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醫幫你預防胃病(2)(1 / 3)

5.夏季飲食防胃病

炎熱的夏季,人們常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現象。所以,要特別注意飲食上的調攝。做到飲食清淡,減少高脂食品的攝入,以新鮮蔬菜為主,配合瘦肉、魚肉、雞蛋等蛋白質食物。由於夏季出汗量多,鉀離子多隨之丟失,同時又食欲減退,進食量少,從食物中攝取鉀離子的量減少。因此,飲食上應注意吃些含鉀高的食品。西瓜是很好的解熱利尿且含鉀量高的水果,可以多吃。夏季的飲食還要注意掌握好進食量,不宜過飽,同時要戒除煙酒。

暑月炎熱,既要防暑熱,又要注意避免寒涼過度。《理虛元簽》說。夏防暑熱,要防因暑取涼,這也包括了飲食方麵的問題。古人認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飲、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否則必起霍亂。少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陰氣,食此凝滯之物,多結痞塊,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切宜忌之。

!#四、中醫幫你防胃炎

俗話說防患於未然,對於疾病來說,預防是非常重要的。中醫學曆來就非常重視疾病的預防,古醫籍《素問》中指出:“五髒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體現了先證而治,既病防變的思想。預防包括很多方麵,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預防以及預防性的治療等,現代醫學也認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人們常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疾病的預防上,可能隻需投入少量的精力或財力,就能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胃炎患者的預防其實並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可能隻需要您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能起到遠離疾病,趕走病魔的作用。並且預防也是全方位的,並不是隻注意一個方麵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需要在飲食、起居、心誌等方麵來進行全方位的預防。

(一)正確認識胃炎

正確認識胃炎的發病原因、發病規律,是有效預防胃炎的前提。

急性胃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性改變,在組織學上,有明顯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常見的原因包括:①急性應激,如嚴重的疾病、大手術、大麵積燒傷、休克、顱內病變等,常引起急性出血。②藥物及化學物質,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非甾體類消炎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乙醇(酒精)、氯化鉀、強酸、強堿等。③細菌或毒素,如進食過期變質或受細菌或毒素汙染的食品等,常合並有腹瀉等腸炎的表現,故又稱為急性胃腸炎。④膽汁反流,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後。⑤幽門螺杆菌感染等。

慢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變。本病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於首位,本病起病緩慢,時輕時重,病程較長,臨床上常表現為:①上腹疼痛:占85%。多為隱痛,半數以上與飲食有關,空腹時比較舒適,飯後不適。常因進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狀或使症狀加重,有的與天氣寒冷有關。②飽脹:50%左右病人存在。病人進少量食物,甚至空腹時,都覺上腹飽脹。③噯氣:占50%。病人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可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④其他:反酸、燒心、惡心、嘔吐、食欲缺乏、乏力等,嚴重者可出現明顯消瘦、貧血等症狀。

隨著各種現代通訊手段的發展,廣大胃炎患者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其相關的信息,增加對疾病的認識。隻有先認識了胃炎的各個方麵,知道胃炎是怎樣發生的,哪些因素是危險因素,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趨利避害,遠離疾病;充分了解了胃炎的類型、症狀、加重因索,才能有效地同它鬥爭,如打仗一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飲食預防胃炎

俗話說“病從口入”,各種疾病的發生與人們的飲食有較為密切的關係,胃炎更是要注意飲食。胃為食物儲藏、消化的重要的場所,可以將胃腸比擬成為人體食物的“加工廠”,原料不好,磨損胃,導致胃這一“加工廠”不能正常的運轉。不當飲食是胃炎發病的重要因素,所以飲食預防是預防胃炎的發病及複發的一個重點。要著力打造預防胃炎的一張“金口”。

