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和意境美的探索(1 / 3)

形式美和意境美的探索

藝術史,就是形式和意境的探索史,發展史、超越史。千百年來,無數藝術家為了追求和探索美的形式、美的意境奮鬥不息。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石濤“搜盡奇峰打草搞”,王子武“畫不出奇畫到死,不負此身了此身”、李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等,若不為追求美的形式和美的意境,何苦呢?因為形式和意境的高下決定藝術作品的命運和美學價值。

一、形式和意境的概念

從造型藝術角度講,具體形象的藝術處理就是形式;由形式傳遞給人以情感和理想的一種境界就是意境。形式有兩個屬性,既客觀的自然形式和主觀的藝術形式。藝術形式美不同於自然形式美,而必須源於和高於自然形式美。藝術形式美也就是歌德所講的“成功的藝術處理的最高成就”。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必須遵從美的法則。關於意境,黃苗子作過美妙的比喻:“藝術上有一種意境,如老子所說的無名之璞,如嬰兒夢中的笑,如流雲經空,如天風明籟,如開落在幽穀裏的花,如無見過的朝霞,如沒有照過任何影子的小溪”。(黃苗子《馬得戲曲人物畫展序言》)意境是“情理、形神的統一,是客觀景物與主觀情趣的統一”(李澤厚《美學論集》)意境的高低又是同作者的精神境界、修養相聯係的,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意境是多方麵的,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之意;也有“落化流水舂去也,天上人間”之意;有輕盈柔媚的,有苦澀哀怨的,有雄奇壯麗的,有綿遠幽微的等等。總之,意境貴新,貴遠,貴深沉,貴幽邃;忌淺薄、空浮、陳舊。

二、形式美、意境美的因素源於自然生活中的發現和情感的陶冶

人類生息在天地之間,對美的追求是廣泛的,無窮的。除實用外還講求欣賞,所謂“玉卮無當,不如瓦器”(韓愈)反映了重在實用價值,次在材料價值,但不僅如此,還進一步認為“器不在料有用興,工不在細有神靈”。可見,人們除了在物質上有實用價值外,還要求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不僅要求形式新穎,還要美觀,還要有情感的表現。作為繪畫,主要是在形式美和意境美上浸注心血,倘若一幅作品,如果欣賞者沒有獲得一點美感。同時也沒有觸動一點情感。那麼這幅作品在我的心目中遠不及一隻紐扣的價值。為何?因為繪畫不是以實用為目的,它是以創造美學價值為準則。沒有熱愛人和自然生活的美好感情又怎麼創造藝術呢?藝術家的心,是愛美的心。這種愛美之心是受自然環境深刻影響,同時又和社會背景相聯係的。美妙無窮的大自然無不稟形而立、備色而存。給人以啟示,給人以遐想,給以情感的陶冶。如蒼天之高遠,大地之遼闊,江河之洶湧,花木之芳香,禽獸之絢彩,日月之光輝,星辰之燦爛……又如春夏秋冬、四時變易,陰晴寒暑,雨雪風雲,或使人心曠神怡;或使人愁思悲嗟;或使人“仰天長笑,壯懷激烈”;或使人低首吟歎“人比黃花瘦”……或“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陸機《文賦》)。藝術家們主張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山觀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文心雕龍》)。喜歡把酒臨風,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看到月的陰晴圓缺,聯想到人的悲歡離合,看到落花流水,聯想到人的歲月和年華的流失。以梅、蘭、菊、竹喻君子的氣節,以大雪鬆柏喻誌士的情操。同樣是花,可以“襲人”,可以“濺淚”,也可以“含笑”……在藝術家的心目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因而,麵對江山如花的景色,怎不觸景生情?詩人,畫家、音樂家懷著大抵相同的契機,“以奴仆命風月……與花草共憂樂”(王國維)。在美妙的自然景色中采集著各具千秋的美之密,奉獻給人類。

曆代以來,哲學家、藝術家不斷發現和總結美的構成因素,認識到對比、均衡、和諧、變化統一等形式美的法則和辯證法,如古老的陰陽太極圖、八卦等,提出了陰陽互根、牝牡相得、計白當黑,相生相克等著名論斷;又如老子《道德經》中關於“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論點,精辟地說明美醜相對待及轉化的道理,以及一切區別都是在對比中出現的辯證關係;又如中國畫論中“細如擘發,拙如畫沙”“濃若崩雲,輕如蟬翼”“潤含春雨,幹裂秋風”

等也形象地論述了對比變化的法則,近代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對繪畫、書法、圖案設計中的造型因素點、線、麵、色彩的情感給予了種種抽象的總結,諸如分合、大小、長短、寬窄、曲直、方圓、黑白、明暗、疏密、簡繁、動靜、藏露、強弱、濃淡、遠近、高低、主次、虛實、枯潤、老幼、疾徐等等。在色彩範疇內,有色相、冷暖、明度、純度、互補、連續、色域、色階等對比因素。美國的約翰內斯·伊頓在其《色彩藝術》中對色彩的抽象情感作了出色的講解:“紅色同黃色不同,它有著豐富的變調手段,因為它可以在冷與暖、模糊與清晰,明與暗之間進行廣泛的變化,而不會毀壞它的紅色特性,從在黑底上表現出超人的,邪惡的紅橙色,到漂亮甜蜜的天使般的粉紅色,紅色可以在凶惡與崇高之間表現出所有的中間程度效果”“藍色將我們精神上對信念的顫動召喚到無限遙遠的精神境界中、藍色對西方人來說意味著信仰,對中國人來說則象征著不朽。當藍色被弄得模糊時,它就泡入迷信、恐懼、病苦與滅亡……”。另外,作畫時由於顏料與工具在畫麵表層造成的物理狀態不同,因而給予視覺以不同感覺,產生諸如渾厚和輕薄,幹枯與濕潤、純淨與混沌,粗糙與細膩,堅硬與柔軟、流暢與澀滯,清晰與迷蒙,以及產生接近時間藝術的節奏、旋律、和聲等幻覺,而且還有力度、光、運動的感覺和聯想。

形式的美感,來源於自然具象的抽象構成,也就是形、光、色、點、線、麵、黑、白、灰的因素,依據對比均蘅、和諧、濃縮、稀釋、變化統一的規律,排列組合。這種抽象構成,決定了畫麵的形式美感,決定了意境的命運。因而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具有學術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