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腎小球腎炎
【證治經驗】
慢性腎炎的發生,多見於成年人,起病較慢,病程較長,大多數病人原因不明,少數病人由急性腎炎遷延發展而成。臨床表現有水腫、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及高血壓,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貧血、腎功能損害。
中醫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歸屬於“水腫”“腰痛”“眩暈”等疾病的範疇。起因有多種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病人素體虛弱,脾腎虛損,複感外邪和飲食不節,酒色勞倦等而出現水腫及其他臨床症狀。“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麵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靈樞·水脹》篇雲:“視人之目裹上微壅,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朱丹溪又把水腫分為陽水、陰水,其描述為:“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這些描述與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水腫很相似。《素問·水熱穴論》指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髒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裏,傳為浮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素問·氣厥論》雲:“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醫學入門》曰:“陽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風寒暑氣而見陽證。陰水多內因,飲水及茶酒過多,或饑飽勞役房欲見陰證。”這些論述說明風、寒、濕、汗出當風合邪而發病,外感、涉水、冒雨為引發陽水誘因,飲食、酒色、勞累為誘發陰水誘因。慢性腎小球腎炎應屬於陰水,但急性發作則屬陽水。
引起慢性腎小球腎炎有諸多因素,其病理機製及辨證分型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經曆了半個世紀。20世紀70年代以前餘對慢性腎炎的病機認識比較粗淺,因水腫為其常見主症,以陽虛為其病機關鍵。我尊古法治療慢性腎炎,認為證型多屬於脾腎陽虛,沒有跳出“腎炎就是腎虛”的誤區,大多用溫補之藥,耗傷陰精,無疑是抱薪救火,療效自不盡如人意。20世紀70年代以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漸認識到慢性腎炎病機有“本虛、邪實”兩個方麵,不能一講腎炎就用腎虛來解釋治療。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還有地理環境、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激素的使用,對腎病的發生發展都有影響,使病情錯綜複雜。慢性腎炎病機總屬“本虛標實”,本虛有脾腎氣虛、氣陰兩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之分,又因五髒相關,可涉及到心、肺兩髒,標實是指外感、水濕、濕熱、血瘀、濁毒,而絕非單純腎虛一途。其脾腎氣虛、氣陰兩虛,夾有濕熱、血瘀證較多見,脾腎陽虛型漸少,治療方麵,必須認真審因辨治,才能獲效。
【治則】
1.宣肺解表為先
用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複發期出現外感風邪犯肺,或為風寒證,或為風熱證,使肺失宣降,水道不通,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流溢肌膚,而成水腫。治療方法必先用宣肺解表,使水腫消退。偏於風寒者,惡風,咳嗽,肢節酸楚,眼瞼水腫,甚則四肢及全身水腫,小便不利量少,舌苔薄白,脈浮緊,方用麻黃湯、小青龍湯化裁;偏於風熱者,發熱,麵部水腫,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浮滑數,方用越婢加術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化裁。水腫嚴重者合用五皮飲。正如《金匱要略》中說:“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若水淩心肺則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臨證中發現若眼瞼水腫明顯,又有高血壓者,不宜用麻黃,而應用紫蘇葉、防風祛風解表,藥性溫和,效果顯著。
2.健脾滲濕利水
主要用於脾虛,氣虛夾濕引起的急、慢性腎炎水腫。《素問·至真要大論》篇雲:“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可知水腫的原因與脾的關係很大。脾主運化水穀精微,脾氣虛則健運、升降功能失常,水濕停留。治宜健脾益氣、滲利水濕。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防己黃芪湯化裁,健脾益氣常用黨參、白術、黃芪;淡滲利水常用茯苓、薏苡仁、豬苓、滑石、通草。滲濕利水勿過用燥熱藥,以免傷陰。利尿效果不佳者加用活血藥。脾虛衛陽不足者用玉屏風散。
3.健脾補腎為本
用於慢性腎炎出現脾腎兩虛而致水腫。水液的運化,與肺、脾、腎有關,但與腎關係更為密切,以腎為本,以肺為標,以脾為製水之髒。《景嶽全書·腫脹》篇指出:“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髒相幹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製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製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腎為先天,脾為後天,脾虛而後天之本不充,水液代謝障礙,日久及腎,耗傷腎氣,腎虛溫煦滋養失職,必脾氣匱乏,因此二者相互滋生,相互促進。若脾腎氣虛,脾氣虛失於運化,則納差腹脹,神疲乏力,水濕停聚;腎氣虛不能蒸水化氣,則水濕停聚發為水腫;若脾腎陽虛,則陽氣失於敷布,肢體失於溫煦,故麵色白,畏寒肢冷,神疲倦怠;陽氣不足,水液不得溫化,健運失司,則濕濁內聚不得外泄,故現納呆腹脹或便溏肢腫;腎虛腰失所養,則腰脊酸困;腎虛精失所攝,則見蛋白尿、血尿。偏於脾陽虛者用實脾飲化裁,偏於腎陽虛者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湯加減。
