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命令原在冀熱遼堅持抗戰的李運昌部立即挺進東北,配合蘇軍作戰,收繳敵偽武器,接管東北城市,維持社會治安。李運昌同誌接到命令後,立即在冀東豐潤縣左家塢附近大王屯開會研究,決定分幾路向東北進軍。十三軍分區向承德方向,十五軍分區向赤峰方麵。曾克林和唐凱同誌奉命帶領第十六軍分區的部隊從冀東出發,向沈陽進軍。
一路上,曾克林等接管了綏中,打下了山海關,解放了錦州,沿途共接管了13個縣、兩個市。接著進了沈陽。
當時,沈陽的局麵很複雜,偽滿軍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的“地下先遣軍”,偽省長當了維持會會長,反動武裝蠢蠢欲動,漢奸、土匪十分猖獗。為了維持社會秩序,曾克林及時組織了沈陽市衛戍司令部,由曾克林擔任司令員。同時,組織新政府,由焦若遇同誌任市長。及時鎮壓了一批罪大惡極的漢奸分子,初步控製了局麵。
但是,我軍是第一支進入東北的部隊,也是第一次接管這麼大的城市,麵前重重困難,曾克林深深感到力不勝任。因此,幾個領導同誌聚在一起,總是談著,黨中央何時派人前來?關裏的主力部隊何時到達?他們曾數次用電台同晉察冀軍區和延安聯係,但因功率低,都沒聯係上。為了早一天得到黨中央對東北工作的指示,冀熱遼軍區前委決定讓曾克林去延安直接向黨中央彙報。
9月14日,曾克林從沈陽北陵機場乘蘇軍飛機出發,15日上午到達革命聖地——延安。
當曾克林回到離別了8年的黨中央所在地時,就像孩子投身於母親的溫暖懷抱,感到無限的興奮和幸福。飛機在延安東關機場著陸後,楊尚昆、伍修權同誌迎接他,並安排了食宿。接著,汽車把他送到王家坪,並在那裏吃了午飯。
下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彭真同誌帶曾克林到一間寬敞明亮的窯洞裏。少奇同誌,朱總司令,彭德懷、葉劍英、任弼時、陳雲、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同誌都高興地站起來同曾克林握手。少奇同誌衣著樸素,態度和藹可親。當年在長征路上,曾克林在中央警衛營工作時多次受到少奇同誌的親切教誨,今天再次見到少奇同誌,感到格外親切。
他連忙走過去,向他敬了個禮,少奇同誌微笑著說:“你從前線回來,辛苦了,我們很想了解東北的情況,你來得正好。”接著,少奇同誌主持會議。少奇同誌首先說:日本侵略者投降後,毛主席和周恩來副主席到重慶和國民黨談判。黨中央根據當前的局勢和東北的情況,確定我黨我軍在東北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收繳日偽武器,擴大人民武裝力量,發動群眾維持治安,肅清土匪,建立根據地,力爭控製東北,以便依靠它加強全解放區及國民黨統治地區人民的鬥爭,爭取和平民主的早日到來。少奇同誌接著說:為了力爭控製東北,中央準備派大批幹部和主力部隊向東北開進。但是,我們對東北問題研究了好幾天,就是不知道具體情況,下不了決心。現在政治局的同誌都在這裏,請曾克林談談東北情況,越詳細越好。當時,曾克林就向少奇同誌和中央負責同誌彙報了他帶領的部隊進軍東北,沿途接管各城市和進駐沈陽的經過,以及部隊發展壯大的情況。在曾克林彙報過程中,少奇同誌一邊抽著煙,一邊靜靜地聽,眉宇間不時流露出喜悅的表情。在一個多小時的彙報中,少奇同誌幾次插話,他指著地圖說:東北是戰略要地,北靠蘇聯,東接朝鮮,西鄰蒙古,有山區,有大平原,進便於攻,退便於守,可以成為我國革命的重要戰略地區。少奇同誌還說:東北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工業發達,國民黨一定不死心,會派大量軍隊爭奪東北。我們要和他們針鋒相對,力爭這個戰略地區。少奇同誌作著有力的手勢說:我們的部隊先進去了,就站住了腳,就可以控製東北,我們掌握了東北,就能為毛主席、周副主席在重慶的談判創造有利地位;我們有了東北,就可以加速中國革命的進程。講到這裏,少奇同誌的目光中充滿著堅定的信念。
他指出:抗日戰爭開始時,毛主席就預料,日本帝國主義是能夠戰勝的,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人民。現在抗戰勝利了,隻要我們繼續戰鬥下去,一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一定會建立起來。少奇同誌還表揚曾克林冀熱遼軍區的部隊行動快,進展迅速。在曾克林彙報結束後,中央負責同誌又提出好多問題來問他。他們特別詢問了東北人民的生活。少奇同誌說:“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人民當了亡國奴,他們的生活苦呀!朱總司令也說:東北人民受了日本侵略者十幾年壓迫,要使他們感到我們黨的溫暖,感到黨和人民軍隊是他們的靠山,使黨的影響深入人心,你們是第一批進入東北的部隊,責任更是重大。
當天晚上,曾克林和少奇同誌等中央首長一起吃了飯,席間,彭總對曾克林說:你們首先進入東北,是有功的,希望你們以後多搞點武器和大炮。過去戰爭時期我們的部隊沒有大炮,敵人就欺侮我們。今後我們有了大炮,力量大了,敵人的防禦工事就守不住了。臨走時,曾克林還把隨身帶的手槍、子彈及望遠鏡留給彭總作紀念。
第二天一早,彭真同誌告訴曾克林,他和陳雲、葉季壯、伍修權等同誌馬上和他一起乘飛機到東北去。他還說,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少奇同誌主持下,已作出新的戰略決策:
