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張:春天的希望(1 / 2)

其實我國古代與現代的高爐發煉鐵方法原理是一樣的,所用原理是一樣的,隻是鍛造的各種工具大小、技術含量大不一樣,古代的技術在總體上顯然要落後與現代很多。

雖然技術有差異,但是由於原理是一樣的,所以古今煉鐵都做成高爐的樣子所要達到的效果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提高溫度,溫度就是一切。煉鐵是多種化學發應的結合與混雜,隻有在高溫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在密封頂部在底部加入空氣的高爐中才會達到這種效果。

煤是工業糧食,在煉鐵中以它轉化而成的焦油在上麵與礦石等物混合,而煤炭就在下麵燃燒——有曹植《七步詩》中“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的糾結韻味。這樣煤炭的燃燒可以達到一千兩百到兩千攝氏度,至於確切的溫度那就要考驗製造廠的技術含量了。與焦油為兄弟關係的煤氣也是由煤炭衍生出來的,燃燒煤氣也能達到一千多攝氏度,在某些地方用的是煤氣,於是這個煤炭家族又糾結了一次。

張凡虎隻能在心裏幻想煤炭那“生猛”的樣子,但是卻沒辦法得到,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了——找它們祖先去。煤炭是有遠古時期植物被埋在地下經過長時間的變化而成的,張凡虎現在隻能用木頭做材料來。木材在進行了封閉和有效鼓風會高爐中的燃燒溫度可以到一千攝氏度左右,如果把木炭經過高溫碳化處理變成木炭那就更好了,木炭燃燒溫度可以達到一千兩百攝氏度以上,也就是相當於一般的煤炭在一般技術下的燃燒溫度了,這已經相當不錯。

張凡虎的想法就是仿照我國古代的煉礦技術來煉製鋼鐵,由於他隻有幾公斤的隕石,所以製備各種用具倒也方便。先是在小湖邊挖泥土做熔爐,這些泥土中本就有草根之類的物質,張凡虎再加入撕成細條狀的椰樹衣,再加入草木灰、貝殼燒製的質量低劣的石灰。這些物質都是為了使熔爐更堅固、密封性更好。

為了使有限的溫度盡量減少浪費,張凡虎對這個一米高半米直徑的鍋爐下的功夫可是相當足,為此他甚至帶著族人到數十公裏外的一個小水窪邊獵殺了一頭野豬。這群野豬是一家,一雌一雄帶領著六頭三十餘公斤重的小野豬,張凡虎與族人們在一個多月前外出進行負重越野時就發現了它們,但是這些聰明或者是愚蠢的野豬卻不怕這十餘個族人,因為它們知道他們對它們的威脅範圍。

當時張凡虎沒有射殺三十米外的野豬群,任它們悠哉悠哉地走開了。張凡虎帶著族人們繞開了它們的棲息地,那是一大片水草豐茂的淺灘沼澤地,雖然雨季過來三個月了,但是水源也依然豐富,所以這一家生活才這麼美滿。張凡虎當時不射殺他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發現那一大片原本因為水草豐茂而食草動物繁盛的地方居然沒有大型獵食者留下的痕跡,所以張凡虎完全就把這些蠢笨的野豬當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就當成了族內放養的野豬,而在昨天他與族人們去獵殺了一頭小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