壓之中,仿佛石盤曾帶電,或者是某種電路的組成部分。

1962年,一位中國學者徐懷儒教授根據當地的古老傳說,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破譯了石盤上的文字,譯文是:“特羅巴人來自雲端,他們剩坐的是古老的飛船。”後來飛船在著陸時損壞,這些特羅巴人隻好藏身山洞。在巴顏喀刺山地區一直流傳著有前羅巴人的各種傳說,有報道說,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一帶地區曾出土過身材比較矮小的人體骨骼化石,與傳說中的特羅巴人十分相符。這些特羅巴人是地球人嗎?人類在一萬多年以前能製造出飛船嗎?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吳王夫差,演出了曆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失,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的曆史的長卷中,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20世紀70年代,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柄沾滿泥土的古劍。當考古隊員輕輕擦去劍上泥土時,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劍”躍入人們眼簾。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刻轟動了全國。然而,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分析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葬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不鏽的奧秘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容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是4000℃,70年代一位美國科學家在高溫電解爐中才第一次真正把這種金屬熔解。在二千多年以前是什麼人,用什麼方法把這種金屬鍍到劍上,並能使這種金屬滲透到寶劍內部?在舉世罕見的曆史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中,人們同樣在武士俑佩帶的劍上發現了鉻金屬鍍層。

在印度德裏的一所寺院裏,有一根柱、它飽受日曬雨淋已經幾千年了,但卻沒有一點生鏽的跡象,因為它即不含硫也不含磷,至今人們同樣沒有發現類似的古代合金,難道幾千年前人們就已經懂得了脫硫的冶煉技術?另外,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及愛爾蘭等地,人們在一萬多年前的地質層中找到了鐵釘。一萬年前是誰製造了如此地道的鐵釘?曆史學家感到驚恐,因為這些發現同人們對早期人類文明程度的推測相距十萬八千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1929年,在土爾其伊斯坦布爾的塞拉伊圖書館裏,人們發現了一張用羊皮紙繪製的航海用地圖,當然這不是原圖,而是精美的複製品。地圖上有土爾其海軍上將皮裏·賴斯的簽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據查,賴斯確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盜馬爾·賴斯的侄子,一生在大海為生的人,擁有一張航海圖本來算不了什麼,但他這張海圖與眾不同。這張地圖上準確地標畫著大西洋兩岸大陸的輪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準確無誤,特別是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委內瑞拉灣的合恩角等地標注的十分準確。更令人驚歎不已的是,這張地圖上竟然清楚地畫出了整個南極洲的輪郭,而且還畫出了現已被近千米冰層覆蓋下的南極大陸兩側的海岸線和南極山脈,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區最清楚。南極洲現在公認是1818年發現的,比賴斯的地圖晚了三百多年,而且南極大陸被冰層覆蓋也是一萬五千多年前的事情了,這是否說明,賴斯地圖上的南極大陸是根據一萬五千年前那裏的地貌繪製的呢?又是什麼人繪製的呢

1531年,奧隆丘斯·弗納尤斯有一張古地圖,上麵標畫的南極洲的大小和形狀與現代人繪製的地圖基本一致。這張地圖顯示,南極洲的西部已被冰層覆蓋,而南極的東部依然還有陸地存在。根據地球物理學家的研究,大約在六千多年以前,南極洲的東部還比較溫和,這與弗納萬斯的地圖所反映的情況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張土爾其地圖也精確畫出了南極洲大陸和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線。使人們驚訝的是,在這張地圖上有一條較窄的地帶,像橋梁一樣把西柏利亞和阿拉斯加連在了一起。但是,白令海峽的形成已經有一萬多年了,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中間的這種地帶就是在那時消失在碧波萬頃之下,不知為什麼,這張地圖的作者竟對一萬年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還有一樁怪事發生在古希臘一些普托邁斯年代的地圖上。人們從這張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瑞典還被埋在厚厚的冰層之下,而這個地質變動的年代已經距今很遠很遠。

這些古地圖是否正確呢?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1952年,美國海軍用先進的回聲探測技術,發現了南極冰層覆蓋下的山脈,與皮裏·賴斯的地圖對照,二者基本相同。這不亞於在科學家頭頂上引爆一顆巨型炸彈,在震驚之餘產生了一係列疑問:是誰在一萬多年以前繪製了這樣精確的地圖和後人開了如此大的玩笑?

科學的發現就好像與人故意作對一樣,總不讓人們安安穩穩呆在已有知識的象牙塔裏。

近四十年來,人們開始把考古的目光從大陸轉向海洋,以期有更驚人的發現。果然,人們在古巴大陸架水下發現了一個麵積5公傾、沉沒海底近一萬年的古建築群,內有多條街道,路麵都是由石板鋪成,石條門框,石塊雕塑,甚至還有石板棺材,儼然是個石頭的世界。一萬多年前人類剛剛進人新石器時期,怎麼可能有如此的建築技術?難道雕刻石塊,開鑿石料的工具都是用石器和骨器完成的嗎?人們大域不解!

