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天悶熱悶熱的,沒有一絲絲微風;於善一家坐著車來到了全縣最大的菜市場,北門菜市。
這個菜市場主要分為三大塊:一大塊是場內的兩層樓,主要給全縣其他菜市場提供批發服務;一大塊是菜市場前門一條街,主要有政府機構大樓和一些賣拖鞋賣鍋碗瓢盆的小商店;另一塊是菜市場後門一條長兩公裏寬三米的小巷,每天上午路兩邊擠滿了賣各種菜的菜攤,好不熱鬧。
老於選的就是菜市場後門的一間門麵,8個平方,租金150元每月;住房選在巷子盡頭的居民樓,5個平方,租金50元每月。
“走,去看看門麵房”把住房收拾好之後的老於就迫不及待的想帶善善和善善媽去看看即將成為謀生戰場的門麵房。
“把鍋什麼的帶了,順便晚上在門麵房裏做飯”媽媽看著天色不早說。
“善善去不去啊”爸爸衝著門外閑晃悠的善善喊到。
“去哪兒”居民樓有一個內院,善善一下車就這裏看看那裏瞧瞧,對這裏的一切都很好奇。
“跟爸爸走。”
“哦。”
躊躇滿誌的老於一手拿一個高壓鍋,一手拿一個鐵鍋;帶著些許未知的媽媽端著一個臉盆,裏麵放著碗筷什麼的;而善善呢,蹦蹦跳跳嘻嘻哈哈的一手拿著大半瓶醬油,一手拿著掃帚。
一家三口走在空蕩蕩的巷子裏,雖然地已打掃幹淨,但空氣中還是彌漫著百股味道:雞屎,魚腥,動物內髒,爛菜,還夾雜著旁邊一個超大公共廁所裏傳來的味道,可以想象幾小時前這裏的繁華熱鬧。
隻要不是太糟,一個全新的環境總是會讓人忽略它不好的一麵,而好奇從未接觸過的一麵。
“善善,晚上喝粥好不好”善善每天早上上學前,媽媽都會征求善善關於午飯的意見,然後媽媽做;今天晚上也不例外,征得善善同意後,媽媽做飯才會踏實。
“好”睜圓了的眼睛看著門前的一切,沒有膽怯,沒有失望,全是好奇的善善揪著嘴應道。
好久以後,粥好了;善善爸也乘著月色從外麵趕回來,不知道為了什麼事,出去前隻說了一句有點事。
“善善,來吃飯了”爸爸一邊高興的喊道一邊忙活著把剛買回來的兩個菜放進碟子裏。
一家三口圍著中間一個凳子坐下來吃縣城裏的第一頓飯:喝粥。
文學作家都喜歡用鋪墊寫作手法,這裏我也小用一下:沒過多久,喝粥這兩個字給善善帶來了。。。。。。
嘿嘿,還是順其自然好些。
“善善,你嚐嚐這個,城裏人喝粥都愛吃這個”。
“這是什麼啊”善善看著眼前那一大塊一大塊沾著誘人的辣椒汁和佐料的東西問道。
“這是菜邊醃的吧,但好像也沒這麼脆”媽媽嚐了一口擺在凳子上的菜。
“城裏人叫這個榨菜,專門用來配粥吃;那個是鹵香幹;善善多吃點啊,這個在家裏是吃不到的”父母總會因為沒有降低孩子生活水平而感到知足。
善善也特別喜歡吃榨菜和鹵香幹,扒拉喝了三碗粥。
“善善,這是爸爸下午買的,這個暑假你沒什麼別的事,每天寫一篇作文”爸爸遞了一本厚厚的書給善善說到,這也是來縣城最主要的目的,一切以善善的學習為主。
善善定眼一看書上寫著《小學生作文大全》,一天一篇作文這可難倒他了;想想小學畢業數學考了97分,語文卻隻有61分的自己,一寫作文就犯困,半天憋不出半個字的日子太痛苦了。
“啊?”善善滿臉不情願的看著爸爸,瞬間感覺失去了生活樂趣。
“我要求不高,每篇作文不少於100字。”
“那作文題目呢?”
“作文題目你自己定,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那,,,怎麼寫呢?”
“怎麼怎麼寫,花花草草什麼的都可以寫;我隻要求文合題意,字數不少於100字。”
“那下個星期開始行不行?”
“不行,這樣吧,這個星期你寫一篇,下個星期開始每天寫一篇。”
“有時間就多看看這本書,看看人家是怎麼寫的,多學學”爸爸補充道。
小孩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就是爸爸留給善善的印象,所以不敢再多說,防止爸爸生氣。
“收拾收拾我們去老大家坐坐”晚飯後,爸爸對媽媽說。
老大於福生住在城東,經營一個賣冰箱的小商店;他老婆孫芳芳主要在家相夫教子,育有一個兒子名叫於耀,比善善小一歲讀四年級,一家紮根在縣城已有十多年了。
憑著三年前的印象,大約走了半小時,老二看著眼前這棟紅磚牆的瓦房子,不是很確定的敲了敲門。
鐺鐺鐺。
“哎,老二啊,進來進來”大嫂蠻吃驚的說,怎麼會大晚上的見到?每次隻有過年回家時才能見麵的,這麼多年了。
“這麼晚了,才吃飯啊”老二進門看見正站起身的老大說。
“大伯,大娘好”善善按照爸爸在來的路上教的,進門聲音響亮的向長輩打招呼。
“善善你也好,老二你怎麼到城裏來了?”不是白天來,也不是老二一個人來,老大有點摸不著頭腦。
“坐,坐,坐;你們可吃晚飯了?”大嫂一邊拿凳子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