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認識肝髒(1 / 3)

第1卷 第一章 認識肝髒

1 肝髒的位置、形態及主要功能

(一) 肝髒的位置及形態

要有效地防治脂肪肝,首先就要對肝髒有一個正確的了解。要了解肝髒在體內的位置,知道肝髒是一個什麼樣的器官,清楚在生命運動中它起哪些作用,以及如何保護肝髒,患了脂肪肝之後如何治療和調養等。

人體內,除了我們熟知的心髒、肺、胃及腎髒外,還有一個最大的消化腺----肝髒,這些髒器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髒”。肝髒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髒器。我國成年人肝髒重約1400g(男性1500g左右,女性1300g左右)占體重的1/30-1/50。因為肝髒有豐富的血液供應,所以呈棕紅色,質軟而脆。呈楔形,右端圓鈍,左端扁薄,可分為上、下兩麵,前後兩緣,左右兩葉,肝的大部分位於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於左季肋部。肝大部分為肋弓所覆蓋,僅在腹上部左、右肋弓之間露出3厘米左右,貼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時在右肋緣下不易觸及肝下界,但在劍突下可觸及到2厘米左右。臥位時,肝髒的上界在右側鎖骨中線第五肋間,通過叩診便可發現其上界。一般情況下在上腹部觸摸不到肝髒下緣,但有一少部分人肝髒位置下垂,則可於肋緣下觸及肝下緣。在兒童期,肝髒位置較成人略低,肝下緣在肋下1cm--2

cm處,少年期後,在肋下不易觸及。肝髒的位置可隨體位及呼吸變化有一定改變,站位和吸氣時肝髒下移1--2

cm,而仰臥位和呼氣時則有所上升。如果成人肝上界的位置正常,而在右肋緣可下觸到肝髒,則為病理性肝腫大,同時可通過觸診大致判斷肝髒腫大的程度。小兒肝髒下界可低於肋弓。由於肝上麵借冠狀韌帶連於膈肌,因此呼吸時,肝可隨膈的運動而上下移動,升降可達2厘米左右。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區如果受到暴力打擊或肋骨骨折時,可導致肝髒破裂。

(二) 肝髒的鄰裏關係

肝的鄰近髒器有:左葉上麵連於膈,與心包和心髒相鄰;右葉上麵連於膈,與右胸膜腔和右肺相鄰,因此,肝右葉膿腫有時侵蝕膈麵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葉後緣內側鄰近食管;左葉下麵接觸胃前壁;方葉下接觸幽門;右葉下麵前邊接觸結腸右曲;中部近肝門處鄰接十二指腸;後邊接觸腎和腎上腺。肝髒有病時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功能,同樣,這些器官的病變也會侵犯肝髒。肝以肝內血管和肝內裂隙為基礎,可分為五葉、四段:即左內葉、左外葉、右前葉、右後葉及尾葉;左外葉又分為左外葉上、下段,右後葉又分為右後葉上、下段。肝髒被許多韌帶固定於腹腔內,肝髒表麵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著。肝髒的血液供應3/4來自門靜脈,1/4來自肝動脈。門靜脈的終支在肝內擴大為靜脈竇,它是肝小葉內血液流通的管道。肝動脈是來自心髒的動脈血,主要供給氧氣,靜脈收集消化道的靜脈血,主要供給營養。

(三) 肝髒的功能 肝髒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它在人的代謝﹑膽汁生成﹑解毒﹑凝血﹑

免疫﹑熱量產生及水與電解質的調節中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內的一個巨大的“化工廠”。肝髒之所以被喻為“人體最大的化工廠”,是因為它每時每刻都在各種催化酶的參與下,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肝髒的日常功能相當複雜,幾乎參與體內一切代謝過程。平常到醫院檢查的肝功能項目,隻不過是其功能的很小一部分,應該稱為“狹義肝功能”。係統地說,肝髒的功能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代謝功能:

①糖代謝:飲食中的澱粉和糖類消化後變成葡萄糖經腸道吸收,部分在肝內轉變成糖原。肝髒將它合成肝糖原貯存起來;成人肝內大約含有100克的糖原。當機體需要時,肝細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而釋放入血供機體利用。其分解與合成保持平衡。儲藏和釋放糖分的過程就象儲水池一樣,肝髒隨時吸收糖份,用時釋放,以維持血液中的濃度。肝功受損時,血糖經常會發生變化,人就會感到乏力、疲倦、出冷汗、心慌、氣促等不適。

