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王對立(3 / 3)

昌輝也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把向妖趕走,無論北伐西征都有後顧之憂。我們住在天京城中也不能安下心來。到時候,天天忙著和城外的妖軍打仗,還顧得上別處戰場?”

秀清不悅了,臉一板,厲聲道:“什麼遠慮近憂!你們想到的,我早就想到了,北伐是我們的既定方針,這一路來妖官妖兵聞風喪膽,一個月就從武昌打到南京城下,可見妖軍已無抵抗能力,不乘他們嚇破了膽的時候,乘戰勝的高昂士氣,北伐滅妖,更待何時?南京到北京和武昌到南京的路程差不多,因為是陸路,準備花上兩倍三倍的時間,三個月也可以打到北京城下了。等到北京拿下來,蛇無頭不行,什麼向妖、張妖,一夜之間就會逃得精光,還用我們費力去打嗎?這叫擒賊先擒王。放心吧,向榮這個妖頭,是我們手中敗將,隻會遠遠地盯著我們,卻不敢近城來交戰,我正要牽製住這支兵馬,省得跟在北伐軍後邊搗亂,讓他們死擱在南京城外不是很好嗎?何必大驚小怪!”

達開大聲道:“四哥太輕敵了。我們從武昌東下,以全軍十萬之眾搏擊一城一地的區區守軍,當然嚇也把他們嚇跑了。可是現在不同了,我們的兵力,要分散守城,要西征去重新奪回安慶、九江、武昌等大城市,至多隻能拿出兩萬多人北上,去對付幾倍於我們的妖兵,北方有清妖滿蒙和黑龍江的馬軍,行軍比步軍快速得多,交起火來我們占不了便宜,不一定有必勝的把握。萬一途中吃了虧,豈不把積蓄幾年的精銳之師,白白斷送了,所以北伐之事,目前還不到時候。”秀清沉不住氣了,惱道:“是我四哥輕敵,還是你們怯敵?

依你七弟之見,什麼時候才能北伐?”

達開毫不畏懼地侃侃談道:“小弟愚見,若欲興師北伐,首先須無內顧之憂。現在向妖之軍虎視耽耽在我臥榻之旁,而沿江上遊各座城市,我們一路東來都不曾派兵駐守,一旦妖軍恢複了元氣,也可以對我天京形成大包圍形勢,僅僅斷我糧食來源這一點,就使我們非與妖軍爭奪盛產糧食的江西、安徽和湖廣不可。所以北伐之前,一須殲滅妖軍主力向榮的兵馬,過去我們攻城奪地,攻不下就走,沒有力量殲滅妖軍的主力,以致他們跟蹤來到南京威脅我們。用兵之道,與敵作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隻有殲滅了敵軍主力,才是決定性的勝利,這是一。其次,北伐之前先須恢複和鞏固我軍對長江中下遊湖廣、江西、安徽等省的控製,有了這一大片連成一氣的土地,我們方才能夠做到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地步。明太祖朱元璋從安徽濠州起兵,過江奪得南京後,起初也很孤立,後來花了十一年時間,西平湖廣、江西,東定江蘇、浙江,方才出師北定中原,一鼓而下北京,滅了元朝。明太祖的戰略穩紮穩打,足可為我們所借鑒,還望四哥三思。”

達開說完了,昌輝止不住撫掌道:“七弟說得好,俗話百足之蟲雖死不僵。妖兵原來被我們打昏過去,現在回過氣來,又重新占領了沿江城市,他們從長江一路下來直至南京城下,無所不在,我們怎能安心分兵去北上冒險呢?小弟之見還是先肅清南京近郊和長江一帶妖兵,最最妥當。等到我們的兵力發展到二十萬的時候,以十萬守備南方,十萬北伐,那才萬無一失。”

秀清的臉色非常難看了,他想反駁,卻實在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其實他是私心在作怪,永安封了九千歲之後,篡位的事就時時在他的腦中縈繞,隻等時機,便把天王趕下位來。到了南京,地決心出師北伐,隻待拿下北京,立下不世功勳,人心向了東王,他就順水推舟地逼迫天王讓位。這番話怎可以向翼王他們透露?因此狼狽尷尬,越發怒

氣咻咻地向天王道:“二哥,北伐的事,本來也是你和很多老兄弟們主張的,你說說吧。”

天王確實主張過北伐,但不如翼、北二王所考慮得那麼周到,現在他很傾向暫緩北伐,可是東王的臉色那麼難看,明明是威脅自己讚同他的主張。倘使自己附和了翼王的意見,恐怕東王翻起臉來,鬧得他下不了台。為了息事寧人,他依違兩可地說道:“北伐事關重大,斟酌得仔細些有好處,今天這件事就談到這裏,還是由清胞權衡利害得失,統籌決定吧。”

秀清淩厲地睃了達開一眼,徐徐站起來道:“那末還是維持原來決定,一旦拿下揚州便即北伐!”

說罷,向天王躬身一揖,辭出暖閣,翼、北二王也隻得跟了出來。不然,東王會懷疑他們在天王麵前說些什麼對他不利的話,那就惹禍了。

三王出了議事廳,走了幾步,秀清忽然回顧達開道:“七弟一路東下,辛苦了,南京城防的事以後交由六弟接辦吧,你就在天京好好休養一陣。!

達開明白,秀清奪了他的兵權,將他閑置在南京城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