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9年,維利考夫斯基就開始悉心研究古代史,以便從中尋找事實來證明自己的推測。他認為,古代史的進程曾受一係列宇宙災變的影響。他對牛頓關於太陽係一形成就像鍾表一樣精確無誤地運行理論提出了疑問,對達爾文的進化論也頗不以為然。他通過對古史文稿詳盡的研究得出:太陽係曾發生地大分化和大災變,地球的公轉軌道曾經受到過強烈的幹擾。他認為,大約在4000多年以前,太陽係的巨人木星(質量相當於320個地球)發生了破裂性震動,將大量物質拋入空間,這些被甩入空間的物質朝著太陽所在的方向呼嘯而去,形成了原始狀態的金星,當金星穿過地球軌道時,由於兩行星靠得太近,引起引力的錯位,地軸發生了嚴重的偏移。這種能量巨大的騷擾,使地殼發生了一係列重大的變化,導致了洪水的暴發。
級利考夫斯基的這套假說,目前很少有人認可,也許金星的形成果真是這樣,這有待於日後的天文學加以證明。我們隻是想謹慎地指出:維利考夫斯基金星形成造成地球大洪水的假說時間被定在4000多年以前,這與地質學發現的洪水證據不能吻合。
以上所有關於洪水的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這證明:現代科學在這個問題上鑽進了死胡同。怎麼辦?我們不能等遙遠未來的人給我們提出一套全新的解釋,這不符合人類求知的精神。唯一的辦法是利用現有的資料去探求事實的真相。在現代科學不能為我們提供新的證據和理論的情況下,人類唯一最直接的資料就是那些長期以來被人蔑視的神話和傳說。事實上,這些資料從時間上講,是洪水過後的第一批資料,古人在編製這些神話的時候就沒有想欺騙自己,更沒有想欺騙後人的意思。因此我們相信,在這些神話中雖然有被思維認識水平扭曲的成份,但也包含著我們未知的事實真相。
我們發現,在中國的上古神話中關於洪水發生的記載,與世界各民族的記載均不相同,洪水並不是孤零零發生的,它屬於一個極有邏輯、極有條理、連續不斷的事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敘事的態度看,中國神話的重點並非在講述每個神千姿百態的表現,而是重點講述一個完整的事件,神的各種活動隻是為了解釋這個事件發生的各種原因。具體地說,中國神話敘述的事件中心是圍繞天與地的關係展開的,它發生變化的過程如下:天地不分→神造人→神與神之間的戰爭→天柱崩塌、天穿→洞→大洪水→天地分離→女媧補天→十日並出。除最後一項“十日並出”與前項看不出有邏輯關係以外,其它過程都有極強的內在邏輯關係。這種表現的方法與特點,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話根本不同,甚至不符合神話形成的一般規則。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神話的內涵,遠經世界任何一種神話都豐富,它很可能記載的是一件真實的事件。這件事件正如我們在第二章中所指出的:它與月球有關,所謂的天地關係,實際上就是地、月關係,中國神話就是從這種關係的變動中演變出來的,因此也以這種變動的過程作為核心。
將大洪水的發生,放在地球和月球一係列變動的事件當中,可以圓滿解釋大洪水的諸多疑問,比如,大洪水為什麼發生在0緯線以北?大洪水為什麼時間十分短促?南半球為什麼沒有發生洪水的記載?等等。
“天地分離”——月地分離,這就是大洪水暴發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的假說。但是,月地分離的原因,卻是因為一場意外的戰爭。
意外的戰爭
造成地月分離的直接原因是一場戰爭。那麼,是什麼性質的戰爭,是誰與誰之間的戰爭呢?