1.急性胃炎的飲食預防

急性胃炎多因吃了不潔的食物,其中含有的細菌或某些毒素使胃黏膜發生病變,或由化學藥品、物理性刺激所致。其發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飲食的不當密切相關。急性期應忌食牛奶、豆漿、蔗糖等易產氣食品,並應減少脂肪食用量;禁食煎炸食品及所有醃熏的臘魚、臘肉;油炸和熏製食品不容易消化,常可影響胃的消化功能,不利於病灶消除,因此對胃病病人來說應盡量避免食用這類食物。飲食應選新鮮、質軟、容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有利於胃病的康複;勿食黴變食品;禁食含纖維素較多的各種蔬菜水果及各種對胃黏膜有刺激的酒精和辛辣調味品;勿進食具有較強刺激性的食品。為減輕胃腸負擔,應少食多餐,一日進餐5至6次較為適宜。烹調上可采用蒸、煮、燴等方法,以利於消化吸收。並且要慎用或不用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

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不斷地在生活中加以注意,方能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

2.慢性胃炎的飲食預防

慢性胃炎患者應吃軟食,軟食必須易於咀嚼和消化,少含渣滓。少用纖維素多的食物,並通過烹調加工將食物中的粗硬纖維切碎煮軟。不吃油炸食物。由於食物多經過切碎、煮軟、燉爛,會較多損失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要隨時補充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飲食。另外,要注意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酗酒。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濃茶、芥末、生蒜等,同時避免過硬、過酸、過辣、過鹹、過熱、過分粗糙的食物。

(1)一定的飲食選擇:選擇營養豐富、適當的蔬菜水果。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所能夠食用的蔬菜和水果。前麵在飲食療法中已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有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進行不同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因農藥殘留而導致蔬菜汙染,食用後導致急性中毒的事件屢有發生,所以,吃菜也得講究。不要吃不衛生的蔬菜,以免病從口入。在食用蔬菜和水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吃形狀、顏色異常的蔬菜。形狀、顏色正常的蔬菜,一般是常規栽培,是未用激素等化學藥品處理的,可以放心地食用。異常蔬菜可能用激素處理過,如韭菜,當它的葉子特別寬大肥厚,比一般寬葉韭菜還要寬一倍時,就可能在栽培過程中用過激素。未用過激素的韭菜葉較窄,吃時香味濃鬱。有的蔬菜顏色不正常,也要注意,如葉片失去平常的綠色而呈墨綠色,毛糙碧綠異常等,它們在采收前可能噴灑或浸泡過有機磷農藥,不宜選購。有些形狀、顏色異常的蔬菜,如經查實確係新品種,則另當別論。

不吃施肥量大的蔬菜。由於化學肥料的施用量大,特別是氮肥(如尿素、硫酸鋅等)的施用量過大,會造成蔬菜的硝酸鹽汙染比較嚴重。硝酸鹽本身對人毒性並不大,但隨蔬菜進入胃腸道後會被還原成為亞硝酸,其對胃腸道危害較大。亞硝酸再與胃腸道內的次級胺結合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致癌物質。經過檢測發現,各種蔬菜的硝酸鹽含量不等,由強到弱的規律是:根菜類、薯芋類、綠葉菜類、白菜類、蔥蒜類、豆類、瓜類、茄果類、食用菌類,硝酸鹽含量高低相差可達數十倍。其規律是蔬菜的根、莖、葉(即營養體)的汙染程度遠遠高於花、果、種子,這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保護性反應。這個規律很有用,它可以指導我們正確地消費蔬菜,盡可能多吃瓜果和食用菌,如黃瓜、番茄、毛豆、香菇等。

