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紀進入書房,雙目環視一圈,發現牆上掛著的都是各種字畫,處處透著儒生的氣息,旁邊還有一個書架,上麵放的都是兵家書籍。
“陳將軍,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對本王說?”蕭紀坐下後,便問道。
“是的。”陳慶之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道:“前幾日,陛下又問了臣有關攻打北魏的事宜。”
“那陳將軍是怎麼回答的?”蕭紀問。
“自然是如實回答,如今北魏出現內亂,各個世族門閥相互廝殺,正是我大梁國出兵的最佳時機,但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需要去解決,否則對出兵不利。”
“是什麼?”
“正是揚州賑災的事情,這揚州之北便是大魏國,我們出兵後也會在揚州駐紮,可現在揚州一片荒涼、民怨四起,強行的開戰隻會激起民變。”
“所以陳將軍就建議父皇,等揚州賑災結束後才出兵?”
蕭紀也覺得先賑災後出兵為好,要不然帶著軍隊去揚州,百姓自己都沒有糧食吃,又怎麼有軍糧給軍隊呢。
“沒錯,但臣現在最為擔心的,還是太子殿下前去揚州賑災,不能夠將事情辦好。”
縱然陛下命令各級官員全力配合太子去揚州賑災,但陳慶之認為,太子最終無法將賑災之事處理妥當的。
太子蕭統為人很聰明,三歲便懂《孝經》和《論語》,五歲遍讀五經,九歲已然出口成章。
可這聰明僅限於文章詩句,對其他需要實幹才能的事務,蕭統真的是一竅不通。
這一點,和二皇子蕭綜比可就差遠了。
陳慶之就是擔心這次太子去揚州,不但沒有救災成功,反而引發更大的人禍。
“這倒也是,要是這災禍持續一年半載,等北魏的內亂結束了,大梁可就找不到出兵的機會了。”蕭紀深以為是的點著頭。
“所以,臣有個不情之請,還希望王爺答應。”
“是什麼?”
“若是太子真的沒有將揚州給治理好,請王爺上殿麵見陛下,讓陛下派王爺前去揚州坐鎮,統領一切大小事務。”
這個想法,是陳慶之不久前得知蕭紀那過人的膽識和魄力後,臨時想到的。
既然蕭紀並沒有傳聞中的那樣羸弱不堪,甚至還極有才能,何不讓他去試一試呢?
倘若真的將揚州治理好了,那麼蕭紀必定一飛衝天,朝中那些大臣才會依附過來。
隻要蕭紀的勢力強大起來,太子及其黨羽才不敢亂動。
蕭紀也是個聰明人,瞬間就明白陳慶之的用意。
他也一直在尋思怎麼樣才能找到擴展勢力的辦法,現在陳慶之倒是幫他想到了。
“好,若是有機會,本王必定當仁不讓。”蕭紀應道。
見蕭紀應允下來,陳慶之自是安心了。
除了幫助蕭紀之外,陳慶之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真的出兵打仗了,朝中有些大臣可不是和他一心的,恐怕到時會拖延糧草支援。
若蕭紀坐鎮揚州,便可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