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海梟雄——勒魯瓦
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第七處處長勒魯瓦,是西方諜報界公認的一位智勇雙全、功勳卓著的間諜大師。內部統計數字指出,法國90%的諜報戰果歸功於勒魯瓦領導的第七處。回顧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魯瓦說道:“我立誌全身心投入特工事業,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工作著,為了弄到情報,我四處搜尋,總能得手。但哪裏料到,道路的盡頭等著我的卻是一場悲劇。”
特工生涯的序曲
勒魯瓦是法國布列塔尼人,他生性倔強。他的特工生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當時,勒魯瓦還很年輕,覺得戰爭來臨並非是件壞事,投身其中,興許還能贏得歡樂。至於饑寒交迫。亡國喪權,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能磨煉人的逆境嗎?麵對艱難時世,一些年紀較大的人沒有頂住,他們退縮了,但勒魯瓦他們布列塔尼人,還有周圍其它城鎮的許多同胞卻不屈服。
德軍占領布列塔尼不久,勒魯瓦被任命為當地偽政府糧食管理局的稽查官。他的職責是“督促檢查,確保裝載糧食的車隊順利駛抵德國”。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利用公開身份作掩護。破壞德寇劫運糧食的布置。
活動初期,他們人數不多,其中有許多是勒魯瓦終生難忘的夥伴。在這裏不能不提到雷蒙·阿邁爾。和勒魯瓦一樣,阿邁爾以後在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的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1941年初,勒魯瓦去北濱海省檢查工作時和阿邁爾邂遇。當時,他和阿邁爾都隻有20歲,青春煥發,無所顧忌。他倆雖萍水相逢,卻為了共同的事業結合在一起,情同手足,難分難離,直到發生本·巴爾卡事件才終止。
後來,勒魯瓦接替他的頂頭上司,一躍而成為地區糧食局的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所有的檢查員和職工。這樣,他就可以利用這一極為有利的條件,在整個布列塔尼乃至周圍地區建立一個真正的抵抗運動組織。在他的一生中,最初這段時間的經曆對他日後從事特工活動很有裨益。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的中堅力量第七處,就是按照他在布列塔尼組織的地下活動網的模式建立起來的。
德國人經常抱怨運糧車隊被劫,法國糧食總局稽查長馬裏埃納決定以特派員身份進行實地調查。
馬裏埃納儀表堂堂,熱情好客。他比勒魯瓦大20歲,兩鬢斑白。他為人持重,顯然受過上等教育。他還有一副和藹可親的麵孔。這提醒勒魯瓦,必須對他格外警惕。
勒魯瓦一直以為馬裏埃納是個危險人物,沒想到他卻是一位可以信賴的朋友。一天,他突然鄭重其事地對勒魯瓦說:“年輕人,我覺得你我可以開誠布公地談一談。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愛國者,去從事一係列有計劃的特工活動,譬如,破壞敵人的後勤補給線。滲入敵人後方等等,但我們並不希望你去幹轟動一時但又難以持續的魯莽行動。”
勒魯瓦內心世界的陣陣波瀾沒有逃脫馬裏埃納的眼睛。“直到今天,他那次講話的熱忱表情,還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那說話的誠摯語調仍經常縈繞在我的耳旁。”勒魯瓦回憶說。
心目中的敵人突然成了朋友,如此戲劇性的奇遇實在令人吃驚。驚愕之餘,勒魯瓦了解到馬裏埃納原來是“西普裏安”秘密活動網的大頭頭,化名叫做“莫爾旺”。為了掩人耳目,他給勒魯瓦取了個化名,叫作“菲維爾”。
從此以後,勒魯瓦領導的地下活動遍及布列塔尼的每一個角落。刺探情報,監視德寇的軍事部署,拍攝軍用機場港口設施和鐵路幹線的照片,組織和協助自由法蘭西戰士乘坐漁船前往英國,總之什麼都幹。
盟軍登陸前的最後幾個月,一切都在加速進行。一天夜裏,勒魯瓦站在叢林之中的一塊草地上仰望著蒼穹,像是等待著什麼。一把降落傘像一朵反扣的白蓮花朝他徐徐飄來。傘下懸掛著的一位巨人剛一著地,兩腿一伸直就站到勒魯瓦跟前。他身高足有1.9米。勒魯瓦正欲開口,巨人卻搶先一步,用地道的法語說:“你不是要求給你們派教官嗎?我就是。我叫勒布朗”。