為了加強東北的力量,完成控製東北的任務,中央決定將原來計劃派到中南和華東的部隊和幹部改派到東北去,並從各解放區抽調10萬主力部隊和幾萬幹部到東北,同時還將派20餘名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加強東北的領導工作。聽到黨中央這一重大決定,曾克林非常高興和激動。
當他們回到沈陽的時候,冀熱遼軍區李運昌司令員和東北抗聯的周保中、馮仲雲等負責同誌已經來了。曾克林把情況向李運昌同誌和唐凱同誌作了彙報,他們聽了都很高興。不久,中央又陸續派張聞天,李富春、羅榮桓、肖勁光、程子華、譚政、李立三、林楓、陶鑄、劉亞樓等領導同誌加強東北領導。黃克誠、呂正操、肖華、鄧華、萬毅等領導同誌率領的主力部隊也到達東北。從此,在黨中央和彭真同誌為首的東北局的正確領導下,我軍全麵展開了接管工作。北至齊齊哈爾、佳木斯、哈爾濱,南到安東、營口、旅大,東至撫順、吉林,西到承德,赤峰、錦州、山海關,到處都有八路軍部隊。同時,我軍根據七大精神和中央指示,放手發動群眾,放手發展武裝,開展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運動,消滅土匪、敵偽殘餘勢力,建立東北全區和各地民主政權。東北人民的革命情緒不斷高漲,大批失業的產業工人踴躍參軍,加上出關部隊作骨幹,我黨的隊伍不斷擴大,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僅冀熱遼軍區出關的部隊就擴大發展到10餘萬人,組建了12個旅。到1945年底,各解放區的出關部隊(包括抗聯部隊)已發展到40餘萬人,東北的形勢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麵。後來,在解放戰爭中,我軍殲滅了幾十萬國民黨精銳部隊,徹底解放了全東北,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斯大林商量建國大計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中國人民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1949年5月,黨中央、毛主席決定派遣劉少奇同誌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出國訪問。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7月2日,少奇同誌率領代表團從北京乘火車至大連,然後經朝鮮上空飛抵伯力。以後又在赤塔、紅雅爾斯克、新西比爾斯克等地作了短暫的停留,直到第六天下午才到莫斯科。下麵是師哲的回憶。
在莫斯科的奧斯特羅夫8號公寓休息了兩天後,第三天的下午,代表團被邀請到斯大林的別墅(在孔策沃附近)。以斯大林為首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貝利亞、卡岡諾維奇等都站在門前迎接客人。賓主相互握手問候之後,斯大林設宴招待少奇同誌和代表團其他同誌。雙方邊吃邊談,無拘無束,十分自然。雖然是隨意交談,但也涉及某些重大的實質性的政治問題。這次宴會將近四個小時。
回到寓所後,少奇同誌召集代表團同誌,一起回憶這次會見的情況和談話的內容,分析談話中涉及的問題哪些是重點,哪些問題斯大林已經明白,哪些問題他還不很了解,然後擬出下一次會談的要目,並整理出簡報。
同斯大林的會談共有五六次之多。每一次會談都有令人難忘的重要內容。例如:在第三次會談中,斯大林熱情稱頌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在政治上的成熟表示讚賞。第四次會談後,蘇方還給代表團放映了一部電影紀錄片——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現場實況。據說,這是蘇聯第一次讓外國客人看這樣的紀錄片。
第五次聚會實際上是一次招待宴會。時間是在7月末,地點在孔策沃別墅新建的二層樓。在這次宴會上,斯大林講了一些極不尋常的話,其中最重要的兩句是說:
“我們兩黨兩國兄弟之間的團結是最重要的,斯大林在世,應該是團結的,斯大林不在世了,也應該是團結的!”他祝願彼此在一切方麵永遠攜手、共同前進,並爭取最大的成功與勝利!他指出:
世界革命中心逐步東移,將來中國在世界上是要承擔更多更重要的義務的。他說:
“弟弟應該趕上兄長,學生應該超過先生!願中國人民奮力前進,趕上和超過他的老大哥!”第六次會見實際上是一次送別會,參加的人數不多,而且時間也比前幾次短些。這次除相互講了些惜別、祝願的話以外,斯大林還許下諾言,可以向中國派遣中國所需要的專家和技術人員。
在離開莫斯科的前夕,少奇同誌又應邀到斯大林居住的孔策沃別墅。斯大林陪同少奇同誌參觀他自己在園裏種植的蕃茄、豆角、穀子等農作物。他指著穀子說:
“這穀子的種子是從中國東北引來的,由我自己栽培,等穀子成熟了拿來款待你們,多麼有意思呀!遺憾的是你們不能久留,很快就要離開我們了。”他們一邊散步,一邊交談,高高興興度過了幾個鍾頭。據了解,斯大林以這樣的方式接待客人是很不尋常的。
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親眼看到,斯大林對少奇同誌是信任和尊重的,每次會見都聚精會神地傾聽少奇同誌的每句話,體會少奇同誌的語意和心情,並對少奇同誌的意見多次表示同意和讚賞,從未有過誤會或不愉快,可以說,曆次會見都是在熱情洋溢、友好誠摯的氣氛中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