《聖經·創世紀》:羅得一家住在所多瑪城。神決定毀滅這座城,告誡羅得一家趕快離開,說“千萬不要回頭看”。羅得的妻子沒有聽從神的勸告,回頭望去,結果被一道強光殺死。第二天,他們回望所多瑪城時,“不料,那地方煙氣升騰,如同燒窯一般。”
上個世紀人們在印度旁遮普邦發現的兩座巨大的古城遺址,據信至今已5000年以上。古城遺留文字至今無人讀解;發掘的人體骨骼與現今世界所有人種均不相同,古城中找不到神殿及宮殿;所有建築似乎無貧富之分,而衛生設施卻“非常現代化”……考證結果:古城毀於一場“瞬間高溫”事件。
黃帝蚩尤之戰,風火雷電,鐵甲流光……
神與神(劣神,或魔鬼)之間的戰爭,見諸於全球各地神話中;放射性武器爆炸的遺跡,遍布世界各地。
是地外人之間的戰爭導致了漫長的“核冬天”,太陽一度消失。
熱核戰爭造成地球生物變異與部分生物的滅絕。
《淮南子》:堯之時,契俞、齒、九嬰、大風、封希、修蛇皆為民害。
《啟示錄(聖德約恩·鮑戈斯咯夫)》第十章:第三天天使吹響了號角,一顆燈盞般明亮的巨星自天而降,落在世界三分之一的河流和一些水源上。這顆星名字叫“艾蒿”……
這段話兩千年來無人解讀,直到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發生核泄露,人們才警醒:在烏克蘭語中,切爾諾貝利的意思正是“艾蒿”。
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後,該地區出現了巨大的青蛙、奇怪的老鼠和魚。……
中國古史記載的怪異動物,其出現時期,正好在那次戰爭之際。
刑天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構思是非常奇特的,“頭亡身在、雙乳為眼”,這種大提的想象使人懷疑是“親眼所見”。中國古代神話中神與神的戰爭占有相當的比例,世界其它民族的神話傳說亦是如此。
在宗教中,由於有了明確的善惡劃定,神與鬼的爭鬥往往沒有神話中那麼大的規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神話還是宗教,神與神、神與鬼的戰爭都是與人相關的。在《聖經》中,就是魔鬼誘惑了夏娃,使人類犯了“原罪”。
一般說來,承認神與神、神與鬼之間的戰爭使人費解,因為人類普遍認為“高尚”應當是神的天然屬性,而“高尚的神”之間似乎不會有戰爭出現。
而事實上,戰爭從來就是同一個文明的範疇,或者說,戰爭是伴隨文明的發展而產生的。試想,在野蠻的動物之間,除了個別的爭鬥就是種群間的爭奪,在文明意義上的戰爭是根本不存在的。
有了文明也就有了功利,這種觀點甚至在宗教中都是明確無疑的,例如《聖經》中神說:我要把麥子收進倉裏,把野草燒掉。《聖經》中的這段話顯然是神啟發人的一種比喻。如果試想在同一塊地裏,人要種莊稼,牛要吃野草,牛和人之間會不會發生戰爭呢?在印度就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大象們集合起來衝擊人群,以阻止人們開發大象生存的天然領地。
與地月分離相伴隨的意外戰爭是突發事件,它的緣起人類無籍可考,它的陰影卻永久地籠罩在人類的潛意識中,神話傳說中神的戰爭就是這種陰影的反映,而宗教中神鬼的鬥法似乎對人更有一層警示的作用。例如《聖經》中對大洪水與火燒多瑪城的記載,在這兩次事件之前,神均有過善意的警告,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側麵揭示出,在引發這兩次事件的戰爭中,人是相對獨立於戰爭雙方之外的第三者。
為什麼說中國古史中三次神與神的戰爭實為一次?
生存與鬥爭是支配生物向前發展、進化的永恒的動力,否則將遭到大自然的無情淘汰,這是達爾文的學說,也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千古不變的法則,連自然界最優秀的人類也無法擺脫這一法則。不論翻開哪一部曆史長卷,你都會驚奇地發現,人類之間的戰爭多得數不勝數,重重疊疊,靜靜地躺在那裏,每一場戰爭都向你訴說著一個驚天動地的場麵,和無數個悲歡離合的故事。讀完曆史,你會有這樣的感覺:仿佛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可以用戰爭這條線穿起來一樣。這還是文字記載下來的戰爭,沒有記錄在案的戰爭又有多少呢?