4.益氣養陰雙補
此法用於慢性腎炎病遷日久,素體正氣不足,氣血虛弱或長期大量服用激素,常見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證。由於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虛則不耐邪侵,邪毒入內,蘊結於腎,腎失開闔,發為水腫;腎氣虧虛,精關不固,致成蛋白尿;陰不潛陽,肝陽上亢,出現高血壓。臨床表現:麵色無華,少氣乏力,目昏眩暈,口幹舌燥,手足心熱,易感冒,舌質偏紅,舌苔少,脈沉細弱或細數,一派氣陰虧虛證。治宜益氣養陰雙補法。方用參芪地黃湯、知柏地黃湯、八珍湯化裁。
5.清化濕熱解毒
慢性腎小球腎炎邪實的一麵,即是濕熱。濕邪有內濕、外濕之分,外濕是冒雨涉水、久居濕地,水濕之氣內侵;內濕是平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濕邪蘊久化熱,濕熱互結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三焦壅滯,氣化功能受阻,水道不通,水腫乃成。症見:全身水腫,煩熱口渴,胸脘痞悶,時有嘔吐,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沉數或濡數。濕熱久蘊,血熱亢盛,毒邪下迫,侵及於腎,損傷腎絡,血瘀不行,可見尿血或鏡下血尿。另外濕熱日久,可耗傷陰津,陰虧邪毒裏結,下侵入腎,可見蛋白尿、血尿。由此可知濕熱是導致慢性腎炎的關鍵。所以在治療上一定要重視清熱化濕解毒,或清熱利濕,或清熱燥濕,讓濕熱有所出路,另外在清熱化濕基礎上加活血化瘀藥,但清熱化濕又不能傷陰。常用藥:茯苓、豬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金銀花、獨活、木瓜、車前草、通草、益母草等。
6.活血通脈解凝
血瘀證亦是慢性腎小球腎炎邪實的一麵,因實致瘀,因瘀而邪更戀。《素問·調經論》雲:“瘀血不去,其水乃成,”《血證論》指出:“血與水本不相離”“病血者未嚐不病水,病水者未嚐不病血”“瘀血化水,亦發水腫”“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可見水濕與血瘀交互為病,是慢性腎病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產物。慢性腎炎一旦形成,就產生了水濕與血瘀,即“初病內存水瘀”,慢性腎炎病程悠長,“久病致瘀”,血瘀更是深伏體內,“血不利則為水”,瘀血又阻礙腎的氣化,使體內水液代謝失常,水濕停聚,病情複雜纏綿難愈。臨證見:麵色黧黑或晦暗,肌膚甲錯,胸悶納呆,惡心嘔吐,腰痛固定,小便短赤,灼熱或澀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舌下絡脈瘀紫,脈象細澀。治療中不能單純用健脾利水,滲濕利水、溫陽利水、一定要活血利水,通脈解凝,活血化瘀法貫穿於慢性腎炎的始終。常用藥有益母草、澤蘭、水蛭、當歸、丹參、赤芍、雞血藤、桃仁、紅花、茯苓皮、冬瓜皮、車前草、玉米須等。
概括起來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形成,肺、脾、腎虛損是疾病基礎,其在演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水濕、濕熱、瘀血是致病關鍵、病理癥結。六大法則一定要審病機,辨證候,分清虛、實、寒、熱,治法要扶正固本,祛邪治標,標本兼治,孰重孰輕,孰先孰後,認清主要病機,抓住主要矛盾,準確辨證,選方遣藥,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典型驗案】
1.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型)
李某,男,36歲,1986年1月7日初診。
間發頭暈伴尿泡沫多1年。1年前外感後發頭暈,咳嗽伴顏麵水腫,尿中泡沫多,到當地醫院尿檢:蛋白(++),隱血(++),後至北京某醫院治療,效果不佳。現症見:腰酸痛,乏力,頭暈耳鳴,納眠正常,小便頻,尿中泡沫多,大便日1~2次。雙下肢輕度水腫。腎區無叩擊痛。測血壓:130/110mmHg(1.66mmHg=0.133kPa)。尿檢:隱血(++),蛋白(++),紅細胞0~2個/HP。舌質暗紅,苔黃乏津,脈沉細。中醫診斷為水腫,西醫診斷為慢性腎炎(高血壓型)。證屬氣陰兩虛、水虧木亢。擬用補氣益腎、滋陰平肝。
黃 芪30克 生地黃15克 牡丹皮12克 白 芍20克
生牡蠣30克 石決明20克 山茱萸30克 枸杞子30克
菟絲子30克 覆盆子30克 金櫻子30克 桑 椹20克
丹 參20克 雞血藤30克 豬 苓20克 白茅根30克
1986年1月14日,上方服七付。尿檢:隱血(++),蛋白(+),紅細胞3~5個/HP。尿放免:白蛋白53.1μg/ml(參考值:<20μg/ml),免疫球蛋白0.1μg/ml(參考值:<10μg/ml),β2微球蛋白47μg/ml(參考值:<200μg/ml)。查血生化:尿素氮7.8mmol/L,血肌酐74μmol/L,尿酸241μmol/L,膽固醇5.87mmol/L,三酰甘油1.8mmol/L。舌質淡,舌苔薄黃,脈沉細。症狀緩解,上方繼服。
1986年2月20日,尿常規檢查:隱血(+),蛋白(+),白細胞(±)。血壓:120/85mmHg。患者服上方精神轉佳,頭不暈,水腫消退,腰酸痛減輕,尿泡沫減少。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沉細。仍擬益氣滋陰補腎法,上方去生牡蠣、石決明、豬苓。
黃 芪30克 生地黃15克 牡丹皮12克 白 芍20克
山茱萸30克 枸杞子30克 菟絲子30克 覆盆子30克
金櫻子30克 桑 椹30克 丹 參20克 雞血藤30克
白茅根30克
2006年5月20日,上方繼服用40付。查尿常規:蛋白轉陰。查血生化:尿素氮3.6mmol/L,肌酐83μmol/L,尿酸290μmol/L。血壓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