1919年前後,根據卡羅林群島的土著人傳說,南馬多爾一帶有寶藏,大洋洲、日本、中國的探寶者紛紛前往,後來日本接管了該處,派潛水員下洋覓寶。潛水員都報告說水下有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城市,街道、石窟、石柱、石房都長滿了珊瑚貝殼。這座城堡由40萬塊玄武岩石築成,每塊石板長3.6-8米,大多重10噸以上,有一條875米長的圍牆,最高處可達14米。這座城堡沉入水下同樣有一萬多年了。大洋洲的這些孤島本就不適合人類大規模居住,在遠古的年代是什麼人到此搬動了10噸以上的石塊建築了這樣一座城堡?

這些遠古的遺跡使科學家們頭痛,因為人們無法確知這些遺跡的準確含意,也無法將它們所代表的文明程度與我們已有的曆史知識相互統一。

根據現代的天文學研究,距離我們太陽係最近的恒星叫天狼星,它的直徑是太陽的二倍,大約離我們8.7光年(光線每秒的速度是30萬公裏,光走一年的距離稱為光年)。據古史記載,天狼星的顏色曾發生過由紅到白的變化,這引起了科學家的疑惑。19世紀中葉,一位名叫白塞爾的德國天文學家發現天狼星的運動呈有規則的波浪式變化。於是,他大膽假設天狼星應該有顆伴星,它們組成一個雙星體係。不久,天文學家就在天狼星的旁邊找到了這顆伴星,這的亮度為8等星,人的肉眼是無法看到的(人最好的視力可以看到亮度為六等的星),人們把這顆伴星稱為天狼B星,它是一顆由紅巨星衰變而成的白矮星,本身密度極大,每立方厘米重達一百噸。但從紅巨星通過大爆炸衰變成白矮星,一般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人類至今還沒有觀察到一例。

20世紀30年代,一位法國科學家深入非洲馬裏共和國西部與世隔絕的荒漠地帶進行考察,不意發現一個叫達貢的土著部落,他們很落後,過著原始人一樣的生活。但這個落後的部族卻讓法國科學家以至全世界大吃了一驚。他們告訴來訪的法國人說:天狼星有兩顆衛星,其中天狼B星在達貢土語中被稱為“波”星。他們說,“波”星是所有星中最小而又最重的星,當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後不久,“波”星突然發生了大爆炸,以後逐漸變暗,天狼星的顏色變化與這次大爆炸有關。更令法國科學家驚訝不已的是,達貢人竟然知道天狼星的旋轉周期為50年,並說天狼星還有一顆C星,那是一顆純水的星,比地球的水要多得多,它的重量是B星的1/4,旋轉周期也是50年。好一個達貢人,把法國人差點驚掉了下巴。人們無法想象一個與世隔絕的土著部落對天狼星的了解竟比天文學家還要多,他們是從哪裏學到的這些知識呢?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中最近又爆出熱門新聞。一組來自日本的考古學家與埃及專家合作,共同對神秘金字塔進行新的考察。結果,他們在金字塔內發現一具男童木乃伊,年齡大約在10歲左右。在這個男童的左胸腔中,有一個很像心髒的儀器,是經過精密的外科手術安裝進去的。但是,人造心髒的研製成功是20世紀80年代醫學上的一個創舉。誰能相信上述發現是遠古時代的傑作?誰能想象:一群原始人在點亮的火把下,用笨拙的石刀剖開這個男童的胸腔,將一個製作精密的人造心髒植入,男童活蹦亂跳地走下當作手術台的石板。這可能嗎?

同樣的,世界上許多不解之謎至今還靜靜躺在一些古老的圖書館裏,從這些圖書館保留的上古文獻中,我們讀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文明社會。

中世紀的天文學家帕爾尼克斯,首先提出了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觀點。但他在向羅馬教皇提交的自己論文的序言中卻寫道:“我是在讀了古代人的書之後,才有了地球是運動的這種看法”。我們已經無法知道柯帕爾尼克斯讀的是什麼書,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讀的書比人類認識到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的觀點要早得多。

7世紀時,亞美尼亞著名學者A·希拉卡奇也見到過同樣內容的古籍,這些古文獻記載說:地球是個園形的球體。另外,猶太的經典《卡巴拉》也說到:“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樣旋轉著。當其居民有的在下麵時,其他的人就在上麵。當地球的其一地區是黑夜是,其它地區是白晝。還有,當某一地區人們迎接黎明時,其它的地區則正籠罩在夜幕之下。”奇怪的是,《卡巴拉》顯然不是這一觀點的發現者,它也是在轉述更古遠的文獻。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世紀的哥白尼第一次主張太陽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圍繞太陽在旋轉的。為了堅持這一科學的發展,布魯諾竟被意大利教會以異端的罪名燒死在百花廣場。而上麵我們所提到的幾種文獻都比哥白尼早了幾百年,有的甚至幾千年,如此說來,布魯諾的死簡直是命運開的一個惡意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