自從來了勒布朗,布列塔尼地下支隊的生存和活動能力大大增強了,頓時軍威大振。勒布朗教隊員們如何使用最新式的武器,傳授他們進行肉搏戰的技巧。他製造的塑料炸彈,僅用幾兩炸藥就具有巨大的殺傷力。看他從容不迫。漫不經心的把左輪手槍拆了又裝、裝了又拆,隊員們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觀察他的舉止和為人,尤其使勒魯瓦吃驚的是他那幹脆利索、細致準確的動作,高度的組織觀念以及有條不紊、嚴肅認真的態度。相比之下,勒魯瓦他們迄今為止所從事的遊擊鬥爭大不正規了。如今,勒魯瓦生平第一次遇上了一位行家裏手。暗中摸索,盲目實踐。魯莽冒險、無謂犧牲,一切都可以結束了。他現在才明白,過去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屬於老式和過時的戰爭範疇,而勒布朗卻代表著投身“影子戰爭”的新一代,他所使用的方法既適用於當前的戰爭,也適用於未來的秘密戰爭。
勒布朗來到小分隊已有幾個星期。他認為隊員們現已掌握了本領,可以在最後的戰役中發揮應有的配合作用。
一天,他對勒魯瓦說:“我今天就走。你別管我,我已另有任務。”如同來時一樣,這位美軍特工專家神秘地消失了。勒魯瓦後來知道,他的真名叫羅斯柴爾德,是加拿大法裔,曾在巴黎學習,是一名職業特工。
20年後,在司法機關偵查本·巴爾卡一案過程中,當一位心理學家問勒魯瓦為什麼要投身秘密特工活動時,勒魯瓦毫不遲疑地回答:“是受了勒布朗的影響。”這位心理學家驚訝不已,還以為他是在開玩笑。
其實,這是實話。美國教官勒布朗喚起了勒魯瓦對特工工作和諜報活動的興趣,使他深深地愛上了這一行。
戰爭的高潮就要來臨,一切都在醞釀之中。勒魯瓦和他的戰友們都已各就各位,準備用行動譜寫自己的曆史。一條條無形的紐帶把他們的命運連接在一起。從那時起,勒魯瓦就立誌全身心地投入特工事業,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他視風險如草芥,事必躬親、身先士卒,與大家同甘苦、共患難。即使他擔任的職務可以使他超脫出來,他也恪守上述行動原則。他的信條是:唯有真正建樹的功績、獵獲的戰利品、覓得的可靠實物、竊取或截獲的機密文件才有價值,才能使他們贏得勝利。
1945年5月,勒魯瓦穿著法美聯合別動隊的軍裝,在布弗隆附近的一片開闊地接受德軍的投降。
戰爭結束了!多少年來,勒魯瓦和他的夥伴們從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曆盡艱險;為了捍衛神聖的事業,他們不惜衝鋒陷陣,不借充當無法無天的“歹徒”。現在,是否要幡然悔悟,重當老百姓,恢複從前那種庸庸碌碌的平民生活?
正當他們彷徨的時刻,慫恿和誘惑的能手莫爾旺又出現了。
過去,是他把勒魯瓦從一個“小頭頭”培養成為一名遵守紀律的抵抗戰士。在他的啟發之下,勒魯瓦心甘情願地在“一台完整的大型機器”中充當“一個部件”。如今,他在糧食局的這位上司又向他發出了召喚:“脫離糧農部門,到巴黎來找我吧!我給你安排一個有意思的工作。”
采用新的形式把抵抗運動和秘密戰爭繼續下去,仍然當一名地下工作者,這就是他的上司向他推薦的有意思的工作。經過各項考核,勒魯瓦被錄用了。不久,阿邁爾也前來相會,緊接著,布列塔尼支隊的其他隊員也陸續到來了。
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勒魯瓦又毅然邁出了新的一步,作出了投身格鬥和搏擊的抉擇。“我真喜歡這項工作,它代表我的理想。
我的希望,我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英勇的狩獵戰士,在自己的人生樂譜中添加幾篇悅耳的樂章。”勒魯瓦說。他哪能料到,道路盡頭等待著他的卻是一場悲劇。
獨樹一幟
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謀局的建立一開始就陷入政府派別的鬥爭。籌備處軍人和文職人員之間也存在巨大的分歧,他們為爭奪領導權而發生著激烈的衝突。不管怎樣,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終於成立,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偵察來自國外的威脅,收集外國情報。勒魯瓦在這新組建的機構裏任組織處副處長的職務。
1951年元旦,新局長皮埃爾·布爾西科即將上任,他準備在寬敞的局長辦公室裏召見各處的處長和副處長。處長和副處長們在辦公室裏排成三行,等待著新局長的到來。
布爾西科身材矮胖,臉龐光滑紅潤。他是一個態度嚴峻的官員,起初是在稅務部門工作,是一個堅定的工會領袖,一個有號召力的好鬥的人。前不久,他在擔任國家保安總局局長和馬賽特別警察局局長期間,曾有力地打擊了馬賽地區盜匪集團的活動,這使他贏得了很高的聲望。
新局長來了,顯得溫和和充滿自信。他準備和大家一一握手。突然,他看到站在第二排的勒魯瓦,於是停下腳步,用手指著勒魯瓦大聲說:“噢,想起來了,我們在克拉馬斯頓頻耐琴街的別墅裏見過麵!”
