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旅行(3 / 3)

弁天洗錢

位於自然洞穴中,由苔蘚以及纏繞的樹根包圍著的古老神社裏,遍布著許多小水潭、小神社、祭壇、算命先生以及一年到頭不斷的香火。它之所以這麼有名,是因為這裏的溫泉具有不可思議的特性。據說,如果你拿錢在水裏洗一下,價值就會翻番:把洗濕的鈔票放入提供的柳條筐中,然後在香火裏把鈔票烤幹。

東京都

日本的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位於本洲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通連太平洋。行政區劃為“都”,下轄23個特別區(市區)、1郡、26市、7町、8村以及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麵積2187平方公裏。人口1177萬(1994年)。

東京創建於1457年,古稱江戶。1868年明治維新後,明治天皇從京都遷都江戶,改稱東京。1943年頒布的法令把東京市改為東京都,擴大管轄範圍。東京都是日本政治的中樞,國會議事堂、最高裁判所(即法院)、外務省、通產省和文部省以及司法、行政、立法等中央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裏。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設在東京都港區元麻布。

東京都是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全國主要的公司都集中於此,工業產值居全國第一位。東京都同橫濱、千葉構成日本著名的京濱工業區。東京都也是日本商業、金融中心。各大銀行在東京幾乎都設有總行,東京的股票市場和各種商品交易所也聞名於世。銀座是東京的一條繁華街道,從京橋到新橋約有一公裏長,在這裏集中了許多高級商店、百貨公司、飲食店、酒吧和夜總會等。除銀座外,新宿、池袋、澀穀也是東京的繁華地區。

周恩來、魯迅和郭沫若青年時代為尋求救國真理,曾東渡日本,分別在東京神田一帶的學校讀過書。

1979年3月14日,東京都和北京市結成友好城市。

大阪市

大阪市的首府,是僅次於東京的重要工商業城市和水陸交通中心。位於本洲西南麵,麵臨大阪灣。麵積208平方公裏。人口248萬(1994年),其中華僑約5000人。全市劃分為22個行政區,其中心地帶是東、西、南、北四區。府級機關和中央派駐機構以及主要銀行多在東區。北區的中之島是市政府所在地。市內河流眾多,水域麵積占大阪麵積的10%以上,有‘水都’之稱。河上多橋,有‘大阪的八百八橋’之稱。有高速鐵路與東京連接,市內有地下鐵道。大阪港可泊現代化巨輪。

大阪古稱浪速,又名難波,十九世紀始用現名。曾有幾代天皇在此建都。由於它瀕臨瀨戶內海,自古以來就成為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門戶,是日本商業和貿易發展最早的一個地區。從德川幕府時代起,大阪就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如今,大阪已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現代化工業城市。沿大阪灣海岸,南起和歌山,西到姬路,包括神戶、京都在內,已形成有名的阪神工業區。大阪也是日本西部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大學四十多個。大阪城、四大王寺、難波宮遺址是大阪的主要名勝古跡。

大阪自古以來與中國有密切的文化、經濟往來。日本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從當時的難波起航的。608年隋煬帝派遣的使臣裴世清等曾到達難波。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大阪和中國的關係有了新的發展。1974年4月18日,大阪市和上海市結成友好城市。

橫濱市

僅次於東京、大阪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海港,神奈川縣的首府和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橫濱東臨東京灣,南與橫須賀等城市毗連,北接川崎市。麵積約421平方公裏。人口326萬(1994年),其中的華僑約5000人(內有台灣同胞2000人)。全市劃分為十四個行政區,其中中區和西區是市中心,縣、市政府以及橫濱銀行、全市最大的兩家百貨公司野澤屋和高島屋均集中於此。中區的伊勢佐木町有“橫濱銀座”之稱。其南側的中華街(又叫南京街,首建於1863年)是華僑聚居區,山手町一向為歐美等外國人的居住區。

橫濱市是京濱工業區的中心,工業生產總值僅次於東京、大阪,居全國第三位。運輸機械、電機電器和食品加工是三大主要工業部門。橫濱的名勝古跡有三溪園、總持寺、伊勢山皇大神宮、弘明寺、金澤文庫等。

