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回歸(1 / 2)

又是三小時後,張凡虎來到早在發現絞陸龜處的金合歡樹上就定下來的目的地,也就是說他三小時又前進了三十公裏。之所以要選擇這個地方,就是因為這兒有棵“少年”猴麵包樹,直徑約有三米,躺在上麵並放好東西也勉強合適。張凡虎摘了樹葉當衛生紙用,把全身的汗擦幹淨後,他躺在猴麵包樹上休息著。左手拿過剛摘下的猴麵包樹花放進嘴裏,右手切下塊斑馬肉,再偏過頭接在頭頂上那丫樹枝下,這棵手臂粗的樹枝被張凡虎一刀斬斷,切口慢慢滴下營養豐富又解渴甘甜的樹汁。

躲在樹影下的張凡虎,吃著、喝著,還有細細的微風吹著,簡直是相當滋潤的生活。但是,除了張凡虎,又有幾人有資格享受這種幸福呢?現在的張凡虎心裏很平靜又或者說很興奮——他看見大海了!或者說他推測到大海的離他的距離了,就在剛剛上樹時,他把矛往樹幹上一插,其餘東西都沒有放下就舉起望遠鏡向南方望去,調到最遠距離的鏡頭中是迷迷茫茫的一片,但不像是草原!

所以張凡虎推測那應該就是大海了,在離族人聚居的地方足有一百公裏遠的地方就是海岸了!這個推測讓張凡虎興奮不已,放下心中起初的擔憂,好好地調整下身心,使其處在最佳狀態。“三十餘公裏!現在是下午五點左右,非洲大草原上一般是傍晚八點夕陽才西下,也就是說我還有三個小時的時間。但是在氣溫合適的傍晚又是夜行動物們出動的時間,為了安全起見,我必須在七點半之前到達。再休息幾分鍾,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氣溫逐漸下降的現在,用兩小時足夠跨過這三十公裏的距離了!”張凡虎又摘下幾枝猴麵包樹枝嫩芽吃著想到,嫩枝芽葉吃著有點苦澀,但還是有清香之氣,驅逐者生斑馬肉的腥臊味兒。

削下指頭粗的一截猴麵包樹枝,剝掉皮,把一頭兩厘米長的一截砸碎成木渣狀,就像個較為柔軟的木刷,張凡虎齜著牙,用這個原始牙刷細細地刷著牙。這些天他也是保證了每天在小湖邊刷牙兩次,他知道,隻有健康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以前野外生存訓練時也是這樣刷牙的,即使在亞馬遜叢林中每次數月近一年的探險、拍攝時,大多數也是這樣刷牙,隻有每星期用牙膏牙刷一次。隻有心細、精明的人在特訓之後才能利用各種環境中的資源來使自己活下去,他們能調整好各種資源的最佳分配。

看見希望曙光的張凡虎雖然在烈日下奔跑了數小時、行程七十餘公裏,體力已消耗不少,不可能在十數分鍾之內恢複,但現在他卻跑得格外輕快,仿佛那些疲勞與背上的重量不存在似的。也許那句話說的沒錯:最重的不是大山,而是壓抑的心理;最輕快的也不是鴻毛、柳絮,而還是心理。

兩小時!真的隻有兩小時,張凡虎光憑肉眼就看見了遠處的椰樹;又過了幾分鍾,透過稀稀疏疏的椰林,已看見波光粼粼的海麵。雖然不是第一次看見大海,但張凡虎卻從沒有這麼興奮過,因為這意味著他的一個夢想實現了!族人們一定會因為他的這個發現而繁榮昌盛,自己劃時代的創作必將展現於世!這種千裏馬遇到伯樂的感情或許很少有人真正地體會到,但張凡虎卻是深有感觸,就像他的軍人夢、動物學家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