除人類以外的其它動物世界,爭鬥更是生存的一種必要手段,捕食與反捕食,為爭奪種群的領導權,為保護自己的生存領地不受侵犯等等,都有可能爆發你死我活的爭鬥,甚至為延續後代也不得不打個頭破血流。連大地上生存的植物,也常常會因為爭奪陽光、空氣、水份養料等發生相互之間的絞殺。
生物之間為生存而彼此鬥爭的思想,構成了人類文化的一個深層內核,它通過不同的文化形式散發出來,表達了不同時期人類對生存所作的思考,神話就是古人對這一問題思考的結晶。
中國神話中記載了神與神之間的戰爭,但最著名的隻有三次:即黃帝與炎帝的戰爭;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共工與祝融的戰爭。我們在第二章分析神話的特點時指出,由於口述曆史的特點,使神話在記載上有很大的混亂性,許多事件混雜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象中國“盤古開天”的神話裏就包含了共工使天地分離的有些內容。表麵上看似幾個不同的事件,如果仔細去考證,卻發現是同一事件演變出來的許多變種。上述三次神與神之間的戰爭,就屬於這種情況。
《繹史》卷五引《新書》曰:“炎帝者,黃帝同母異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於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去考證黃帝與炎帝究竟是什麼關係,他們都不是原始的古神,是春秋時期同時被創造出來的,當時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創造了五方帝王;東方天帝太白打皥屬木,稱青帝;南方天帝炎帝屬火,稱赤帝;西方天帝少鎋屬金,稱白帝;北方天帝顓頊屬水,稱黑帝;中央天帝屬土,稱黃帝。黃帝與炎帝雖然出現於春秋時,但他們的事跡都很古老,隻是我們看不到原來的神話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所代表的那個時期曾發生過一場戰爭。
《韓非子·十過》中記載:“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上,駕象車而六蚊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風怕進掃,雨師瀝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很顯然,蚩尤是黃帝的屬臣,生活的時間大約也與黃帝同期。麻煩的是共工與祝融,有資料說共工是炎帝的五代孫,而且是祝融的兒子,《山海經》記:“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竝,節竝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後土……。”兒子跟老子打仗,可能性不大。在其它的資料裏,共工很可能屬於黃帝的那個時期。在這以前,我們曾引女媧與黃帝共同造人的傳說,那麼也就是說女媧所代表的時代與黃帝所代表的時代基本一致,而據《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說,共工與祝融的這場戰爭就發生在女禍時期,那麼共工的時代應該和黃帝的時代相去不遠。還有一個證明,說共工不是跟祝融打仗,而是同顓頊打仗,《淮南子》就持這種說法:“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帝。”可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黃帝與蚩尤的戰爭結束之後,由於心灰意懶才把帝位讓給了顓頊。一個時期內發生了三場戰爭,而這三場戰爭又互有牽連,很可能是同一場戰爭的三個不同說法。
上麵已經說到,黃帝與炎帝的戰爭發生在涿鹿這個地區,意外的是,黃帝與蚩尤戰爭的地點也在涿鹿。《太平禦覽》卷15引《誌林》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而且記載二次戰爭的行文也基本相同,所以可以肯定這兩場戰爭是同一場。
從戰爭的目的和結果看,這三場戰爭也十分相似。黃帝與炎帝的戰爭,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共工與祝融的戰爭都是為了爭奪統治權,起因和目的完全一致。從戰爭的結果看,除黃帝與炎帝的戰爭沒有什麼具體的結果外,其它兩次戰爭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即導致了天地的開辟。當黃帝與蚩尤大戰之後,將帝位傳給了顓頊。顓頊吸取以前的教訓,派重和黎兩位天神把天地間的通道絕斷了,從此天和地有了區別,這也可以看作是天地分離的一種表述方法。共工在與祝融戰敗之後,更是氣得一頭揞倒了天柱——不周山,使天地發生了巨變,天越來越高,地越陷越深。
從時間、地點、目的、結果這幾者綜合分析,我們認為上古時中國神話中的三次神與神之間的戰爭實為一次,後人在歸納、整理神話的時候,將這次戰爭分屬於不同神的事跡中,造成了一分三的情況。
