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陳家有兒(1 / 2)

午後的雨有點悶,讓人心裏憋得慌,但空氣還是蠻清新的。

陳曉坐在這裏,看著牆上。

掛曆顯示時間是1990年6月28號。

他看了好幾遍,從昨天到今天。

隻是有些不敢相信。

居然……重生了。

小說裏寫的竟然都是真的。

重生之前他是在飯店裏和朋友吃飯,喝酒喝的正嗨,應該是喝醉了趴在那裏眯了一會兒,再一睜眼就是十八年前,正值十八歲的時候。

年輕歲月再來一遍老實說這挺好,反正以前的生活也沒什麼可留戀的。

混的好,有值得驕傲的地方這才值得留戀,但陳曉,上輩子他並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

反正,重生之後父母照樣也在,那就珍惜機會再來一遍唄。

隻是,那頓飯錢要怎麼算。自己穿了,那飯局是不是也就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想那麼多做啥?

就用這捏著筷子的手敲了下自己的腦門:“穿都穿了,還惦記著這些。”

“哥,你這什麼時候才能好啊。”一個看起來比陳曉小兩歲的少年蹲在那裏,一臉期待的看著陳曉手裏的動作,手中一根小棍在那甩啊甩的。

陳曉回過神,重新用筷子攪拌起鍋裏的牛奶和雞蛋:“急什麼,還早著呢。”

這是陳曉的表弟,叫王凱,是家裏小姑的孩子。

90年代的口號和80年代一樣是隻生一個好,這在城市裏麵表現的尤其到位,特別是國企職工。陳曉家裏就是典型的職工家庭。

姑姑,姑父,小姑,小姑父,老爸,老媽,全是。

爺爺是當兵轉業的,當年的介紹信自然也是落在廠裏。

這很有可能是沾了爺爺的光,畢竟在這個我是工人我光榮的年代,大廠新建是有很多人打破了頭皮往裏擠的。當然,這也離不開他們幾個的努力,技校畢業成績優異,分配到廠,在廠子裏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的都是兒子。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一大家子全是廠裏職工這在當時不知道羨煞了多少人。

日子的確紅紅火火,廠子的福利也的確有讓人羨慕的地方。

手套,被子,皮鞋,幾年下來這些東西家裏麵就沒有自己花錢買過,全是廠子發的。

這是工人至上的年代。

可是,隨後呢?

姑父下崗了,老爸也下崗了,隻有小姑父還在那裏扛著。

那段時間,一大家子仿佛是從天堂跌進了地獄。

為了生活去打工,領著那點微末的薪水供自家子女上學,也幸虧是響應了號召隻生了一個,負擔不是特別的重,但卻仿佛沒有了盡頭,供完上學是供房子,供完房子是供結婚,供完結婚又是供孫子……

曾今羨煞自己家的鄰居們開始崛起,開始富裕,而自己家卻始終都在努力的追趕著生活的腳步。

每當想到這裏,陳曉都有些堵得慌。

好像,好像自己這一大家子的氣運在八九十年代消磨光了。

坎坷,不順。

仔細想想,就連自己也的確如此。

一樁失敗的感情讓年輕幼稚的自己在矯情之下,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那份優秀的工作崗位,就不該得到這麼優秀的崗位,哪怕給你得到了,也得變著法的讓你失去。

頹廢了一段時間再出來以後發現錯過了很多機遇,開始學,開始趕,但從此開始做什麼事情都要比別人慢上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