蛋白質代謝: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髒內進行蛋白質合成,合成的蛋白質進入血循環,供全身器官組織需要。肝髒合成的蛋白質種類很多,除血漿蛋白、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外,球蛋白和白蛋白也是肝髒合成的。由於血漿蛋白可作為體內各種組織蛋白的更新之用,所以肝髒合成血漿蛋白的作用對維持機體蛋白代謝有重要意義。肝髒將氨基酸代謝產生的氨合成尿素,經腎髒排出體外。所以,患肝病時,血漿蛋白減少,血氨升高。肝髒可製造多種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是人體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漿蛋白的生成﹑維持及調節都要肝髒參與;氨基酸代謝如脫氨基反應﹑尿素合成及氨的處理均在肝髒內進行。如果肝髒損傷太重,血液裏的白蛋白嚴重減少,便可發生水腫,危及生命。

③ 脂肪代謝:脂肪的合成和釋放﹑脂肪酸分解﹑酮體生成與氧化﹑膽固醇與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運輸等均在肝髒內進行。

④ 維生素代謝:許多維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與儲存均與肝髒密切相關。肝髒可貯存脂溶性維生素,人體95%的維生素A都貯存在肝內,肝髒是維生素C、D、E、K、B1、B6、B12、煙酸、葉酸等多種營養成分貯存和代謝的場所。肝髒明顯受損時會出現維生素代謝異常。所以,患肝病時應補充多種大量維生素。

激素代謝:正常情況下,血液中各種激素都保持一定合量,多餘的經肝髒處理失去活性。肝髒參與激素的滅活,激素是人體內各種內分泌腺所分泌的一類化學物質,它在神經係統的影響下參與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過程。各種物質在體內隻有保持一定的濃度,才能使物質代謝正常進行。激素過多或不足,都會使物質代謝發生紊亂。

人體一方麵可以控製激素的分泌量,同時肝髒又能將某些激素轉變為無活性或活性較小的物質,以調節激素的作用。激素在體內不斷地被破壞而失去其活性的這種作用稱為激素的滅活,激素滅活後的產物大部分由尿排出。在正常情況下,各種激素的生成與滅活是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之中。

激素的滅活主要是在肝髒中進行的。

肝髒中的胰島素酶能使胰島素迅速滅活,這大概便是胰島素在人體內的半衰期(即減少一半活性所需要的時間)隻有3~5分鍾的主要原因。甲狀腺素一部分在肝內放出碘而失去活性,一部分經肝隨膽汁排入腸內,在腸道中可被再吸收或遭細菌破壞。腔類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可以在肝內進行脫氨或與葡

萄糖醛酸結合而滅活。

類固醇激素如氫化考地鬆可在肝內還

原成四氫氫化考地鬆而失活。雌激素和醛固酮可在肝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失去活性;雄激素在肝內與硫酸結合失去活性。腦垂體後葉釋出的抗利尿激素(又稱血管加壓素)也與肝內葡萄糖醛酸結合被滅活。

當肝髒發生疾病時,常因肝髒對激

素的滅活功能降低而使某些激素在體內堆積,引起物質代謝紊亂。如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一旦在體內堆積,就會引起水、鈉滯留,嚴重肝髒病時出現的水腫或腹水就與上述兩種激素分泌過多有關。體內雌激素過多時,女性可見月經失調,男性可致乳房發育、陽症和睾丸萎縮。肝病患者出現“肝掌”和“蜘蛛痣”,就是因雌激素分泌過多使小動脈擴張而引起。患有肝病時,可能出現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等滅活障礙。當肝功長期損害時可出現性激素失調。

2﹑膽汁生成和排泄功能:說到膽汁,人們往往以為是由膽囊產生,但實際上產生膽汁的卻是肝髒。由肝髒分泌的膽汁,10倍濃縮後儲存於膽囊中,當脂肪類食物進入十二脂腸時,膽囊便根據需要適量排出膽汁以幫助消化吸收。肝細胞能不斷地生成膽汁酸和分泌膽汁,膽汁可促進脂肪消化、吸收,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膽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髒承擔。肝細胞製造﹑分泌的膽汁,經膽管輸送到膽囊,膽囊濃縮後排放入小腸,幫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不好時,膽汁生成排泄出現障礙,食物中的脂肪消化不良,常引起腹瀉和消瘦。如果由於膽管結石和膽管癌等疾病引起膽管阻塞使膽汁無法進入腸道,淤積的膽汁便進入血液中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急劇增加,而造成眼結膜及皮膚黃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黃疽”。黃疸的出現常常預示發生了急性、慢性肝病或膽管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