勒魯瓦點了點頭,意思是說他沒記錯。勒魯瓦也認出了他。
那是在一次抵抗運動各特工組織負責人會議上。布爾西科始終站在會議主持人的身邊,很引人注目。當時他的身材就很壯實,現在一點也沒變。而勒魯瓦也沒變,仍就像冬天的狼那樣精瘦。
布爾西科冷冰冰地撥開第一排軍官,急急忙忙地走到勒魯瓦身邊。他張開雙臂擁抱勒魯瓦,並情不自禁地用“你”來稱呼他。而實際上,在地下鬥爭結束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見過麵。
他對勒魯瓦說:“見到你真高興!你在這裏幹什麼工作?以後把你的情況告訴我吧,反正我們有的是見麵機會。”
這一不同尋常的重逢場麵使那些軍官們萬分驚愕,從來還沒有見到過一個局長如此熱情地擁抱一名30來歲的下級工作人員。
那個周末,勒魯瓦同新局長一起到鄉村玩滾球。如果不是布爾西科來當局長的話,勒魯瓦的第七處可能永遠建立不起來,而且肯定不會在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裏占據那麼重要的位置。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開始注意起他的工作。毫無疑問,從那天起,勒魯瓦開始走運了。
布爾西科對現代化的係統的間諜活動的作用深信不疑。他同意勒魯瓦建立自己一套獨特班子的計劃。勒魯瓦曾向他的前任上司提出過這個計劃,但他對此待懷疑態度。
這樣,在新局長布爾西科的支持下,使用現代技術和秘密手段獲取對方機密文件的第七處成立,勒魯瓦任處長。
勒魯瓦甩開膀子大幹起來。他先從布列塔尼開始,用了兩年的功夫建立起一個遍及全法國的秘密情報網。他開始招聘人手,除布列塔尼的一些戰友外,還吸收了不少傑出的青年。他辦起了真正的學校和專門的培訓班,傳授秘密獲取情報的技藝。他對所有的成員,從撬保險櫃到截取外交郵件、從跟蹤術到投特效毒藥、從強健的體魄到頑強的毅力。從心理測試到嚴明的紀律,要求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通過訓練後,他們都成了出類拔萃的家夥,當然也都各有所長。在他的隊員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有出色的保險櫃專家,有高明的偽造能手,有殺人如麻的職業殺手,也有偉大的天才發明家。
他的技師們曾發明過一種叫“窺探器”的新式工具,用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到鎖內簧片和卡糟刻下的痕跡、製造鑰匙。
這是一種空心管,上麵插滿了鋼針,使用時可以朝各個方向推動,看起來仿佛是一個奇形怪狀的插滿毛衣針的小毛線團。使用時先將空心管插進鎖孔,慢慢地轉動,然後將卡住鎖內兩個橫杆的四個簧片的部位逐個弄清楚。
開始,窺探器在鎖孔裏轉動時沒有聲音,碰到簧片時,勉強可以聽到一種金屬的響聲。借助於一種非常靈敏的聽診器,這種響聲可以非常清楚地辨別出來。聽到這種響聲時,說明已過簧片的位置,所以還要像專家那樣巧妙地將窺探器慢慢往回轉。重新找到發出響聲的地方,直到準確地找到簧片的位置為止。這時便將窺探器停在簧片的位置上,把窺探器上牙簽粗細的一根鋼針往裏推,很準確地卡在簧片上,用螺絲固定好。然後,再轉動空心管尋找另外的三個簧片,每找到一個簧片的位置,就用同樣的方法固定下來。等四根鋼絲針都在簧片上固定好以後,隻要轉動空心管就行了——鎖內橫頭被打開,保險櫃門就開了。
這樣,空心管子就成了一把鑰匙,而且是一把很好的鑰匙。
因為最後還可以用它鎖住保險櫃而不會留下任何機械造成的痕跡。更妙的是,回到鎖工房後,就可以根據窺探器上鋼針的位置配製一把真正的鑰匙,以後再開這個保險櫃就不用摸索了。
他們給這些使用窺探器的人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管子工。
沒過多久,他們的實驗室就用這種方法配製了外國使館和外國機構的鑰匙50多把。他們有了可以打開蘇聯、波蘭和捷克三家航空公司保險櫃的鑰匙。
事情看起來很簡單,實際做起來很難。它需要靈活、老煉和沉著。撬保險櫃同拆封信件、跟蹤術及其它技術一樣,都需要通過專門的學習和培訓。隻有老手才能幹得了。
