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藍翔書院(下)(1 / 2)

蘇誌航這三道命令傳出去還不到一柱香的時間,整個京城便湧起無數的暗流。

而蘇誌航這邊,我數數,六部尚書、督察禦史、五寺首腦······好家夥,不但這些現任重臣,就連許多已經卸任下來,享享清福的老人此時也都是跪在蘇誌航身前,懇求蘇誌航收回旨意。

要知道,在蘇誌航的要求下,乾朝可是十分的提倡“男兒膝下有黃金”的說法,所以除了極個別的情況,就算是麵對蘇誌航這個一國之尊,那也頂多是半跪而不必行跪拜之禮的。

而此時,蘇誌航身前黑壓壓的跪了一片,可見後果之嚴重,眾人此時的心理陰影麵積有多巨大。就連跑過來想要湊湊熱鬧,想趁機討個大官當當的楊惜情也被現場凝重的氣氛所感染,沉默在一邊,不敢作聲。

實際上,對於麵前的這個陣仗,蘇誌航也早有預料,蘇誌航也可以想見,此時李莫愁、楊過那邊一定也是熱鬧至極。無他,自己這三條旨意實在是太顛覆了,堪稱石破天驚。

這要放到以往的朝代之中,無論是哪個帝皇,就算是他的威望再高,想要推行這三條法令之中的任意一條,恐怕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至不濟也會先在朝會上吵得天翻地覆,至少與所有勢力達成共識之後,才會正式宣布推行。誰知這位倒好,不聲不響地就拋出這麼一枚重磅炸彈來,炸得所有人天旋地轉。

因為這三條的推行,全都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動蕩,甚至一個控製不好,直接顛覆掉一個政權,那也並非誇張之言。也許你會覺得我危言聳聽了?

那好,我們就先說第一點,推行藍翔書院的義務教育。

表麵上看,蘇誌航要配得上聖皇的稱號,教化天下那就成了必然之事。而此時蘇誌航雖然采取的是強製性入學,但是不僅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反而會主動承擔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對所有貧苦百姓來說,怎麼看都應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但是實際上,蘇誌航此舉可是將很多人都得罪的幹幹淨淨。

雖然此時的華夏還沒有經曆明清兩朝,儒家思想還沒有完全變質,但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道理也已經深入人心。

作為既得利益者,教育體係一直都是由世家大族把持著,若不是乾朝才成立十數年,那現在官員之中恐怕會有八九CD來自於各個家族的族學之中。

並非蘇誌航偏心,而是二者的才能的確有差距。寒門子弟中雖然也不乏驚才絕豔者,但比起資源豐富的前者,終究是獨木難支,然後逐漸會被對方同化。

最重要的是,這些豪門從大族裏走出來的世家子弟雖然並非全是草包,但是卻通常都會被自己成長的環境影響,一切以自己家族的利益為第一要務。

但是,如今蘇誌航來一出強製入學,瞬間就讓所有的豪門子弟與寒門學子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至少在教育環境上,二者的差距已經縮小到了可以彌補的地步。

沒有了各種門檻和優厚的先天條件,單憑才能,豪門子弟又怎麼比得過數量眾多的平民子弟?

當然了,義務教育讓各大豪門最不能容忍的,其實是它的強製性。因為雖然按理來說,十二歲已經是開始懂事的年紀了,但是也正是一個人心性未定、最好洗腦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