中國神話中對這次戰爭記載得十分簡略,隻是在黃帝與蚩尤的戰爭中稍有些內容。下麵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場戰爭的經過。
蚩尤是天上的一個惡神,長得很難看,人身牛蹄,有四個眼睛六隻手,頭上還長著尖利的角,耳朵兩邊的毛發直豎起來好象劍戟。他常吃些砂子、石頭、鐵塊等東西,又善於製造各種兵器。據說,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有一年,蚩尤帶著這幫兄弟把南方的炎帝給趕跑了,霸占了苗民聚居的一大片土地,人模狗樣地當起了南方的帝王。可這個冒牌的帝王野心極大,還要搶奪黃帝統治下的北方。經過長期準備後,蚩尤正式舉起大旗,率領苗民們殺向有名的古戰場——涿鹿。
黃帝迫不得已出軍應戰,於是乎,涿鹿殺聲陣陣,狼煙滾滾,勇猛的苗民把黃帝的軍隊打得連連敗退,情形十分狼狽。一天,蚩尤不知用了什麼法子,造起了漫天大霧,把黃帝的軍隊圍在核心,怎麼也衝不出去。正當黃帝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發現一個名叫“風後”的臣子正坐在車上打盹,黃帝十分生氣地責問他為什麼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打盹睡覺,風後睜開眼說:“我打什麼瞌睡,我正在想辦法呢。”果然,這個聰明的風後造出了一輛“指南車”,車上有個小鐵人,伸出手臂,時時指向正南方。黃帝的軍隊就是靠著這輛指南車殺出了重圍。
黃帝無計可施,隻好調應龍前來助戰。可是蚩尤縱起一場猛烈無比的風雨,吹得應龍東搖西擺,根本無法施展才能。於是,黃帝隻好叫女兒“魃”上前助戰。據說,這個魃是個禿頭,樣子很醜,但她卻有一樣大本事,就是她的身體裏奇熱無比,能把石頭都烤化。果然,她走上戰場,一下子發出強大的熱量,把蚩尤弄起的狂風、驟雨消熔得無影無蹤,還殺死了許多蚩尤的軍隊。隻可惜,她發出熱量後就再也不能上天了,隻好住在赤水一帶,每當她跑出來遊玩的時候,必定帶著幹旱,所以後人把它叫作“旱魃”,一有旱災,人們就敲鑼打鼓舉行趕早魃的儀式,她聽到後,就羞愧地回到老家赤水去了。應龍乘著魃造成的戰機,在空中大展神威,尖叫著從空中殺死一個又一個敵人。
此時,黃帝又用“夔”的皮造了一麵鼓,用雷公的骨頭作鼓槌,據說這麵鼓一敲起來,天搖地動,聲音能傳到幾百裏以外,震死了不少蚩尤的軍隊。
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是蚩尤戰敗了,他的銅頭鐵額兄弟、還有請來的巨人們都死光了,這冒牌的帝王也被黃帝抓起來殺了,把頭埋在如今山東省的壽張縣,把身子埋在矩野縣。古代時,壽張縣人每年十月都要舉行祭蚩尤的活動,據說,此時往往有一道紅色的光霧從蚩尤墳頂衝出,直達雲霄,好像懸掛在天空的一麵旗,人們把它叫做“蚩尤旗”。《述異記》記載,在晉朝的時候,人們還在原來的古戰場挖出一些東西,象鋼鐵一樣堅硬,當地人把它叫做“蚩龍骨”。據《述異記》的作者說,他曾親眼見到過“蚩尤牙”的東西,大約有2寸長,堅硬無比,任何東西都打不碎它。
對於導致“天地分離”這樣大天文事件的起因,上述戰爭似乎不夠猛烈,也算不上精彩,或許有的人會因此而否定我們的假設。但我們要知道,上古的神話本來就不可能像現在的曆史專著一樣記載得那樣詳細,古人在口傳神話的時候,純粹是為了自己的某種信仰,而不是有意要記載什麼具體的事件,我們不能要求古人把什麼都記載得一清二楚,否則哪裏還會有科學研究?考慮到中國神話在春秋戰國時曾被諸子百家大大給“人話”的事實,我們懷疑以上並非原版,而是從原版演變出來的三個變種。
盡管上述神話不免失之過簡,存在許多問題,我們還是認為,這些神話所記述的是外太空人在地球上發生的一場衝突。如果我們不是把目光盯著戰爭的經過,而是注意到這場戰爭所造成的結果——天地分離,就會感到這場戰爭的確不一般。其實,在現存神話裏我們也可以發現許多奇異之處。蚩尤八十一個銅頭鐵額兄弟,實際就是一種能夠行動的戰鬥機器人,蚩尤本人具有人身牛蹄,吞食鐵塊等特征,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機器,《聖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天就開了……又從其中,顯出四個活動的形象來,他們的形象是這樣的:有人的形象,各有四個臉麵,四個翅膀。他們的腿是直的,腳掌好象牛犢之蹄,都燦爛如光明的銅。”誰看了這段記載都會直截了當地說:“這是機器人”,蚩尤及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難道不像這個記載裏的東西嗎?《述異記》中在晉朝挖出來的所謂“蚩尤骨”肯定是一種金屬物件,晉朝時的科學已經可以冶煉銅、鐵、甚至鋼(漢代已有低碳鋼),而所發現的“蚩尤牙”在硬度上強過人們已知的所有金屬,它肯定屬於合金鋼一類的東西。以上這些事實說明什麼呢?它說明蚩尤的這場戰爭是金屬與金屬之間的對抗,可是不要忘記,這場戰爭發生在原始社會時期,當時哪裏來的如此堅硬的金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