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根莖類(續)2(1 / 3)

【現代研究】

1.不同炮製程度燙浸軟化的黃芩片對其主要成分是有影響的,燙浸時間越長,影響越大。黃芩酒製品黃堿素含量偏高,認為是一種物理脫吸附作用,用黃酒、白酒或增加酒量炮製的黃芩主要成分無明顯區別,因此認為以每100kg黃岑,約用15-20kg酒為宜(。

2.黃芩含黃堿素和葡萄糖醛酸。從黃芩中提取黃羊甙(Baicalin)以硝酸土的寧作為肝急性中毒物,進行解毒效果的實驗,結果注射10mg黃芩甙的解毒效果變大,增大效果2.2倍。認為加大量解毒效果反而減小,根據自古中藥的種種用法是有深遠意義的。

3.子菜中的黃芩甙,漢黃芩甙含量比枯芩高,而2種甙元差別不大。子芩的總量(18.29%)也高於枯芩(12.50%)。據金、元、明、清本草記載,子芩與枯芩用途不一樣,是否與黃酮成分有關,有待今後臨床實踐。

4.實驗證明,黃芩遇冷水變綠的原因是由於黃芩中所含酶,能酶解黃芩甙與漢黃芩甙成為黃芩素和漢黃芩素,其中黃芩素是一種鄰位三羥基黃酮,本身不穩定,容易氧化而變綠。黃芩各炮製品中其總量黃酮類成分的含量為:蒸黃芩、煮黃芩、生黃芩>燙黃芩>冷浸黃芩。抑菌實驗證明:生黃芩,冷浸黃芩對抗白喉杆菌、綠膿杆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杆菌等抑菌作用,比經過煮、蒸黃芩的作用低;對抗白喉類毒素蒸黃芩比冷浸黃芩提高5倍,黃芩的炮製目的是為了破壞酶,因而提出“蒸”是一種好的方法,時間不超過1小時,“煮”也可以,但煮的時間以10分鍾為宜(。

5.黃芩雖未經蒸氣處理,但因放置時間不長,其中成分尚未水解,與蒸氣處理過的完全相同。未經處理過的樣品加水並在室溫25度放置24小時後,由於黃芩酶的作用,可使其中所含的兩種甙水解。認為經蒸氣處理30分鍾,基本上已能達到抑酶的效果。

6.藥材質量直接影響黃芩甙的收得率。因此提取黃芩甙時,必須對原料飲片的來源加工方法、質量等進行考察。變綠色的黃芩,不宜於提取黃芩甙。如果用生黃芩,直接加水加熱提取也可得滿意結果。飲片經水浸泡1小時以上的浸泡液為綠色,說明係生黃芩飲片,不應用於提取黃芩甙。

7.用聚酰胺薄層層析和薄層掃描法測定了不同炮製品中黃芩甙和漢黃芩甙的含量,結果為:生品含14.87%,蒸黃芩為14.12%,單黃芩為12.67%,煮黃芩為12.51%,冷漫黃芩為11.79%,炒黃芩為11.89%,酒炒黃芩為11.18%,黃芩炭僅為2.95%。實驗表明,導致黃芩中黃酮甙類成分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酶解作用,高溫分解破壞,水液浸煮流失等。因此,在黃芩的軟化切製過程中,采用蒸30分鍾或憚、煮10分鍾的方法,能減少有效成分的損失,有利於保證藥品質量。

黃藥子

【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黃獨 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幹燥塊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揀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 洗淨,潤透,切小塊,幹燥。切厚片

薑黃

【來源】

本品為薑科植物薑黃 Curcuma Longa L.的幹燥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略泡,洗淨。

二、切製 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搗碎。

金果欖

【來源】

本品為防己科植物青牛膽Tinospora sagittata Oliv.)Gagnep.或金果欖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的幹燥塊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浸泡,潤透,切厚片,幹燥。除去雜質,砸成小塊。

桔梗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幹燥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洗淨,潤透,切厚片,幹燥。

三。炮炙

1.炒製 取桔梗炒至徽黃為度。

2.蜜製 先將蜂蜜置鍋內,加熱至沸,倒入桔梗片用文火炒至片麵呈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桔梗片500g,用煉熟蜂蜜120g。

【現代研究】

1.桔梗的傳統炮製方法,多去其蘆頭。本文對桔梗的根及蘆頭作了一般的成分分析,重點做了皂甙的溶血試驗和含量對比。結果說明:桔梗的蘆頭和根的成分基本一致。但皂甙含量,蘆頭略多於根約20%-30%左右。蘆頭在桔梗生藥中約占16%-17%左右,這樣每50kg桔梗根所含之皂甙量約與45kg帶蘆頭的桔梗相當。因此,從化學成分的角度看,桔梗可不去斧頭,其效果比去蘆頭的效果可能更好。且可節約原料,減少生產加工環節。

2.實驗結果表明:

(1)桔梗外皮所含成分與桔梗相似,其皂甙含量不低於其它部分,故去皮則浪費藥材達10%-20%。

(2)安全試驗表明,帶皮桔梗沒有明顯的毒性反應,臨床應用帶皮桔梗飲片,也未見不良反應。

(3)帶皮桔梗具有顯著的祛痰作用,與去皮桔梗相仿。

(4)認為加工可不必去外皮,可趁鮮切片後幹燥。

3.桔梗的傳統加工方法是利去外皮,洗淨曬幹。利皮後約損耗藥材10%-15%,且耗資費工。本文以祛痰作用和毒性為指標,對去皮與不去皮桔梗作比較試驗。結果表明:

(1)帶皮桔梗祛痰、溶血作用與去皮桔梗相似,毒性也相近。故認為臨床用桔梗似無刮去外皮之必要。

(2)去皮桔梗、帶皮桔梗和桔梗皮的水溶物及皂甙的含量,以桔梗皮最低,但溶血作用最強,二者似相矛盾。作者認為此可能與其含皂甙的種類以及含量比例不同有關,還應考慮到某些揮發油。腐殖質等物質的影響。

苦參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幹燥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殘留根頭。揀淨雜質,篩去灰屑。

二、切製 除去殘留根頭,大小分開,洗淨,浸泡至約6成透時,潤透,切厚片,幹燥。

三、炮炙

1.製炭 取淨苦參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麵呈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幹。

2.麩製 將鍋燒熱後,加入麥麩與苦參片,或先炒麥麩,至冒煙時,再加入苦參片炒至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苦參片500g,用麥麩90g。

狼毒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 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或狼毒大戟 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幹燥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 洗淨,潤透,切片,曬幹。

三、炮炙

1.醋製

(1)取淨狼毒片,用醋拌勻,燜潤,置鍋內用文火炒幹,取出,放涼。每狼毒片100kg,用醋30-50kg。

(2)取狼毒片,與醋共置鍋內,用文火煮至醋吸盡,取出,放涼。每狼毒片100kg,用醋10-20kg。

2.薑礬製 取淨狼毒,大小分檔,用清水漂3天,每日換水2次,撈出,大者對半切開,與生薑片層層相間,用文武火蒸4小時,取出,揀去生薑,與白礬末拌勻,燜潤2天,切片,曬幹。

藜蘆

【來源】

本品為百合種植物黑藜蘆Verarum nigrum L.的幹燥根莖與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噴灑清水,稍燜,切段,幹燥。

三、炮炙

1.泔製 取原藥材,加米泔水漂12-24小時,燜48小時,切15mm長段,曬幹。

2.醋製 取藜蘆塊用微火炒熱後,加醋炒至醋幹,色黑為度。每藜蘆段500kg,用醋90kg。

兩頭尖

【來源】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多被銀蓮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的幹燥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篩去灰屑,揀去雜質即得。

二、炮炙 酒沙時,取淨兩頭尖打碎,與黃酒拌勻,稍燜,待酒被吸盡後,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幹,取出,晾幹。每兩頭尖100kg,用黃酒10-20kg。

龍膽

【來源】

本品為龍膽科植物龍膽 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龍膽Gentianatriflora Pall.、條葉龍膽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n.或堅龍膽Gentiana regescens Franch.的幹燥根及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幹燥。

三、炮炙

1.酒製

(1)取龍膽片或段,噴淋黃酒拌勻,稍燜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龍膽100kg,用黃酒10kg。

(2)取龍膽段炒熱,噴勻黃酒再微炒即可。每龍膽段10kg,用黃酒1kg。

2.製炭 取龍膽草段,置熱鍋內,不斷翻動,用武火炒至外麵焦黑色,內呈黑褐色,噴灑清水少許,滅淨火星,取出陳涼,曬幹,入庫即得。

漏蘆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 Rhaponticum uniflorum(L.)DC.或禹州漏蘆 Echinope latifolius Tausch.的幹燥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蘆根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 Phragmies communis(L.)Trin。的新鮮或幹燥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鮮蘆根,除去雜質及須根。

二、切製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或切後曬幹。鮮蘆根除去雜質及須根,洗淨,切段。洗淨泥土,去節、須,切段,曬幹。

麻黃根

【來源】

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 et C.A.Mcy.或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幹燥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 洗淨,潤透,切厚片,幹燥。

三、炮炙 蜜製 先將蜜放火鍋內,用文火熔化,入藥拌炒,炒至蜜吸透呈黃棕色,取出攤開放涼,不粘手。每麻黃根片100kg,用蜜15kg。

【現代研究】

1.麻黃根中分離出弱的降血壓物質麻黃考寧(maokonine),還分離出呈現顯著降壓作用的麻黃新堿A、B、C。

2.麻黃、麻黃根雖出同株,但因藥用部分不同,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因而性味、功效、藥理,臨床運用各異。

3.自麻黃根中分得一種降壓有效成分,阿魏酸組胺(Feruloylhis-tamine)。

麥冬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sponicus(Thunb.)Ker-Gawl.的幹燥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