橫濱與上海關係較密切,1973年11月與上海結成友好城市。

京都市

京都府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本州島的中西部。鄰近琵琶湖。麵積610平方公裏。人口約139萬(1994年)。境內山水相映,風景秀麗。全市劃分為九個行政區。其中上京、中京、下京三區及其毗鄰地帶為市中心。京都市古稱平安京,又稱西京,794年日本首都從奈良遷至京都,直到明治維新的第二年(1869年)才遷到東京,前後曆時1000餘年,有“千年古都”之稱。

京都是日本最大的紡織業中心,絲織業尤為發達,最著名的特產是“西陣織”和“京友禪”(均是印有花鳥、山水等圖案的綢製和服衣料),前者有近千年的曆史。此外,還有京漆器、京扇、京佛具和陶器等作坊小工業。

京都是日本宗教和文化的中心、世界著名的遊覽勝地。市內神社和寺廟很多。為了吸引遊客,京都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名目的祭祀活動。京都也有西日本“學都”之稱,有大學20多所,其中京都大學最為著名,創建於1897年,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主要文化設施有,國立博物館、國立近代美術館等。

周恩來總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曾數次去京都的嵐山遊覽,並寫了幾首詩,其中一首是人們熟知的《雨中嵐山——日本京都》。為了表達日本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深厚感情,《雨中嵐山——日本京都》詩碑於1979年4月16日在嵐山揭幕。詩碑座落在嵐山山麓的龜山公園內。

1974年5月,京都市和西安市結成友好城市。

福岡市

是九州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隸屬於福岡縣。位於九州島北岸。麵積334平方公裏。人口近122萬(1994年)。全市劃分為中央區、博多區和東、南、西五區。中央區和博多區是全市最繁華的地帶,縣、市機關和中央派出機構以及銀行、商店和文化設施多半集中於此。

工業以食品為主,其次為紡織、印刷、電機電器、一般機械等,多是中小型廠。手工業以織綢著名,稱“博多織”,這是13世紀從我國廣東傳入的織綢技術發展起來的。港口曆史悠久,1929年擴建後可停泊萬噸巨輪。海洋漁業也較發達。市郊農業也頗具規模。該市有全日製大學10所,其中數九州大學和藝術大學比較著名。主要名勝古跡有福岡城舊址和大濠公園。前者又稱舞鶴城,建於17世紀初。

福岡是日本彌生文化(公元前3世紀到3世紀)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該地有古代曾是日本和亞洲大陸之間的交通要道。日本經由這裏從中國引進水田耕作技術、佛教、織布機、漢字等。日本曆史上的遣隋使、遣唐使曾從難波(今大阪)出航,經過這裏前往中國。根據日本出土文物的發掘,證明福岡與中國交流有悠久曆史,如發掘的10麵銅鏡距今已有2000年曆史,其他還發掘出中國唐、宋時代的銅錢和瓷器。博多灣內還發掘出一塊蛇紐金印,與中國《後漢書》所載建武中元二年,光武皇帝贈予倭國(今福岡)以印授的曆史相符。發現金印的地方現已成為“金印公園”。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時,福岡市在此建立了詩碑,上麵刻有郭沫若1955年訪日時所寫的一首詩:“懷舊幸堅交似石,逢人但見笑聲窩。此來收獲將何似,永不重操室內戈”。為中日友好增添了新的意義。

廣島市

廣島縣首府。本州西南部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臨瀨戶內海的廣島灣。麵積513平方公裏。人口107萬(1994年)。600年前廣島隻有5個小村莊,1889年設市。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此投下第一顆原子彈,全市近20萬人喪生。1950年以後,該市開始大規模重建,市境多次擴大,發展很快。工業以造船、車輛製造、一般機械和食品加工為主,大型工廠都分布在沿海和近岸地帶。空港和海港位於該市的最南端。廣島市風景優美,素有“水上城市”之稱。主要名勝古跡有宮島、岩國錦帶橋、和平紀念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