(2)一日三餐要有規律:胃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飲食無規律,饑一頓,飽一頓。據統計,出租車司機患胃炎的幾率明顯高於普通人。不僅僅是司機,現在隨著城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城市中的胃腸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這些都是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帶來的健康隱患。每日三餐對於上班族來說,補充每日消耗和人體必需的營養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上班族一般生活節奏較快,生活沒有規律,忙起來有上頓沒下頓,或者幹脆買方便食品充饑,這樣的飲食方式對健康非常有害,可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有規律的飲食對於胃炎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按照中國人傳統的膳食習慣,每日進餐分為三次,並且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說法,這樣可把人體一日內需要的熱能和營養素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早餐一般占全天熱能的30%,午餐占全天熱能的40%,晚餐占全天熱能的30%,以適應人體生理狀況和工作的需要。切忌有時某餐不吃或有時暴飲暴食。因為吃進去的食物,必須經過胃的加工消化,變成與胃酸混合的食糜,再經過膽汁、胰液、腸液的化學作用,小腸把不能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可以吸收的氨基酸、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糖類(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然後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各組織細胞,被身體利用。但上述每個環節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一個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胃液和胰液都有一定的量,超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會破壞胃、腸、胰、膽等器官的正常功能;過量飲食使胃脹得很大,抬高膈肌影響心髒活動;同時胃的蠕動也十分困難,整個正常的消化功能將會被破壞,長此以往,少數嚴重者將會造成急性腸胃炎、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胃潰瘍、誘發心髒病等。

胃炎患者要非常注重營養的補充。因此,除了生活要有規律、每日三餐按時進食以外,還應該注重每餐的飲食質量。

早餐其實是一日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餐。早餐最好少吃稀飯、甜麵包或炒麵等含糖類(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以免使腦中的血清素增加。因血清素具有鎮靜作用,使大腦無法達到最佳狀態。另外,早餐也不宜吃油條、蛋和熏肉等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的脂肪和膽固醇。上班族因為生活節奏快、時間緊的緣故,可以選擇一些低脂高營養、方便快捷的食品作為早餐。可以選擇吃些瘦肉、鮮果或果汁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要保證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就能使人的頭腦反應靈活,思維敏捷,工作和學習效率高,擁有快樂的一天。

午餐是補充能量最關鍵的一餐,除了要補充上午工作的消耗,還要滿足下午工作的需要。一般午餐也不宜以糖類(碳水化合物)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澱粉多的米飯、麵條、麵包和甜點心等食物,會使人感覺疲倦,上班時工作效率下降。尤其忌吃方便食品代替午餐,例如方便麵、西式快餐等,這些食品營養含量低。上班族的午餐結構應以吃蛋白質和膽堿含量高的肉類、魚類、禽蛋和大豆製品等食物為主。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人的血液中酪氨酸增加,進入人腦之後,可轉化為使人頭腦保持敏銳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

俗話說“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由於晚飯後至次日清晨的大部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機體的熱能消耗並不大。晚餐不可暴飲暴食,講究量少質高,可以選擇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這樣可以促使體內分泌胰島素,幫助肌肉細胞吸取血清中大量的氨基酸,進而使較多的色氨酸進入腦部,轉化為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可以使你擁有一個甜美的睡眠,使上班族恢複腦力,積蓄精力,更好地麵對第二天的工作。同時晚餐要少吃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因為晚餐的熱量攝入太多,多餘的熱量勢必要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

良好的飲食習慣,能明顯減少胃炎患者的發病次數,並可改善局部症狀,促進胃腸功能的恢複。

(三)生活細節中預防胃炎

1.科學洗手

洗手看似簡單,可你未必真會科學洗手。

洗手可防“病從手入”。胃炎患者要重視這一生活中的小節。人們常常講“病從口入”,實際上,在“病從口入”的過程中,兩隻手發揮著無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不論是潔淨的手拿取被汙染的食品,還是被汙染的手拿取潔淨的食品去吃,病菌都是經過手進入口中去的,也可以說是“病從手入”。一般說來。人們的一隻手上大約沾附有40多萬個細菌,如果手洗不幹淨後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病從手入”的例子不勝枚舉。據報道,某醫院隨機抽取的5位醫護人員的手進行調查顯示,洗手前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麵所含雜菌數為68個,經過用普通肥皂、流動水洗手3次後,檢測雜菌數幾乎為零。