他們的活動範圍是在所謂的邊界地區,即外國人投宿、商談、生活、居住或過境的地方。大使館就是他們在邊界地區經常注意的目標,他們總想潛入大使館,竊取裏麵的信件、電碼和秘密。在邊界地區裏,也有巴黎和外省那些豪華的賓館飯店,外國貴賓、政治家、科學家、工業家和工會工作者都在那裏下榻。當然還有一些人,在他們的手提箱和公文包裏,或者在他們自己身上,就有法國政府感興趣的秘密。後來,他們的邊界地區還擴大到國際民用航空線和國外民航機場。他們的足跡遍及巴黎、柏林、莫斯科乃至整個歐洲。
勒魯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樸實無華地工作。他說:“我是搞情報的,唯有搞到的情報真實可靠,最終能成為法國當局所能依據的確切資料,我才具有價值。”為了搞到情報,他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四處搜尋,往往都能得手。
一次,在西柏林出差期間,勒魯瓦了解到在東德的各個政府部門、機關,軍營、警察局等單位,由於缺少人們俗稱的“手紙”,民主德國的部長、將軍、軍官、高級要員就拿正式報告和文件的副本當手紙。副本紙輕薄適度、略帶光澤,用過之後即被水衝進便池坑內。因此,勒魯瓦交給手下人的任務,就是要確定糞便最終排往何處,然後,派特工小組在那裏撈取這成千上萬張汙紙團,把它們裝進一個特製的小口袋,再按照嚴格的規定時間,通過一套當時不為人知的運輸方式運往西方。
那時,勒魯瓦對雷爾和杜布瓦兩人在戰後不久共同設計的一種滑翔機即HD式飛機發生了強烈的興趣。這種飛機機翼高大,裝有兩台發動機。它能夠以極漫的速度飛行,飛行中幾乎沒有聲音,可以在一塊幾百米長的跑道上著陸。
勒魯瓦搞到兩架HD式飛機,決定把它們派往鐵幕的那邊去大顯身手。毫無疑問,這種飛機成功地為他們取回了裝滿手紙的寶貝口袋,沒有出任何故障。那些手紙經過洗淨,字跡完全可以辨認,從而使他們得以複製出民主德國的重要文獻。當時,任何其它盟國的諜報組織都無法打入極其封閉的東德政府機關,而勒魯瓦不用進入警備森嚴的單位就可以“開發”這一意想不到的“寶庫”,確實令他的西方同行驚歎不已。
東方快車曆險記
這一回,勒魯瓦想直接對蘇聯外交郵件開刀了。他的願望無疑是發瘋,因為在世界各國中,蘇聯的郵件是防範最嚴的。蘇聯人為把他們的信件和報告安全送回國內,設想了一套極其簡單然而非常有效的辦法。
每天,兩名蘇聯信使乘東方快車離開巴黎。著名的東方快車經過斯特拉斯堡、斯圖加特、慕尼黑和維也納,駛向巴爾幹,直達瓦爾納和伊斯坦布爾。蘇聯信使都是些行家裏手,是久經鍛煉的身手非凡的特工,能夠應付公開的或隱蔽的各種形式的進攻。
在巴黎東站一上車兩名俄國人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裏,隨身帶著的公文包活像古代囚犯腳鐐上拖帶著的大鐵球。他們餓了就吃雞蛋和三明治。從不離開房間。列車在沿途各站停靠時,別的蘇聯人登上這節舒適的車廂,按照規定的暗號敲門。信使把門打開一會兒,收下信件後,又立即把自己緊鎖在裏麵。
這種收取信件的辦法一直實行到布加勒斯特,然後從那兒再把全部信件裝上飛機運往莫斯科。
怎樣使這兩個護送信件的彪形大漢失去抵抗能力,從而得到他們攜帶的文件呢?把他們殺死或者打昏顯然是簡便的辦法。但對勒魯瓦來說,這種辦法是禁止采用的,因為按照慣例,他們必須絕對謹慎從事,絕對不能使用暴力,以免造成任何事件,而且應當盡可能地不要留下絲毫的破壞痕跡。總之,人們要求他們的,確切地說就是要有耍把戲那樣的本領,表演魔術那樣的技藝。
漸漸地,一項頗具迷惑力的簡單計劃在勒魯瓦的頭腦裏形成了。首先,要訂下東方快車上與蘇聯信使緊鄰的包房,使他們在整個旅途中跟他們僅有一板之隔。這樣,他們就可以“現場作業”了。然後,趁列車通過巴伐利亞州與奧地利之間一條長長的遂道時,用一架小型鑽孔機在隔板上鑽一個小孔。小鑽孔機的響聲將被火車的巨大聲響所掩沒。接著,把一個注射器插進鑽好的小孔裏,向蘇聯信使的房間裏噴射麻醉劑。
一旦兩位彪形大漢陷入沉睡之中,他們就可以行動了。打開信使房間的板門,拉開裝滿文件的公文包,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如今,他們已經成為懂得打開最難開的鎖的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